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婉莎
摘 要:英語詞匯學可以說是一門理論知識與技能訓練相結合的綜合性課程。系統全面的詞匯學知識有利于外語水平的提高。本文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 從語用學的角度,針對英語詞匯學教學作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語用學;英語詞匯學;自主學習;第二課堂
1 詞匯學教學現狀
英語詞匯學是為英語專業高年級學生開設的選修課程之一, 是研究英語詞匯形態、意義和整個詞匯系統的科學,英語詞匯學課程所講授的內容包括: 詞匯的發展史、構詞法、詞義及其演變、成語、美國英語和英國英語、英語詞典等。雖然傳統語言學承認語言結構模式包括語音、詞匯、語法三要素,在過去很長段時間,人們往往重心都放在語音和語法上。從本質上講,英語詞匯學是一門理論課, 然而, 在介紹詞匯知識的同時, 勢必能擴大學生的詞匯量, 加強學生的詞匯運用能力, 因此,詞匯學可以說是一門理論知識與技能訓練相結合的綜合性課程。系統全面的詞匯學知識有利于外語水平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加強學生對于詞匯學的學習,以豐富學生的知識框架。
在教學方面,大多數教師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即以教師為中心,以教師講授為主要教學活動,學生通過聽記的方式被動接受相關知識。由于詞匯學課程理論性較強,概念性知識多,若師生之間長期缺少互動,無法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對于英語詞匯學的熱情會逐漸消退,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就更無從談起。
2 語用學教學理論
語用學是語言學各分支中一個以語言意義為研究對象的新興學科領域,是專門研究語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學問,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話語,研究如何通過語境來理解和使用語言。語用學因其本身的目的性和價值性而不同于語法研究,它是關于人類語言本身的研究。在語言的使用中,說話人往往并不是單純地要表達語言成分和符號單位的靜態意義,聽話人通常要通過一系列心理推斷,去理解說話人的實際意圖。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恰當使用一門語言,僅僅懂得構成這門語言的發音、詞匯和語法是遠遠不夠的。
3 語用學理論指導下的英語詞匯學教學模式
根據教學要求組織合適的教學活動, 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 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時引導、幫助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他還要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機; 能通過啟發、鼓勵來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對于英語詞匯學的教學模式,可以用以學生為主體的討論型取代傳統的講授型模式。
語用規則包括社交語用和語用語言規則。如對于禮貌,中西就有不同的語用規則。中國人對于別人的贊美表示謙虛是出于禮貌原則,而外國人對于別人的贊美表示接受和感謝也同樣出于禮貌原則。例:Foreigner: Your English is excellent. Really quite fluent. Chinese: No, no. My English is quite poor. 讓外國人略感吃驚的原因是由于語用規則的差異造成的。
不恰當的語言輸入可能來自于教師、教科書和其它一些閱讀材料。例:Foreign English teacher: Have you finished your homework? Chinese student: Yes, I have finished my homework. 按照Leech的觀點,上下文中完整的回答違背了語用學的經濟原則。中國學生的回答聽起來顯得不耐煩,它的言外之意與“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等同。
來自不同背景的話語雙方通常會按自己的文化觀來評判對方的行為,那么話語雙方就極有可能在跨文化交際中遭遇語用失誤。如中國人用“老”稱呼他人來表示一種尊敬和友好,“老張”可能只有三十或四十歲,而“張老”則可能是一個七八十歲受人尊敬的長者。而在西方文化中,女士年齡是個人隱私,稱呼中有“老”,方會被人理解成歲數大。
3.1 建立開放式教學課堂
英語詞匯學是一門理論性非常強的課程,若按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教授為主,學生只是被動的聽記,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知識必須通過學生的主動構建才能獲得。建構主義四要素即: 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在詞匯學課堂中,要想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必須將這四大要素融會貫通。借助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為學生創造仿真的教學環境。使學生通過相互的學習和討論,以及與教師的交流,最終把所學的知識和現實生活的經歷聯系起來,主動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日常的生活學習當中。
合理有效的互動式教學形式有幫助學習者理解學習內容,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在詞匯學教學中,可采用兩種方式: 一種是課堂上給出思考題,請學生逐題回答,教師引導學生著重就其中一些難懂的或重點問題開展班組討論; 另一種是由課前確定分組討論主題,由學生自選或由教師按章節內容指定,讓學生課前分組討論,并制作課件。在準備過程中,學生必須通過圖書館、網絡等途徑瀏覽信息,查找資料, 要通過小組討論進行信息交流后制作成課件,課堂上再對所做PPT做presentation,其它小組的同學對他們的發言提出問題, 隨后開展討論。此外,教師也可根據教學內容列舉出一些詞匯現象,讓學生通過生生討論和師生討論的多元互動,運用所學習的詞匯學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其間,教師予以啟發引導, 作解釋補充。在主動探索和發現的過程中,學生自主建構了新的知識, 同時提高了語言技能和學習能力。這一解決問題過程不僅有助于學生在體驗中提高其語言技能, 它能提高學生的研究意識、研究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開發個人潛能。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活動增加,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更好的體現。
3.2 開展第二課堂,鼓勵自主學習, 培養學習能力
英語詞匯學與其他專業主干課程中不一樣,教學課時相對較少,但是教學內容紛繁復雜。學生不僅應掌握對詞匯學相關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自己對詞匯現象進行獨立觀察和分析的能力。要使學生正確地理解運用相關知識,僅靠課堂上的幾十分鐘遠遠不夠,很難達到教學目的。因此開展第二課堂是,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顯得尤為重要。建構主義認為教學即教學生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發揮引導作用,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鼓勵學生充分運用互聯網,搜索更多相關知識。教師給出相關論題,鼓勵學生采用讀書報告的形式,讓學生學會獨立觀察和思考生活中出現的詞匯現象, 學會提出問題, 并通過搜索資料尋求答案。在此過程中, 學生會對詞匯學課題產生興趣,同時培養自己在詞匯領域獨立工作的能力。之后,教師再給學生提供多個研究課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相互協作完成論文創作。學生通過課內自我探索與課外自主探究開展論文專題研究。通過論文的寫作,加深對教材理論知識的理解,拓展思維空間,同時,培養初步的學術研究能力,為之后的畢業論文撰寫奠定基礎。
4 結束語
結合語用學的理論,學生的綜合技能、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都會得到提高,同時對詞匯現象進行獨立觀察和分析的能力也能得到提高。當然,語用學影響下的課堂,教師的引導作用不可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越充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會體現得越充分,越能達到我們想要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何自然,冉永平.新編語用學概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2] 教育部.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3] 汪榕培,盧曉娟.英語詞匯學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4] 張維友.英語詞匯教程[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5] 岑群霞.笑話的語用學解釋[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4(2).
[6] 鄧曼娜.淺析幽默會話中的不合作原則及歧義[J].高教研究.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