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任務型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安排學生參與完成具體的任務或教學活動,鍛煉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提高他們的語言知識運用能力,同時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任務教學法;自主學習;高級英語;合作
[作者簡介]沈惠娟(1961—),女,景德鎮陶瓷學院人文社科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文學與翻譯、英語教學與研究。(江西景德鎮 333403)
一、引言
近年來,任務型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活動方式逐漸被英語教學工作者認識和接受。這一教學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任務組織教學,在任務的履行過程中,以參與、體驗、互動、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習者自身的認知能力,調動他們已有的目的語資源,在實踐中感知、認識、應用目的語。《高級英語》作為英語專業大三學生的專業核心課程之一,同時也是校級重點建設課程,雖然運用多媒體和傳統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豐富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但由于教材題材豐富,內容涉及面廣,文章一般篇幅較長,詞匯量較大,較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任課老師如果采用任務教學法,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不同的任務,安排學生通過不同形式參與完成形式多樣的任務學習課文,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還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協調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二、任務型教學法理論依據和設計任務的原則
任務教學法是指教師通過引導語言學習者在課堂上完成任務來進行的教學。這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強調“在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語言教學方法,是交際教學法的發展。該理論認為:掌握語言大多是在活動中使用語言的結果,而不是單純訓練語言技能和學習語言知識的結果。在任務型教學的模式中,學生通常以完成任務的活動開始學習,待任務完成后,教師再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活動中使用的語言上,并對學生使用的語言進行糾正和調整。任務型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課堂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指導者,要求學生從被動的聽眾變為主動的參與者。
設計任務時要注意下列原則:任務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有情景和語境;學習活動的設計要盡量貼近學生生活和經驗;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要能用上他們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活動要多樣化,使不同類型的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都能有機會自主的選擇、決定學習的最有利時機、內容及學習方式;任務要有層次和梯度,以適應不同能力的學生;任務完成時應該能展示出結果;任務要有可操作性;在任務進行當中,要能為學生提供個體活動的時間和空間。
三、《高級英語》課程的任務型教學實踐
《高級英語》課程的開課對象是英語專業大三學生,開設三個學期,采用張漢熙主編的教材(重排本),2014年9月改用第三版,共兩冊。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任務和活動安排學生參與,例如:卡片游戲、看圖講故事、把課文改編成劇本排練表演、講課、主題辯論等,任務由簡到難。
(一)學習對子(pair work)
課堂抽出十來分鐘安排學生結成學習對子,互相交換并認真閱讀彼此事先獨立完成的作業或作文,然后就各自發現的問題討論如何修改。開始做任務前,老師明確任務的各步驟;任務進行過程中,老師巡回查看、指導,然后組織學生討論,最后點評。
(二)小組合作:卡片游戲和看圖講故事
老師把課文中及課后練習中要記憶和掌握的詞匯及其同義詞匯打印數份,裁剪成小卡片并分裝。在剛上課或下課前的十幾分鐘,老師把班級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六至八人,指定一個組長負責;說明清楚任務規則,然后宣布開始。小組成員合作找尋同義詞匯配對,比賽完成的速度和準確率。此外,也可以在課堂安排學生分組看圖講故事,在規定的時間內對圖畫開展討論,然后每組指派一位代表把理解后編成的故事和班上其他同學分享;在每組的代表發言結束后,組織全班討論圖片的邏輯順序和故事的合理性,老師最后點評。
(三)角色扮演
教材第二冊第四課Love is a fallacy有三個不同的角色,對話較多;課堂上請學生聲情并茂地分角色朗讀,有助于學生理解角色間的關系及對話的含義。教材第一冊第三課Blackmail是個故事,提前布置學生自由組成小組,小組成員合作把課文改編成劇本,課外排練,課堂演出,老師把演出攝錄然后播放給學生觀賞并討論各組的演出,還邀請外教觀摩學生的表演并進行精彩的點評,最后詳細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四)參與講課
第一學期結束課程教學前,讓學生自由組合學習小組并抽簽決定要講的課文,由組長負責組織集體討論,分工查找、整理資料,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備課,講課前一星期、至少三天,把準備好的課件發給老師審閱,并在老師的建議和幫助下修改完善課件。在講課過程中,老師和學生一起參與課堂討論和問答等活動。講課后由組長或組員寫出講課感想。學生參與講課使學生更加熟悉教學內容,了解教學過程,調動他們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五)主題辯論
教材(重排本)第二冊第十三課In favor of capital punishment安排給最后一個小組組織辯論,由組長負責策劃,物色正反兩方共八位辯手和中英文兩位主持,并和辯手一起準備辯論材料及其翻譯,老師則給予監督和指導。辯論賽一開始,正反雙方辯手依次發言,到后面的自由辯論階段,雙方激烈辯論,想方設法說服對方,下面的觀眾也踴躍發言,為支持的辯手加油鼓勁。辯論賽過程都被攝錄,并和學生分享。由于組長的認真負責,組員的密切配合,班級其他同學的大力支持和參與,使辯論賽得以順利完成并取得成功。
四、結語
在《高級英語》課程中開展任務型教學,為學生提供了較大的實踐空間,較好地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性,提高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協作能力。筆者發現教師在實施任務教學中要注意幾個事項:任務要明確,分組要合理,最好強弱搭配,挑選的組長要有責任心,老師要注重對學生任務準備階段的指導,不但要參與學生的任務過程,還要觀察、監控任務的進展,確保任務的順利開展和圓滿完成。
[參考文獻]
[1]Jane Willis.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Longman,1996.
[2]方文禮.外語任務型教學法縱橫談[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9).
[3]岳守國.任務語言教學法:概要、理據及運用[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5).
[責任編輯:劉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