陳貴平
摘 要:信息時代標志著高校教學改革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因此信息化技術能大力促進高校教學改革,進一步在廣大高校中推廣,使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變得更加頻繁,高校的教學方式變得更為先進,學生的聽課效率、教師的授課效率也隨之上升。本文主要闡釋了信息化教育技術在高校教學中的作用,提出了信息化教育技術在高校教學中的詳細運用,提出了相應的方法觀念和策略,希望對提升高校教學信息化程度、提高高校改革的效率起到積極的鼓動作用。
關鍵詞:高等教育;信息化教育;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5-218-01
現代教育技術是教育發展的必然產物。美國教育技術學家皮特·查克爾指出:“目前教學這種人類最古老同時也是發展最緩慢的技藝,迫切需要更新教育思想、教學方法和教學工具,確切地說,就是需要一種能使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變得更為有效和高效的工具和方法?!币虼?,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教育技術運用于教育已成為必然,其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為新型教學模式的構建提供了理想環境和條件?,F代教育目標,不僅僅是講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講授方法,培養能力。
一、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
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領域得到應用,至少發揮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1、促進了教育觀念的轉變?,F代教育技術真正樹立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現代教育思想、觀念,使教師從單純地講授知識轉變為主要設計教學過程,由家長式的灌輸者、訓導者轉變到啟發者、幫助者和促進者;學生從單純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主要依靠自學.同時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淡化了學校的概念.網絡教學、遠程教育的發展,使學校成為虛擬、開放、社會化的學校.另外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使教育者逐步樹立了終身教育的觀念.
2、促進教學方式的轉變。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改變了過去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教師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課件設計的啟發式、引導式學習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過程.以學生為中心,以個性化學習為目標的新的教學形式在逐漸增多,不進學校照樣可以受教育和進行學習,這正符合現代社會終身教育的觀念.另外學生可以通過各種現代教育媒體,根據自己的需要,自定計劃進行學習.現代教育技術增加了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室進行的交互式網絡教學,提供了自學輔導法、交互式教學法和微格教學法等.這樣的教學方法為師生提供了集成的教學環境,便于教師進行講授、測試、評分、答疑,也便于學生接受教師指導、提問、答題、查詢、練習、交流.這些活動在網上都可以電子方式進行.教師以網絡為中心組織學習資源,組織教學活動,學生通過網絡接受教師指導,還可以進行相互的協作學習和獨立的自主學習.
3、提高了學科教學質量?,F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的粉筆加黑板這種單一的教學環境,使教學媒體除了傳統的文字教材、單價音像教材外,出現了以計算機為工具的多媒體教學課件(CAI),特別是計算機教學課件.這些教學媒體與教學設計都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合理使用教學媒體,使呈現的教學內容以其豐富、多樣的形式,靈活、方便、感染力強的交互特點,引起學生的興趣,通過教學過程與媒體組合的設計,可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另外,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可提供大量事物的聲像教材等學習資源,學科教學過程中輔助使用這些內容和資源,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概念,掌握規律,方便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實現重點,突破難點,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鞏固程度。
二、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的新模式
現代信息技術引入教學后,勢必要對傳統教學模式造成沖擊。由于不同的學科具有不同的特點,教學內容、思維方式都有所區別,采用的教學模式也會因學科而異。從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角度出發,“課堂+網絡”的教學模式和信息技術與專業學科整合的教學模式是適合于各種學科的新型教學模式。
1、“課堂+網絡”的教學模式。在互聯網技術沒有出現以前,高校教學只能靠傳統的教育手段和技術來進行。由于課程集中授課學時有限,在課堂上學生與教師幾乎沒有時間進行充分交流,課下交流的可能性也不大;“言傳筆投”的教育手段很難使學生產生心靈上的共鳴,課堂和教師在教學中的突出地位也使教育者和學生很難做到地位平等,不容易被學生所接受。網絡技術為高校教學改革創造了全新的機遇,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罢n堂+網絡”模式使得課堂教育環節不再是以往單純說教式、平面式的課堂教育,而是吸收了互聯網技術的課堂教育。在課堂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網絡、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多角度、全方位地講解專業知識。同時利用網絡平臺,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教育資料,方便學生閱讀、瀏覽或下載。
2、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逐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學科教學的整合是指運用系統論的觀點和方法,以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課程內容和課程教學等有機結合,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共同完成課程目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強調利用信息技術創建理想的學習環境、全新的學習方式與教學方式,從而徹底改變傳統的教學結構與教學模式,真正實現教學的深化改革,達到培養創新人才的目標。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模式要與學科的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相結合,強調信息技術要服務于課程,強調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為一個整體。
三、結語
充分、有效的發揮信息技術在學習過程中所獨具的開放性、資源性、協作性、交互性、研究性等特點,能為高校的教學提供最佳服務。同時在信息化環境下,信息技術的應用也加大了對高校教師的挑戰,因此,廣大高校教師必須緊跟時代潮流,改變舊的教學方法和觀念,將信息技術更好、更高效的應用在教學上。
參考文獻:
[1] 唐智松.推進教學手段現代化的策略[J].教育與現代化,2000(1).
[2] 陳 明.關于高校教學方法改革的幾點思考[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