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立臣
[摘 要]合情推理既是進行數學研究和數學學習的必要技能,也是未來生活進行有效思維的需要,合情推理更對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有著重要意義。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找準知識生長點、銜接點、延伸點,培養學生合情推理能力。
[關鍵詞]合情推理;培養策略;生長點;銜接點;延伸點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前言中強調指出:“推理能力的發展應該貫穿于整個數學學習過程。推理是數學的基本思維方式,也是人們學習和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思維方式。”合情推理是從已有的事實出發,憑借經驗和直覺,通過歸納和類比等方法推斷某些結果。歸納推理和類比推理都是數學活動中常用的合情推理。對一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對定義、公理、定理以及確定的數學規則沒有接觸過,如何培養他們的合情推理能力呢?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點實踐體會。
一、找準知識生長點,培養合情推理能力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是進一步學習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屬于計算教學中的重點。因此讓學生明白其中的算理和計算方法是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為了讓學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在教學《整十數加減整十數》這一課時,我在新課開始前,設計了以下的內容:
1.口算:
5+4=( ) 6+3=( ) 7+2=( ) 5+4( ) = 2+7( ) =( )。
2.說一說:
40里面有( ) 個十;30里面有( ) 個十;80里面有( ) 個十;4個十是( ) ;7個十是( ) 。
這兩個知識點都是學生已經學過的內容。特別是10以內的加減法,對于學生來說,沒有任何挑戰性,放在這里好像有點多余。但正是這個知識點,以及前一課時剛學習的“幾十里面有幾個十”,是學生今天理解和掌握新知識的關鍵點,只要理解了兩個知識點和新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學生就能順利掌握今天要學的“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算理和方法。為了能讓學生將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和舊知識之間產生聯系,在教學例題30+20時,我先讓他們觀察情景圖,接著又安排學生用小棒擺一擺,標盤撥一撥,讓學生獨立探索或和同桌討論算法。他們通過操作和觀察,就會發現幾十加減幾十,用小棒擺可以看成幾捆小棒加減幾捆小棒,用標盤撥珠子可以看成十位上的幾粒珠子加減的簡單計算,慢慢地就會得到幾十加減幾十的計算,可以看成幾個十加減幾個十,更簡單一點地想,就是幾加減幾的得數后面再加個0。也許學生不能將這個簡單推理的過程表述出來,但通過這樣的幾個步驟,學生就能領會這樣的計算方法,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二、找準知識銜接點,培養合情推理能力
在合情推理中,還有一個人們經常使用的推理方法,那就是類比推理。類比推理是根據兩個(或兩類)事物或者對象之間,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推演出它們在其他方面也存在相似或相同,這樣的推理通常稱為類比推理。類比推理的過程一般包括“觀察、比較——聯想、類推——猜測”三個環節。類比推理在計算教學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如在教學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一單元中,教材分三段安排教學內容:第一段教學9加幾,第二段教學8、7加幾,第三段教學6、5、4、3、2加幾。在教學9加幾時,教材雖然啟發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探索算法,允許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但在教學中,我還是借助直觀重點講解了“湊十法”,使學生在初步理解并掌握“湊十法”的基礎上,讓學生編了順口溜:想大數,分小數,湊成十,加余數。如在做9+3時,讓學生很快說出:見9想1,把3分成1和2,9和1湊成10,10加2得12。雖說這種說法并不十分科學,但對學生掌握“湊十法”很有幫助。在教學第二段8、7加幾時,我只要找到“9加幾”和“8、7加幾”的銜接點“湊十法”,讓學生回憶“湊十法”的主要步驟和思考過程,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很多學生就能主動把“湊十法”遷移到8、7加幾的計算方法中來。因此在教學“8、7加幾”時,我沒有按照書上要求的,先用小棒擺一擺,然后說算法,而是讓學生直接從9加幾的“湊十法”中推導出8、7加幾的“湊十法”,然后用小棒擺一擺,驗證剛才的計算方法,再一次加深對“湊十法”的理解。
三、找準知識延伸點,培養合情推理能力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特別是課堂教學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創造性思維。”由此看來,在教學活動中,我們不能只就書本教知識,還需要注重知識的延伸和拓展,鼓勵學生創造性思維。教材上許多開放題,就是對課堂知識的延伸和拓展,是培養學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很好素材。
如在教學了10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后,練習中安排了如下練習題:
根據以往的經驗,我發現同時出現三個算式,再讓學生照著規律寫出幾個算式,學生的正確率還是很高的:99-45=54;99-54=45;99-63=36……但在追問這樣寫的原因時,很多學生認為:被減數都是99,減數的十位是1、2、3,那接下去肯定是4、5、6……減數的個位8、7、6,接下去肯定是5、4、3……對于差的寫法也是基于這樣的考慮。而再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學生卻不愿意深入。為此,我在后來的教學中,先出示99-18=81,讓他們觀察這個算式,你發現了什么?沒有了其他兩題的干擾,學生很快就能發現這道題用99減去一個兩位數,差的個位上和十位上的數正好同減數個位上和十位上的數相反,而減數和差的個位和十位上的數加起來正好是9。然后出示第二第三題,讓學生進一步感知這種算式內在的規律。接著再寫下去,學生看到的就不僅是規律本身,而且理解了規律是如何形成的。為了考查學生是否掌握了這類題的規律,我還讓學生猜想一下,被減數是88、77……的情況。經過計算,發現這個規律可以運用到任何被減數個位十位相同的兩位數計算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實現了教學目標,還通過自己的猜測、驗證,激發了對數學的興趣,發展了合情推理能力。
小學生的推理能力,隨著他們學習和實踐逐步發展、完善。我們要從他們接觸數學開始,就著力培養他們的合情推理能力和良好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孔企平.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王燕燕.重視合情推理能力的培養[J].中學教研(數學),2003,(3).
[3]徐斌艷.數學推理活動在數學教育中的意義[J].全球教育展望,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