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惠紅
摘 要:疾控中心作為疾病預防和控制、公共衛生服務的公益性事業單位,藏有大量的檔案信息資源,可以也應該為廣泛的社會公眾群體提供服務。但是,因管理制度、檔案開放與保密之間的矛盾等方面的原因,新形勢下的公共服務卻出現了不少問題,諸如服務手段原始、隊伍素質偏低、體制落后、觀念淡薄、制度缺失,等等,影響了疾控中心檔案公共服務的開展。疾控中心如何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要求,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加快推進檔案公共服務,已經成為一項緊迫而且艱巨的任務。
關鍵詞:互聯網+;疾控中心;檔案;公共服務
根據國際通行的看法,公共服務是指,依托社會公共設施或公共部門、公共資源的服務,其對象是有著公共需求或者共同偏好的消費者群體。據此,疾控中心檔案公共服務,是指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檔案部門利用館藏的檔案信息資源滿足公眾以及組織基本的直接需要的服務。疾控中心作為疾病預防和控制、公共衛生服務的公益性事業單位,藏有大量的檔案信息資源,可以也應該為廣泛的社會公眾群體提供服務。尤其是在“互聯網+”背景下,互聯網與各個領域逐漸深入融合發展,疾控中心如何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要求,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加快推進檔案公共服務,已經成為一項緊迫而且艱巨的任務。
在此,筆者結合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實際情況以及個人的工作實踐對省級疾控中心“互聯網+”背景下的檔案公共服務問題進行了思考。
1 現狀分析:疾控中心檔案公共服務的問題
在互聯網背景下,用戶對疾控中心檔案的信息需求呈現出了全方位與綜合性、開放化與社會化、電子化與網絡化、集成化與高效化等服務特點,但是,新形勢下的公共服務卻出現了不少問題,制約著這些服務功能的實現。
1.服務手段原始
檔案,是一種傳統的原始記錄,其所帶來的價值不可估量。但是,因為疾控中心檔案部門的數字化應用水平低、現代信息技術力量薄弱、工作人員知識結構單一、課題資料編研不夠等多方面原因,致使疾控中心檔案公共服務的手段非常原始,大量的資料檔案尚處于紙質檔案以及檔案柜保存的原始狀態,降低了公共服務質量。放眼全國來看,雖然已經有疾控中心開始了檔案的信息化、數據化建設,但是因為經費、技術、人力資源受限,一直處于停用狀態。
2.服務隊伍質低
從整體來看,現有的疾控中心檔案工作人員在素質方面難以滿足“互聯網+”背景下檔案公共服務的需求,影響著疾控中心檔案的公共服務能力。首先,現有檔案工作人員長期受固有思維模式的影響,觀念比較淡薄、落后,缺乏創新、主動服務觀念;其次,受限于客觀環境、工作條件等的限制,素質難以提升;再者,專業檔案從業人員雖在檔案知識上達到了要求,但卻缺少信息管理技能以及相應的技術處理能力。
3.服務體制落后
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雖然有專門的檔案室,但在體制上隸屬于疾控中心,承襲了它的機關式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通常是立足于職能管理部門的角度展開工作、考慮問題,這表明這一檔案服務部門沒有成為一個真正的科學文化事業機構,也意味著它很難將檔案工作作為科學文化事業,如此,便出現了重整理、輕研究,重管理、輕服務,重保管、輕開發、重職能、輕功能。此外,事業單位的官僚性質和機要特點,從根本上醞釀了疾控中心檔案公共服務的薄弱意識,阻礙了檔案服務功能的發揮。
4.服務制度缺失
檔案工作非常復雜,且數量龐大,需要完善而嚴密的制度規范,但是,目前關于疾控中心檔案方面還沒有建立完善、嚴格的規章制度,尤其是檔案的交接、存檔、轉遞等方面,缺乏相應的嚴密制度。有的疾控中心雖然制定、頒布了相應的制度,但卻常常流于形式,沒有嚴格執行,諸如登記制度在領導層、管理層上的失效,等等,致使規章制度形同虛設。此外,在檔案服務工作上,缺乏行之有效的獎懲激勵制度,使得疾控中心的公共服務質量明顯下降。
2 原因剖析:疾控中心檔案公共服務存在問題的根源
因管理制度、檔案開放與保密之間的矛盾等方面的原因,導致了疾控中心在檔案公共服務方面存在服務手段原始、隊伍素質偏低、體制落后、觀念淡薄、制度缺失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影響了疾控中心檔案公共服務的開展。
1.管理制度造成的矛盾
根據《湖北省檔案管理條例》第六條規定,省檔案行政管理部門主管全省檔案事業,對全省的檔案工作依法進行監督和指導,負責統籌規劃、組織協調與檔案有關的事務。這一管理制度決定了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是檔案的永久性保管基地,是中心內獨立的檔案事務管理機構,但是,它并非獨立的法人主體,而是法人內部機構,因而,疾控中心檔案部門是獨立于機關檔案室、省級檔案館的檔案管理機構。這就決定了疾控中心檔案部門是內部性、獨立性的矛盾統一體,既以疾控中心為前提和基礎,并為其提供檔案支持,同時,又具有相對自主性、靈活性,進行對外公共服務,這一性質導致了其疾控中心內部功能與公共功能之間的矛盾性,為保證己身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而常常出現厚此薄彼的情況。
2.檔案開放與保密之間的矛盾
在不損害國家、個人利益的前提下,檔案可以向公眾開放,實現價值最大化。檔案開放,為疾控中心檔案的公共服務創造了前提和條件,但是傳統來講,疾控中心的檔案服務局限于疾控中心內部的“為領導服務”“為管理部門服務”,缺乏“每一個公民都有利用檔案的權利”意識,處處設防,忽視了其社會屬性服務。
3 應對之策:完善疾控中心檔案公共服務的策略
1.創新:信息化建設
通過信息化建設,實現檔案公共資源的數字化存儲、數字化傳輸、數字化檢索以及資源共享,可以大大提高疾控中心檔案公共服務的服務率。主要包括:第一,檔案數字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健全;第二,檔案資源管理系統的建立;第三,館藏資源的數字化建設;第四,檔案部門信息系統與疾控中心各個應用系統的有效銜接以及信息化建設的同步發展;第五,檔案資源發布、宣傳系統的建設;第六,檔案資源共享網絡和遠程檔案公共服務的建設;第七,檔案部門納入公共信息網;第八,檔案信息化保障體系的建設。
2.結構:人才資源
在人才資源上,要以能力建設為中心,構建一支復合型、全面型的人才體系,使員工既精通檔案專業知識,又諳熟互聯網技術。一方面,要人才引進與人才培養結合,實現檔案服務人員結構的合理化;另一方面,要全面提高綜合素質,以復合型人才隊伍深化公共服務職能;另外,還要加大專業培訓力度,真正實現“信息服務者”的轉變升級;并且,要以“顧客至上”為準則強化員工的服務理念。
3.動態:改革體制
針對體制落后的積弊,可以根據“無縫隙政府”的模式采用“一站式”服務加以弱化。無縫隙政府(Seamless Government),指的是政府打破傳統的部門界限和功能分割的局面,整合所有部門、人員及其他資源,以單一的界面提供優質高效的信息和服務。疾控中心在檔案資源方面采用這一模式,在公眾產生服務需求并進入該服務站點時,所有的問題便都能夠得到解決,不必再尋第二家,將極大地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
4.法治:完善制度
疾控中心的檔案公共服務必須要有一套完善而嚴密的服務制度,包括崗位職責、服務標準、評估細則、獎懲條例,等等。通過完善檔案服務法制建設,為“互聯網+”環境下檔案公共服務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劉亮.我國體育公共服務的概念溯源和再認識[J].體育學刊,2011(3):17.
[2] [美]拉塞爾·M·林登著.汪大海,吳群芳等譯.無縫隙政府——公共部門再造指南[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