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光
摘 要:自主學習是與傳統(tǒng)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xiàn)代化學習方式,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chuàng)造等方法來實現(xiàn)學習目標。具體概括:建立在自我意識發(fā)展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nèi)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學”,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實踐證明,自主學習要比強迫學習的效率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
關鍵詞:自主學習;興趣;能力;課堂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108-02
自主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自主學習為主,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和習慣的一種教學方法。所謂“自主學習”是就學習的內(nèi)在品質而言的,相對的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和“他主學習”。如果學生在學習活動之前自己能夠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作好具體的學習準備,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對學習進展、學習方法、作出自我監(jiān)控、自我反饋和自我調節(jié),在學習活動后能夠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和自我補救,那么他的學習就是自主的。自主學習是與傳統(tǒng)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xiàn)代化學習方式,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chuàng)造等方法來實現(xiàn)學習目標。具體概括:建立在自我意識發(fā)展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nèi)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學”,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實踐證明,自主學習要比強迫學習的效率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
一、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參與到課堂中來,其興趣是最大的動力,有了興趣學生才會有學習的主動性。一是讓學生明確語文學科的重要性。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關系以及對自身的生活工作、成長發(fā)展的重要性,以此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二是寓教于樂提高教師授課的趣味性。充滿激情的講課形式與沉悶無味的講課形式相比,前者無疑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寓教于樂的教學理念完全滲透于小學語文教學始終,不僅能讓小學生對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而且還能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三是因材施教。因部分學生基礎差,對學習不感興趣,對這樣的學生教師要因材施教,引導、鼓勵學生以積極的態(tài)度一步步地學,一點點地提高,同時教師也要針對學生的進步適時給予表揚和鼓勵,逐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改革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多是老師備課、講課,學生聽課。課堂上的主動權多被教師掌握,教師的教學活動是整個課堂的主要內(nèi)容,這種模式極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只有將教師的教學活動轉化為學生的主動求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要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處于主體地位,教師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是轉變傳統(tǒng)的備課方式。傳統(tǒng)的備課方式多是教師針對課文、教參,擬定本課應涉及的知識點、問題等,甚至擬定了整堂課的教學過程,卻沒有考慮到學生對這篇課文感興趣的是什么,想了解什么?因此,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就已將學生拒之門外了。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教師在備課之前,應先翻閱學生的預習作業(yè),并根據(jù)學生預習作業(yè)中反映出來的學生感興趣的、有價值的問題進行備課,當課堂上老師涉及的東西是學生感興趣的東西時,學生自然愿意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二是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質疑能力。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下,老師幾乎都形成了一種話語霸權,這樣的形勢其實極不利于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因為教師話語霸權形成的過程也就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喪失的過程。“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傳統(tǒng)教學使學生在“無疑”狀態(tài)下被動接受,思維被束縛在教學的圈子里,個性受到壓抑,因此,教師一定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于挑戰(zhàn)權威。有所疑,才有所思、有所得,在“疑”中產(chǎn)生興趣,在“思”中迸濺創(chuàng)新的火花。對于學生的質疑,教師不能輕易地否定,要保護學生的積極性。
三、探索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途徑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首先應該是教師的轉變和訓練。在觀念上,教師總認為是教學生的,教師不教學生不會,從而缺少學生自學、自悟、自得、探討的時空。在方法上,有的教師習慣于牽著學生走,習慣于沒有啟發(fā)性的“滿堂灌”,習慣于沿用傳統(tǒng)教學的老方法。但隨著的時代和孩子成長經(jīng)歷的不同,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的,否則落伍就要被淘汰的,因而,有必要將當今社會特點和學生的特點結合起來,不斷探索尋找一條適時的、有利于學生成長的教學途徑。
預習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課前預習,讓學生有“我要學”、“我要知道”的強烈求知欲,讓學生在“為什么”中去探索。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自學心理、樹立自學信心,激發(fā)自學興趣。對農(nóng)村學校而言,預習這一環(huán)節(jié)只能在學校、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學生自己邊讀課文、邊自己解決生字詞等障礙。主要形式可以是自己查字典,也可以小組合作查生字,資源共享。讀課文,一起探討不理解的地方,互相解答,不能答出的及時記下。這一階段,教師主要任務就是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主要方法是可以運用在后期展示中,激勵學生的原動力。即教師要對學生的自學的勞動給予重視和鼓勵。對其自學成果給予肯定,激發(fā)他們更加自覺地、主動地學習。形式可以是個人的匯報比賽,小組內(nèi)合作的匯報與比賽。實踐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原動力。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
識字階段。生字詞不但要記住讀音,更要記住字形和字義,并且能組詞、造句,以達到積累語言的效果。學生如何最快捷、準確的記住音、形、義是小組探討的主要內(nèi)容。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字音讀準方法,字形記憶技巧,擴詞的美好,特別鼓勵學生擴展四個字的成語。方法是學習的捷徑,也要注重實效性,考核是不可缺少的階段,可以是短時記憶的考核,學習后當堂課進行考核,既可以考驗學生記憶方法的運用效果,又可以鞏固部分學生對方法的應用能力,以便課下的運用。也可以第二課時進行考核,看看學生課下運用的方法的效果如何。識字階段,是學習課文的基礎,會讀,會寫,明白含義是很重要的。讓學生活用生字詞,更能體現(xiàn)語文課本的舉例作用,真正的將所學的生字詞用于平時的學習之中。
教學階段。這是教學最重要的階段,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法,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首先,教師只有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才能解除學生緊張恐懼心理,才不會讓學生產(chǎn)生冷漠呆滯的神情,學生才能成為課堂的主人,也就敢于提出教師意想不到的問題。教師不僅要解惑,而且要激疑,每一個學生都有著對事物探知的欲望,教師應該以興趣做引導,如果沒有興趣和熱情則不會激起學生好問的興趣,課堂則會變得沒有靈氣和活力,這種呆板的教學將不會有創(chuàng)新的學生。再次,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怎樣去問,問得既精又巧。開始時學生可能會問得很瑣碎和零亂,千奇百怪的,有時可能還會重復性提問,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課題、重點詞句、課后習題等處尋找問題,并且希望學生自己思考,給予學生充分獨立思考的時間,以期待學生進行解答。最后,教師應重視學生合作學習的培養(yǎng),利用小組學習和師生交流的時機,互相啟發(fā),在討論中形成探究的氛圍,使全班從整體上具有較強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學生在有趣的學習中滿足了求知欲,在趣中探知,在探知中得到快樂,在快樂中體現(xiàn)學生主動參與意識。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語感、情感,從而養(yǎng)成了勤學好問的習慣。
評價階段。教師要善于激勵學生,只有恰當和有效的激勵評價才能對學生有調動作用,教師的包容與鼓勵會激發(fā)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教師必須在教學中給學生足夠的體驗、實踐、認識的機會。讓學生“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激勵評價,促進學生大膽問,新課標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了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大膽提問。教師要多激勵,少批評,及時表揚孩子的閃光點,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融入濃厚的平易之中。孩子在老師的賞識下才會愿說,愛說,敢說。課程改革的今天,教師要千方百計培養(yǎng)學生好學深思,不恥下問的良好學習習慣,努力探索問題的精神。
語文教學方法有千萬多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只是方法之一,只有教師的不懈努力,一步步向前,才會讓學生們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和意義,才能快速有效地提高語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