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兵
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應該讓學生更多的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規律。農村小學也可以發掘和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為語文教學服務,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其具體路徑有:教師應當立足本地,因地制宜,努力開發農村小學的教育教學資源;利用網絡數字資源收集語文信息;利用社會生活開展語文教學;在教學中要善于創設情境。。作為一位語文教師,只要有心,就能在普通的生活中靈光閃現,幫助學生找到打開語文學習的鑰匙。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294-01
在語文教學中,應該讓學生更多的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誠如美國教育家華特·科樂涅所指出的:“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農村小學條件相對落后,如何發掘和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為語文教學服務,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是擺在廣大農村語文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把生活與語文教學結合起來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下列辦法入手:
一、要因地制宜揚長避短
農村小學大多地處偏僻,教學條件相對簡陋,教學設備與資源匱乏。在低年級段的語文教學中,也很少能夠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形式,將教學內容展現出來。可教學資源的匱乏,并不等下沒有教學資源。教師應當立足本地,因地制宜,努力開發農村小學的教育教學資源。例如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學期有一篇課文《菜園里》,課文向孩子們介紹了一些常見的蔬菜有茄子、辣椒、黃瓜、豆角等。結合農村實際,這篇課文正是我們引領學生走出書本,走向生活的重要契機。在上本課時,我安排好學習小組,交代注意事項,便把孩子們帶到學校邊上的菜地里,讓孩子們邊找實物,邊找生字。這樣的課堂形式,使得孩子們興趣盎然,識字熱情高漲,就連一向接受能力較慢的孩子也在這節課中掌握了識記的生字。我想,在這節課中,我正是利用了農村特有的資源為我課堂教學所用,使這節課的效果更顯著、更實在。而這不正是我們所樂見其成的嗎?
二、利用網絡數字資源收集語文信息
農村生活條件不及城鎮,但電視已成為孩子們接受信息,觀察世界的重要窗口。而我們也可以透過這個窗口,洞窺孩子們的心靈世界。平時和學生的交談中,適當透露對兒童世界的關注,更可以有效的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用好電視資源,就可以更好的為教學服務。例如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有趣的漢字。課前我先要求學生回家看一則電視廣告(飛鶴奶粉的廣告詞----一“貫”好奶粉)。課上,讓學生討論,說說自己對這個廣告的看法。學生們議論紛紛。有的說這個量詞用錯了,應該是罐子的“罐”;有的說這個“貫”字用的好,既可以看作量詞,也體現了飛鶴集團對產品質至的重視。在充分肯定學生發言的基礎上,我再聯系奶粉行業的三聚氰胺事件,闡述國產奶粉此時面臨的信任危機。學生們頓時恍然大悟,這是一個多么絕妙的廣告創意設計(既突出了品牌直傳,更展現了管理層對產品質量始終如一的嚴格要求),而它的載體僅僅是一個“貫”字。此時,學生不得不為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折服,極大激發了學生學好祖國語文的興趣。
三、利用社會生活開展語文教學
《新課程標準》強調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索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一個有遠見卓識的教師,應創造條件鼓勵學生走向生活,關注社會生活,擴大信息接受量,讓生活的源頭活水滋潤語文田園。同樣以教學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綜合性學習“我愛你”漢字為例。我以生活中的一個實例作為活動的引子,這是我在縣城街頭一家電器商城門口看到的三則宣傳標語:星星冰柜,中標國家家電下鄉產品,競顯品牌實力。首先,我要求學生反復讀,在反復的誦讀以后,部分學生的眉頭皺起來了然后我引導學生們仔細推敲這個“競”字。很快學生發現,這個“競”字包含出乎意料的意思,將這個意思帶入這則廣告,細讀之下,會使顧客對產品失去信心,進而產生嚴重的不信任感,廣告效果自然適得其反,這種真實生活的案例極大的帶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我又趁熱打鐵,詢問學生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經過小組討論,學生們很快地給出了答案將“競”換成“盡”“勁”“凈”都可以。這節課后,學生們每逢去縣城回來,總要向我報告老師,我發現車站前那小餐館的“餐”寫錯了;老師,我發現修理廠的停車的“停”寫錯了······更有甚者,還要親自跑到那家電器商城前,看一看那“范本式”的錯句。我不得不佩服學生的思維能力,我原以為只是在他們思想的池塘里投下了一顆小石子,卻沒想到在他們的世界中掀起這么大的波浪!
四、在教學中要善于創設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學生獲得學習語文的興趣可以從創設情境入手,讓他們主動參與、積極投入地學語文。比如通過游戲、音樂、競賽、表演等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這樣會使語文學習與學生生活貼近,使學習過程充滿情趣,富有童趣。導入情景生活化,為學生建立起認知水平與文本之間的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動導入,在課前設計體驗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積累感受;故事放像,讓學生獲得課文更多的背景資料,拉近文本與學生的距離;巧設質疑,針對課文的生活結合點、重難點,讓學生質疑,調動學生生活積累;音樂導入,以情激情;觀察導入,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的結果展示出來;實驗導入;解題導入;猜謎激趣。還有對聯導入、競賽導入、猜讀導入、反常導入、評價導入、實物導入、討論導入等等。由于導入設計開宗明義,簡潔而又自然地與課文的內容銜接,給學生創設了聯系生活的平臺,為學習創設了一種良好的開端。學習體驗生活化,就是用創設、引入生活情景的方式,還原生活場景,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情感體驗去解讀文本,在生活中再次體驗文本的情感,在生活中實踐文本給自己的啟發,溝通“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聯系。
也可以采用:音樂賞讀法,景美、境遠、情深的課文,在音樂聲中反復誦讀;空間轉換法,把課堂開放,到操場中去實踐、去觀察、去體驗;辯論法,結合生活體驗用辯論的形式理解課文內容,表達個人見解;故事鏈接法,在含義深刻的課文中鏈接主題相關的故事,以加深對文本內涵的理解;表演法,對童話類課文采用表演的方式,體驗文本人物的情感。
語文教學是一門學問。作為一位語文教師,只要有心就能在普通生活中靈光閃現,幫助學生找到打開語文學習的鑰匙。
參考文獻:
[1] 余 蕾.語文教學與生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潘慶玉.語文教育發展論[M].青島: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