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翔宇++湛貴學
[摘要]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以思想政治教育為開展各項任務的突破口,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對新形勢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啟示,堅持圍繞中心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占領思想高地是根本,堅持區分階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扭住任務時機是關鍵,堅持形式多樣搞活思想政治教育拓展教育途徑是基礎,堅持緊抓黨員干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堅定革命信仰是重點。
[關鍵詞]抗日戰爭;思想政治;啟示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充分繼承和發揚大革命時期和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優良傳統的前提下,不斷發展并逐漸走向成熟。抗日戰爭雖已過去70余年,但在抗日戰爭時期關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所積累的豐富經驗和寶貴財富,對當前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仍具有借鑒意義。
一、堅持圍繞中心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占領思想高地是根本
“七七”盧溝橋事變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成為主要矛盾,抗日救國成為中國革命的首要任務,建立和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成為黨的中心任務。在這個中心的牽引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向社會各界廣泛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破除許多人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認識不充分、思想上有疑慮的問題。毛澤東指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否只限于國共兩個黨的呢?不是的,它是全民族的統一戰線,兩個黨僅是這個統一戰線中的一部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各黨各派各界各軍的統一戰線,是工農兵學商一切愛國同胞的統一戰線。”[1]就如何處理好統一戰線中各種關系,提出了“又斗爭又團結,以斗爭求團結”的策略。他在《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和前途》一文中指出要實現全面的抗戰路線,堅決反對國民黨片面的抗戰路線。通過對黨全面抗戰路線廣泛的宣傳,使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認清了全面抗戰和片面抗戰的利弊,揭露了蔣介石堅持片面抗戰的實質,以及徹底戰勝日寇的不可能性;及時糾正了“一切經過統一戰線,一切服從統一戰線”的錯誤主張。這些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圍繞著中心任務,及時廓清了廣大黨員和群眾的思想迷霧,使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實行全面抗戰的主張深入人心。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和西方思想文化的不斷侵蝕,社會上相當一部分人信仰缺失,精神迷茫,思想被烙上西方文化的印跡,具體體現為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缺失,對黨的領導、國家繁榮和民族獨立充滿懷疑,甚至出現了懷疑革命先烈、惡意詆毀毛澤東等惡劣行徑發生。習近平總書記為統一全民思想,凝聚中國力量這樣說道,“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只要我們緊密團結,萬眾一心,為實現共同夢想而奮斗,實現夢想的力量就無比強大,我們每個人為實現自己夢想的努力就擁有廣闊的空間。”[2]當前及很長的一段時間,思想政治教育要緊緊圍繞“中國夢”這個中心,主動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讓人民群眾明白只有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才能讓中國夢成為現實,這是中華民族5000年的文化歷史的傳承,更是新中國成立后迎難向前的艱辛探索;讓人民群眾懂得要實現中國夢就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強國之魂;讓人民群眾認識到要實現中國夢就必須凝聚中國力量,只有將13億人民的智慧力量匯聚才會展現出無窮的偉力。
二、堅持區分階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扭住任務時機是關鍵
1937年8月國共實現了第二次合作,先后對中國工農紅軍和紅軍游擊隊(廣東瓊崖紅軍游擊隊除外)進行改編,換裝問題在許多干部戰士中產生了強烈反響,“戴了紅軍帽子,戴國民革命軍帽子,將來又戴什么帽子呢?”這一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圍繞“換帽子”改不改紅軍本色展開,劉伯承帶頭做官兵的思想政治工作,打消了廣大官兵的思想顧慮,保證了改編任務的順利完成。百團大戰是八路軍主動發起的一次大規模的戰役,除戰前對參戰部隊進行政治動員外,針對切斷敵交通線這一具體任務進行了教育和訓練,提出“毀掉鐵路就是消滅敵人”的口號,在作戰中不斷激發官兵英勇殺敵和敢于犧牲的精神,同時還動員組織人民群眾做瓦解敵軍的工作,最終取得了擊斃敵軍25800余人,破壞鐵路公路3900余里,繳獲大批武器裝備的偉大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參戰部隊和全國人民的士氣。抗戰進入反攻階段,思想政治工作圍繞大練兵運動展開,大力進行群眾路線教育宣傳,形成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民主自主練兵的生動局面。
實踐證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區分不同階段,扭住任務時機著重進行教育。由于各個時期黨的工作和任務各有側重,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必須和黨在各時期工作任務同步調,并各有其特點。改革開放以后,思想政治教育緊緊圍繞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這個中心展開,引導人們從“左”的思想影響下擺脫出來,堅決克服所謂的“爬行主義”和“洋奴哲學”,解放思想、自力更生,利用別人的長處發展自己,經濟特區的建設發展實踐佐證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年初以來,全黨全軍開展“兩學一做”教育活動,著重向基層黨組織延伸,進一步解決黨員隊伍在思想、組織、作風和紀律方面存在的問題。通過學黨章黨規、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進一步鞏固拓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成果,引導黨員干部按照標準規范言行,進一步增強“四種”意識,堅定政治方向,帶著問題“學”,針對問題“改”,確保“做”落到實處。
三、堅持形式多樣搞活思想政治教育,拓展教育途徑是基礎
抗日戰爭時期,人民群眾集思廣益、群策群力運用多種形式搞好搞活思想政治教育。院校教育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在黨中央和毛澤東的直接領導下,在陜甘寧邊區創辦了中央黨校、抗日軍政大學、陜北公學、延安干部大學等一大批院校,毛澤東等黨中央領導多次給學員授課,院校成為鍛造人才孕育革命思想的發源地。1938年,軍委總政治部發出的《關于部隊教育的指示》指出,“提醒全軍注意防止‘部隊的政治水平落在政治形勢發展的后面。各部隊適應行軍作戰環境的變化,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教育機會,運用多種形式和手段,加強干部、戰士的政治教育。”[3]在行軍和作戰過程中,各級指戰員也都開展了貼標語、喊口號、講故事等多種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去啟發官兵的民族意識和抗戰大局意識。在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強化輿論宣傳方面,提出“拿起筆桿,配合槍桿”的口號,各類報刊如雨后春筍般創辦起來,先后創辦了《八路軍軍政雜志》、《紅星雜志》、《戰火報》、《前線月刊》等刊物,毛澤東還親自為《八路軍軍政雜志》寫發刊詞,各類刊物成為傳播革命思想、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主陣地。文藝工作為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種新的途徑,創辦了文工團、宣傳隊、服務團等文藝團體,創作了《黃河大合唱》、《白毛女》等一大批膾炙人口的文藝作品,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革命思想,教育感召人民群眾。
因此,要搞活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注重同新的載體相結合,不斷拓展新渠道,擴大受眾范圍,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和新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提供了可能。當前,除了繼續進行院校課堂教育外,要善于利用電視、廣播、報刊和互聯網等新老媒體宣傳黨的大政方針,守住黨的輿論主陣地,積極傳播正能量,努力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還要借助于文化進社區、電影進村等社會公益文化活動強化對群眾的教育引領,在潤物細無聲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時,還要借助于移動網絡的覆蓋面廣、使用便捷、載體多樣的特點,使教育內容與用戶終端有效對接,通過多種類型的音頻和視頻等對不同層次的接受者進行廣泛的普及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克服對普通群眾教育引導不到位、教育內容滯后、教育形式單一等問題。同時,要在探索未來思想政治教育傳播模式的發展方向上下功夫,在傳播途徑上求突破,確實找出輻射范圍廣、內容傳播全、受眾普遍認可的全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傳播模式。
四、堅持緊抓黨員干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堅定革命信仰是重點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對廣大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實現筑魂育人的關鍵步驟,更是加強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的有效途徑。毛澤東在為陜北公學題詞時指出,“要造就一大批人,這些人是革命的先鋒隊。這些人具有政治遠見。這些人充滿著斗爭精神和犧牲精神。這些人是胸懷坦白的,忠誠的,積極的與正直的。這些人不謀私利,唯一的為著民族與社會的解放。”[4]彭德懷在《第二期抗戰與我們的任務中》指出,重要的是用“教育去啟發他們的民族意識”,使“每個指戰員都應該深刻的了解目前抗戰的形勢與意義”,“了解中日力量的對比。”[5]在廣大干部當中普遍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教育和黨的政策路線等方面的教育,破除黨內出現的“亡國論”“速勝論”,激發全面抗戰的熱情和信心。1940年中共中央下發了《關于干部學習的指示》,主要學習馬列主義理論及在中國的具體運用,在不斷學習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中強化政治信仰、矢志投身抗戰的政治信念。1942年2月28日,中共中央下發的《關于在職干部教育的決定》指出:“在目前條件下,干部教育工作,在全部教育工作中的比重,應該是第一位的。而在職干部教育工作,在全部干部教育工作中的比重,又應該是第一位的。”[6]其中主要涉及到業務、文化、政治和理論教育。持續時間近四年的延安整風運動,是一場使黨員干部首先是高級領導干部學會運用馬列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的馬列主義教育運動,通過學習使全黨同志從王明“左”的錯誤路線統一到黨中央的正確決策上來。通過不間斷、深入的黨員干部學習教育,使廣大干部的思想和文化素質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對堅決執行黨中央的命令指示和有效開展工作起到了極大的思想保證作用。
實踐證明,加強黨員干部的教育管理,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對樹立黨的形象、維護黨的威信、密切黨群關系至關重要。面對各種新情況新問題,始終站在厚重的理論中尋求答案,雖經歷了挫折但還是克服了一個個困難、風險和挑戰。用創新理論補好精神之“鈣”,廣大黨員領導干部要堅決克服“能力強就是黨性強,職務高就是覺悟高”慣性思維,將扎實學好黨章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作為必修課,做到學實學細學深,用創新理論匡正對共產主義缺乏信仰、黨員意識淡化、黨員宗旨觀念淡薄、黨員精神不振和黨員道德行為不端等問題。要層層落實責任帶著全體黨員學,在不斷淬火中溫故而知新,做到先學后干、干中促學,學用相長,不斷提高理論思變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在社會實踐中錘煉革命品質。“艱難困苦,玉汝于成”,黨員領導干部要做好表率走在前列,嚴格執行雙重組織生活制度,以普通黨員身份參加所在支部的組織生活、一起學習討論、一起查擺問題、一起接受教育、一起參加黨員民主評議。在學習中滌蕩靈魂,在查擺問題中糾偏思想。
[注釋]
[1]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1.06第二版:第365-366頁.
[2]任仲文.深入學習習近平同志關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重要論述.人民日報出版社,2014版:第3頁.
[3][5]肖裕聲.中國共產黨軍隊政治工作史(上卷).軍事科學出版社,2011.06版:第583頁.
[4]曲士培.抗日戰爭時期解放區高等教育.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版:第72頁.
[6]解放軍報.1942-3-3.
[參考文獻]
[1]許啟賢.中共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第2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王茂勝.中共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簡史[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06:第二版.
[4]肖裕聲.中國共產黨軍隊政治工作史(上卷)[M] .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11.
[5]習近平關于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選編[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4.
[6]黃璇.試論抗日戰爭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形式與工作制度及其現實借鑒 [J].學習與實踐,2010(11):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