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秀
摘 要:在數學課堂中,要鼓勵學生把所學知識創造性地應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有“尋根究底”的學習精神,有了這種精神,學生的思維才會活躍,思路才會開闊。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上要努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造思維;培養
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應用的廣泛性,它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思維素材,同時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所以,數學課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最合適的學科之一,數學課堂完全有可能成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主陣地。
現結合教學實際,談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幾點做法。
1 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活動
根據數學學科特點和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借助觀察實驗等教學手段和群體互動等教學形式,都能較好地將數學結論還原為生動活潑的知識生成過程,從而引導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成為發現者。讓學生借助教材學會自學是學會學習的前提,也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開拓進取意識、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人才的途徑之一。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組織教學內容,創設自學氛圍,提供自學空間,使學生逐步學會邊看書邊思考、學會邊動腦邊操作,并能夠把自學的發現用語言表述出來。數學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不但要求學生掌握抽象的數學結論,更應注意培養學生的發現意識,引導學生參與探討知識的形成過程。問題應盡可能地留給學生自己解決,指導他們如何思考、如何發現新問題、如何利用舊知識去解決新問題,使學生掌握數學的思維方法,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創新精神。在教學中,我認為除了組織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用創造性的思維方法去解決問題。
例如:“一塊正方形硬紙片剪去一個角,還有幾個角?”這道題看起來是一道減法應用題,在實際中就不是那么簡單,如果使學生知道答案會出現有3個角、4個角、5個角,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大量的演示,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探究其規律。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尤其是創造性思維會從這里萌芽。
將觀察實驗法引進數學課堂,變一個人演示眾人看為人人參與、個人動手,大大豐富了數學直觀教學的內涵與外延,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自主性”在活動中得到滿足,創造的潛能得到發揮。
2 激發學生的創造情感
興趣是個體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傾向,它可以激發豐富的想象和積極的思維。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發揮靈活敏捷的感知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在課堂上,要創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人人都有發言的機會,講錯了也不要緊,教師對講對一部分或者是講對點滴的都應給予充分的肯定并加以鼓勵或表揚,要從學生思維的角度考慮問題,別輕易下“錯了”的結論,這樣學生就會敢想敢說,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創造條件。如教學“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時,先回憶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并有意滲透轉化的思想,然后教師讓大家想一想誰能把梯形轉化為長方形,導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比一比誰的方法最新穎、獨特、有創造性。學生們在這樣的情境中創新,邊思考、邊討論、邊操作,得出了多種推導方法。
如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開始時,教師講解與新知識有關的小故事(電腦出示相應的動畫片):熊山上的小熊們最喜歡吃熊媽媽做的餅了。有一天,熊媽媽做了三塊大小一樣的餅分給小熊們吃。它先把第一塊餅平均分成四塊,分給小花熊一塊。小棕熊見到說:“太少了,我要兩塊。”熊媽媽就把第二塊餅平均切成八塊,分給小棕熊兩塊。小黑熊更貪,它搶著說:“我要三塊,我要三塊。”于是,熊媽媽又把第三塊餅平均切成十二塊,分給小黑熊三塊。講到這里,老師提出問題:“請同學們猜一猜,哪只小熊分得的餅多?為什么?”學生們爭相恐后地發表自己的觀點,教師只是聆聽,不做回答。學生們急于知道究竟哪個答案是正確的,這時教師適時導入新課:“到底哪只小熊分得的餅多呢?下面就請同學們親自動手分餅,看看誰得出的結論正確。”該環節教學,引發了每位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濃厚興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創造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促使學生們愉快而迫切地進入探求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
3 鼓勵學生創造性應用
在數學課堂中,要鼓勵學生把所學知識創造性地應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有“尋根究底”的學習精神,有了這種精神,學生的思維才會活躍,思路才會開闊。鼓勵學生多問“為什么”,必須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即使學生提出了荒唐的問題,教師也不要批評他,更不能嘲笑他,應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鼓勵,悉心愛護他們主動發問的積極性,保護他們的創造精神,使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得以發展,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培養思維的創造性;不僅要使學生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
合作學習是發揮學生集體智慧、互相學習、相互促進、主動求知、共同提高的一種學習方式。一個人要有所創造離不開與人合作共事的精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小組群體的活動功能,給學生較多討論分析的機會,使之善于合作、集智取長、協作創新,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教學中適當引入開放性題,給學生的思維創設提供一個更廣闊的空間,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畫出面積是4平方厘米的三角形,你能畫多少個呢?”學生通過實踐,發現可以畫出無數個這樣的三角形,即只要底和高的乘積是8的三角形的面積都是4平方厘米。
在數學教學中,通過例題的教學,能夠使學生尋找規律,形成創造技能。
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后,讓學生測量校園里樹的直徑。這種從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加以解決問題,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好辦法。
教師在教學中,要不失時機地創設情境,千方百計地為學生提供創造性活動的素材和空間,讓他們去發現、去創造,真正使數學課堂教學成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主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