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的各個課程當中,生物科目非常重要,它既彰顯出理科的嚴謹,又顯示出文科的優雅。但是由于生物課程中存在著較多的原理公式,流程復雜,再加上教師的授課方式不當,經常會出現學生不愿意學習生物或者是學不懂生物的現象,本文就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完善教學模式,改變教學質量的諸多對策。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改革與探索
生物課程涉及到許多原理、眾多反應,既需要學生付出大量的精力記住反應的程序,也需要學生充分的理解各個反應產生的原理。為了提高生物課堂的效率,教師就需要探索出一種教學方式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將教學的真諦引向提高學生的得綜合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出更多的綜合型人才。但是當前初中生物教學并不樂觀,學生的興趣普遍較低,本文就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改革對策。
1 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對課堂的興趣較低
經過調查發現,初中部分學生都對生物教學存在著一定的抵觸情緒,他們認為這一學科非常單調,無法提高自己的興趣,甚至存在著一定比例的學生采取應付的態度。在臨近考試的時候,不懂其中的原理,就只能死記硬背,完全無法吃透知識。再加上教材無法與實際合理的鏈接,脫軌的教材致使學生步入社會無法應用到其中的知識,這也是影響學生對課堂興趣的重要原因。
(二)學生在課堂中地位不高
在生物教學中,教師是主體,學生在課堂中一直保持是被動狀態,當前初中的生物課堂也一樣,學生并不是課堂的主體,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教師也意識到這一點,不能將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上,否則將會影響教學效果,而如果將自身作為教學主體的話,又會使學生無法跟進教學進度。
(三)實踐教學非常欠缺
生物課程中包含非常多的實驗,它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因此就要求學生在掌握生物學科的理論的同時,還需要達到活學活用。但是在實際的教學當中,受到教學設備的限制,以及學校的重視程度等原因,致使實踐教學嚴重短缺理論教學依然是教學的主體。一些初中依然沿用傳統的“填鴨式”模式,教師不注重實踐環節,學生當然也會受到影響。另外,由于學校對于實踐教學的重視度不夠,實驗室的器材非常短缺,沒有良好的實踐環境,當然也就影響到實踐教學的順利實施。
2 初中生物教學的改革措施
1.改變傳統教學模式
學生之所以會對當前的生物課堂興趣較低,主要就是因為當前的課堂形式無法滿足學生的真實需要,傳統的課堂教師為主導,學生雖是主體,但卻沒有彰顯出主體的特性,因此就需要改變這種教學模式,創設出課程新體系,以素質教育為主,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完善學生的綜合能力,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講蛋白質與脂肪這一塊的課程的時候,為了吸引學生的興趣,并且當前大學生對自身的身材非常重視,教師可以在課堂的開端指出脂肪與蛋白質對人體的身材擁有決定性的作用,羅列出脂肪影響身體的那些部位,蛋白質又有助于身體的哪部分生長。學生的注意力會瞬間集中到課堂,主動學習性提高,當然就會使課堂效果增強。創設課程新體系就是要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當中,也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設計討論題目,使每一個同學參與到討論之中,派出代表進行演講,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使每一個同學加入課堂,還可以充分的調動起學生對于課堂的積極主動性,學生積極思考,當然就可以提高學生的動腦能力;在為自己的演講準備期間需要查閱資料或者是進行實驗,這也會大大的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可謂是一舉兩得,真正實現學生的綜合素養的提升。
2.活用多媒體技術
當今時代是計算機的時代,學生對電腦尤為鐘愛,教師在課堂中也可以充分運用這一點,再加上生物課程中含有一部分規模較大的實驗,普通的初中沒有相關的設備,但是這些實驗的原理又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僅僅憑借著教師在課堂當中的口頭講述,無法使每一個學生真正的了解其中的原理,這就需要憑借著多媒體技術,來將抽象的原理具體化,加深學生對課程的了解程度。例如在講解酶的催化反應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制作一個相關的動畫,在動畫中突出酶在反應中的狀態,酶對反應的影響程度等等,同時加上一定的音效,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動用聽覺、視覺,來真正的了解酶的特性,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程度,還能夠加強學生對這一課程的記憶程度。
(二)完善教學內容
倡導學生投入實驗
生物教學涉及到醫學、生物學、化學、環境學等多個學科,而這些學科的共同點就是動手操作性較強,因此生物教學就需要引導學生多投入到實驗當中。實驗操作不僅能夠完善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縝密的思維,獨立解決突發事件的能力。例如在講解生物大分子分離這一課程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入實驗,邊講解邊實驗,具體是形容教師先將生物大分子分離的原理告知學生,之后就鼓勵學生三到五人為一個實驗小組,進行自主操作,了解生物大分子分離的詳細程序。在學生實驗的同時,教師要深入到學生小組中,對操作不當之處加以提示,對學生不懂得問題加以解答,最后評比出最優小組,鼓勵最優小組的同時也能夠激發起其他小組的學習積極性。只有將學生帶入到實驗當中,才能夠保證學生真正了解生物原理,保證日后的活學活用。
(三)健全考核制度
完善考核體系
考核體系最能反映出學生對課程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師在課堂中的具體表現,考核體系必須要受到高度的重視。這就需要豐富考核體系的組成成分,考核需要分為三個部分,包括平時成績、實驗成績以及期末總成績,分別占有30%、30%、40%的比例。在每一節實驗課當中,都需要為學生打分,并將最后的分數記錄到期末考核當中,設置這種模式的考核體系,能夠防止部分平時表現較好的學生在期末考試中發揮失常而出現不及格的現象,并且也能夠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最客觀、最真實的體現。與之同時,對學生日常實驗完成的狀況以及學生在理論課堂中的具體表現、家庭作業的完成情況、上課的出勤情況都能進行最真實的匯總,可以體現出考試的公平性。
3 結語
生物課程是初中綜合性較強的一門學科,但生物教學還中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包括學生對課堂的積極性不高,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得不到彰顯以及學生無法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等等。這就需要對生物的教學進行改革,創設課程新體系、完善教學內容、健全考核制度,進而提升課堂的效率。
作者簡介
吳華(1986-),男,漢族,貴州畢節,大學本科,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生物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