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秀珍
摘 要:創建教育強縣鎮工作以來,我們山區學校布局都發生了合理、科學的改善,在梅州山區的農村,由于經濟條件的制約,家長對受教育的觀念不強,大部分學生能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對家長已心滿意足,能讀高中或中專學校基本少之又少,所以小學階段的學習將使他們終生受益。那么如何能讓山區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有明顯提高本人淺談以下幾點。
關鍵詞:山區;農村小學;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5-271-01
語文是傳遞知識,吸收知識的工具,學好語文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所以學好語文就要從拼音、識字、閱讀、作文能力培養抓起。在山區想要達到這樣的目的,由于山區在家長的觀念、教師的素養、留守兒童問題等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從而影響了語文教學的質量。
一、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
語文教學工作的重點就應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在農村學校,大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兒童,普遍缺乏父母的關愛,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溝通障礙和自卑心理,對學習生活有很大程度的影響。在語文學教學方面,教師的引導是首要任務。首先,要經常家訪充分了解他們各自的的家庭情況,了解每位學生的心理發展的個性。接著,要有針對性的常跟他們談心,讓他們信任老師,老師要做到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使他們感覺到在學校就像家一樣溫暖。其次,引導和培養他們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果達到以上的幾點,對語文的教學就應說事半功成了。可見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是為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以演示法,讓學生攻破拼音難關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拼音是語文組成的重要部分,是學生識字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是學生認知銜接的橋梁和紐帶。對于山區的學生,地方音很影響,學生在拼讀漢語拼音時通常是“b和p”,“z和c”,“d和t”,“g和k”,“j和q”不分,讀音混淆。
在區別b和p,d和t,g、h和k發音是否送氣,我拿一張薄紙放在嘴邊,有意識地發出不同的音,讓學生直觀地觀察送氣的情況,如教學中聲母f和t時,我拿一把拐杖做教具進行直觀演示,拐杖朝下“t”拐杖朝上“f”再通過實物演示來檢驗發音的方法是否正確。再如學習聲母j、q、x與ü相拼時,我采用了組織學生表演等形式進行兒歌:“j、q、x”一塊玩,路上遇見,小ü大ü有禮貌,脫下帽子問聲好。
三、以生動直觀,讓識字過程充滿趣味
1、圖解識字法,是指利用圖畫(簡筆畫、貼畫等)幫助識記字形的一種方法。此方法主要適用于象形字。用此法識字,既有趣,又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最簡單的象形字,都是實物的象形,筆畫簡單,與圖畫接近,學習這類漢字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孩子們模仿古人造字:畫畫大山的“山”是什么樣?說說“田”怎樣寫,大家造字、說字興趣濃厚,同時從中體會到以形象造字的成就感,而且也利用字形識記了字。
2、顧名思義,猜謎識字法是利用編謎語和猜謎語的方法,幫助學生識字的一種方法。此方法適用于間架結構相對比較簡單,每個部件之間有一定聯系的漢字。通過猜謎語來鞏固已學的知識,既可調動積極性,又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以讀為主,在閱讀中感悟
1、以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為目標,進行朗讀指導和訓練重點進行基本功訓練。指導學生用普通話朗讀,指導學生在閱讀中的語調、語氣、停頓及表情等,開展個人朗讀表演,師生共同評價活動,激勵學生表現自我,積極參與朗讀活動,體驗朗讀樂趣,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標準。利用抒情性課文,訓練學生感情朗讀,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以提高學生閱讀速度和閱讀質量為目標,進行默讀、瀏覽訓練給學生充分讀文的時間和自主讀文的空間,以學生自讀自悟,生生交流,師生互動的方式進行反復的速讀,感悟訓練。教師在活動中要起到引導作用,使學生的閱讀活動緊貼主題。
3、在讀準、讀熟的基礎上進行自我陶醉式朗讀和欣賞活動。可以自由讀,同桌互讀,欣賞配樂朗讀。使閱讀水平升級,閱讀活動達到藝術升華。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另外,還可以結合教材主題,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為學生提供書目,使閱讀更具有實踐性。我推薦讀物,書、報、課文,激發課外閱讀興趣,交流展示讀書成果,穩定課外閱讀興趣,加強課外閱讀興趣,變“老師要我讀書”為“我要讀書”而逐步提高閱讀的自覺性。通過班級評比“背誦大王”、“故事大王”、“朗讀之星”,開展朗讀競賽活動。《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受到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確實,小學的閱讀教學是以讀為主,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就說明了多讀的好處。那如何閱讀呢?我認為只有圖文結合,在教學中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通過看圖,說說圖上畫了什么,然后圖文對照讀。再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如分組讀、男女讀,所以從讀中就能體現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從讀中得到情感熏陶。
五、以景物寫作教學,因材施教
學生怕作文,尤其農村學生更怕作文,城鄉小學生與山區農村小學生在習作水平上的差距是不容爭辯的事實。山區農村學生相較于城鄉學生而言,他們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鮮事物稀少,社交能力更無法與城里孩子相比;他們眼界狹小,可供閱讀的書籍匱乏,但在山區農村有著很好的景物題材,我們要善于引導,抓住重點,分析到節,引導每位學生抓住景物的特點描寫。如觀察一幅圖,要教會學生懂得怎樣按一定的順序來觀察,可以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遠到近的觀察方法,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在寫話之前,充分讓學生說出所觀察到的景物有哪些,要求把內容敘述清楚,句子通順,然后再動筆寫話。對于后進生不要強行要求他馬上能完成,只要他能說出一兩句話就要大加鼓勵。
總之,想要搞好山區語文的教學,提高語文科的教學質量,就必須抓好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這樣才能為語文教學打下扎實的基礎,有效地提高山區學生的語文科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