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英
摘 要:好習慣,益終生,習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呢?我根據(jù)自身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良好學習習慣;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5-305-01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什么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在語文學習的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心理學巨匠威廉·詹姆士曾經(jīng)說過:“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旦養(yǎng)成,學習效率自然會提高,興趣自然而然地提高。繁重的學習將會成為一種內在的需要,有利于語文素質自身的提高。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是我們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
一、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
課前預習對學生課堂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學生在課前進行了良好的預習,可以使其對課堂上所學習的內容有所準備,其對不明確的知識點就可以有的放矢,這樣可以明顯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一些教師忽視了學生課前預習這一習慣的培養(yǎng),致使學習效果一直不太理想。教師在講課之前,學生完全不知道所要學習的內容是什么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對此,教師要對課前預習這一習慣的培養(yǎng)加大重視,保證學生在課堂學習之前有一個良好的準備。如教師在每節(jié)課結束后可以為學生布置相關的預習任務,并在下節(jié)課開始之前進行預習情況的抽查,對不同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合理評價,從而使學生能夠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
二、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聽課的習慣
我們在臺上講課時,會發(fā)現(xiàn)學生做什么的都有,沒有集中注意力聽教師講。有的在打瞌睡,有的在小聲說話,有的思想開了小差,看著在聽,問他問題,卻不知道。讓教師們哭笑不得,感到煩心。為了提高學生的聽課注意力,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要求學生預備鈴一響就安靜下來,端正地坐在位子上等待老師來上課。并告訴學生坐端正了才會精神振作,注意力才能集中。上課時,教師對學生怎么坐,回答問題時怎么站等都提出明確的要求。如:手腳放整齊、挺胸、眼睛要正視黑板或老師,朗讀時要雙手捧書。二是教學方法盡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有聽講的興趣。比如,把教材內容改變成游戲、講故事、播放多媒體等。避免枯燥乏味的說教,讓學生聽起來淡而無味,沒有學習的興趣。
三、培養(yǎng)學生認真讀書的習慣
多讀是學好語文的前提,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一項必要措施。課堂是學習的主陣地,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課后要求學生認真讀書,包括語文書和相關課外書籍。通過精讀、體會讀、品味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閱讀,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加深,有些問題變得簡單化,甚至學生自行能解決。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這樣既避免教師課堂上的滿堂灌,又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使他們動腦、動口,記得牢、印象深。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培養(yǎng)學生勤于動筆的習慣,為了幫助學生讀懂課文,要求學生邊讀書邊圈點,把一些關鍵詞語、重要句子和疑難地方標識出來,以便學生專心聽講、用心討論,圍繞重點積極思考,這樣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培養(yǎng)學生勤查工具書的習慣
葉圣陶先生認為,一個人應該把字典、詞典等工具書看作是“終身伴侶”。但現(xiàn)有的學生往往怕麻煩,從不主動使用工具書。工具書是學生識字、理解的重要工具,如《新華字典》,《成語詞典》,學生在學習中常常會遇到一些自己不認識或難以理解的字、詞,會影響學生對文章的正確理解,成為學習上的攔路虎。遇到不懂之處,有的學生會請教老師、同學,有的就直接跳過去,時間長了就形成了依賴和逃避的心理,問題也就越積越多。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自己去查工具書。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常常引導學生在字典、詞典中查找他們遇到的不會的字詞,自己動手尋求正確答案,不能單純依賴老師和同學。為此,當學生在課上遇到不會念或者讀音不準的詞時,我就和學生一起查字典,并且比賽看誰最先在字典中找到答案。
四、培養(yǎng)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
試卷中內容大致差不多的作文,文字工整漂亮的得分肯定要高一些;工作面試中,漂亮的文字簡歷,可以贏得老板的好印象。因而要讓學生從小就養(yǎng)成認真書寫的習慣。養(yǎng)成這一習慣應從最基本處著手,讓學生從剛開始學著寫字時,就把每個字的筆劃、筆順寫準確。寫字時,先讓學生觀察字的間架結構安排,再讓學生臨摹書寫,低年級的語文教材生字有描紅,也就是讓學生先掌握字的間架結構,再進行自己書寫。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業(yè)、試卷時,不要只注意內容的對否,還要檢查他們的字寫得是否工整、漂亮,有時可以對歪斜或筆畫有爭議的字進行打“×”,講評時再向學生說明,這個字就不像書上的那個字。同時教師板書及評語我們不要求字要寫得多好,但至少要工整。我們會發(fā)現(xiàn),許多平時板書工整的老師,他的學生作業(yè)也工整、認真。由此可見,教師的習慣也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作用。
總之,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不會自然生成的,而是經(jīng)有意識培養(yǎng)形成的。小學生學習語文,主要通過課堂教學形式。所以,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主要是靠教師。教師必須十分重視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注意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有計劃地、有步驟、嚴格地訓練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