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睿 李俊周 玄麗莎 張雪海 張靜

摘要 農產品質量檢測技術是農業標準化與質量檢測專業的主要專業課程之一,有著較強的理論性與實踐性,其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的完善對于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至關重要。筆者針對課程教學中的問題,從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實踐課程構建、職業實習等方面進行改革,增強了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農產品質量檢測;教學改革;實踐教學;職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 S-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6)09-306-02
Abstract Quality inspection technique for agroproducts is one of main courses in the major of agriculture standardization and quality inspection with stro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features, the improvement of its teaching system and method is of great significant for ensuring good teaching effect. Aiming at the problems, teaching mode, teaching method, practical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vocational practice were reformed, which can enhance studentslearning interest and obtain good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Quality inspection for agroproducts;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teaching; Vocational ability
隨著我國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農產品質量檢測技術成為當前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農產品質量檢測技術是面向農業標準化與質量檢測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是研究各種有關農產品檢測技術的原理、方法、標準及操作步驟的一門交叉性應用課程。目前,市場中的質量安全問題層出不窮,食品安全問題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且人才市場上嚴重缺乏農產品質量檢測人員。為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技能人才,河南農業大學開設農產品質量檢測專業。傳統的教學過于局限于文本教案,教學流程化,忽視了其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以及對學習興趣的培養[1]。以書本知識為主體、重理論、輕實踐的封閉式教學已不再滿足社會需求。筆者針對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理論與實踐教學的課堂模式、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強調結合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以培養專業性的農產品質量檢測人才。
1 教學模式改革
1.1 理論教學方法改革
目前“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已不再適應當前的時代潮流。為變革傳統的灌輸型教學方法,河南農業大學采用了更積極主動且能調動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主要為:①采用課堂展示法,將抽象化、概念化的理論性知識制作成多彩的課堂展板,培養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興趣。②采用任務導向的方法,引導學生在問題驅動下,積極主動探索、互助協作,以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③將專業的知識競賽引入課堂,拓展學習領域,提高課堂學習氛圍,增強學生之間的互動性。④采用師生角色互換法,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鼓勵學生上臺講解,這樣既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可以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學習效率。
1.2 增加實踐教學比例
農產品質量檢測技術是一門對動手能力要求極高的課題,要求學生掌握農產品和生產基地質量檢測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步驟,使學生初步具備對農產品安全及品質、生產基地生產環境的監督、管理和檢測的能力。為了滿足社會需求,設置并增加以下實踐課時:土壤酸堿度的測定,土壤中有效硫含量的測定,大米中鉛含量的測定,農產品中農藥殘留的快速檢測,農產品中有機磷及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的測定,谷物類農產品雜質、不完善和純糧率的測定,糧食容量和水分的測定,谷物類糧食中粗蛋白的測定,油菜籽中硫代葡萄糖的測定等。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操作,旨在讓學生掌握土壤、水、農產品等檢測的理論和技術,加深對理論知識中檢測技術及原理的了解。增加實驗室硬件設施配備,切實推進高等院校基礎設施和科研儀器的全面開放,提高科研設施與儀器使用率,使學生充分掌握農產品安全檢測的技能。
1.3 實現理論與實踐的零對接
傳統的教學理念中,理論與實踐脫節,因此如何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是教育改革的重大問題,即應做到理論實踐一體化,實現理論與實踐的零對接[2]。因此,要鼓勵學生到無公害綠色產品生產基地進行實地考察,熟悉無公害生產基地的周邊環境以及綠色產品的生產過程。學生組成調研小組,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到市場上調查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并寫出調查報告;到河南省農科院農業部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相關實驗室參加實地培訓,了解測定儀器的操作步驟及數據的采集分析過程。通過實踐教學,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和科研能力。
2 實踐教學方法改革
2.1 實踐課程體系構建
按照課程的結構安排,構建適合各類崗位需求的課程體系,將實踐課程體系分為專業實踐領域、綜合實訓領域。
2.1.1 專業實踐領域。
專業實踐的目的是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土壤、水、農產品檢測的理論和技術;掌握農產品及生產基地檢測相關的國際、國家及行業標準方法;掌握樣品前處理技術、數據分析處理技術;了解檢測過程中使用的儀器原理及操作方法(原子熒光分光光度計、高效液相色譜、ICP-AES、氣相色譜等)。按照這一目標,安排專業實踐項目共20項(表1),其中包括土壤酸堿度的測定(電位法)等基本性8項,土壤總砷的測定(酸消解-原子熒光光度法)等綜合性12項。
2.1.2 綜合實訓領域。
課程體系的構建過程應注重拓展學生的學習領域,形成能力與崗位需求一體化的課程體系,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完成專業培養目標[3]。綜合實訓能鞏固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實訓要求學生獨立進行文獻調研,樣品采集,分析與討論結果,寫出實習報告。圍繞農產品基地環境監測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安排以下綜合實訓:①實地考察鄭州市有機蔬菜種植基地、黃河稻夫天然有機農場、鄭州萬畝田有機蔬菜基地、河南省雙霞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等無公害生產基地,熟悉無公害生產基地的周邊環境要求、生產流程、技術要求以及無公害基地環境的必檢項目。②在河南農業大學科技園區和黃河稻夫天然有機農場進行大氣、水、土壤、水稻、小麥等農產品的取樣,掌握取樣方法;取樣后,測定大氣、水樣的標準必檢項目;土壤及農產品進行前處理,為測定土壤中重金屬元素、農產品中重金屬及農藥殘留做準備;分析樣品,完成該基地環境及農產品質量安全評價報告。③安排學生到河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河南省農科院農業部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和鄭州市農產品質量檢測流通中心相關實驗室,進行為期一周的綜合實訓,掌握測定儀器的操作步驟及數據采集、分析方法,熟悉相關法律法規。
2.2 職業實習
基于學生職業目標方向,鼓勵學生到相關企業及單位實習,例如部分學生到鄭州市的天地人面粉實業有限公司實習,該企業生產的“三一”面粉對水分、濕面筋、粗細度、含砂量要求嚴格,企業“面粉中濕面筋含量,面筋持水率的測定”指標的測定與學校實驗大綱一致,面粉增白劑(過氧化苯甲酰)含量的測定及面粉中含砂量測定方法有改進,在企業實習使學生真正能夠學以致用。河南省作為全國主要小麥產區,優質小麥的種植、收獲和檢測是確保國家糧食質量的關鍵,學生到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小麥和玉米深加工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面粉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協同工作人員進行小麥原材料驗收,并進行面粉的加工精、水分、灰分等的測定。實習過程認真負責,主動與同事交流,迅速轉變角色,結合工作內容,由專業教師和單位人員共同制訂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具體的項目和任務,在具體工作中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實際能力和職業素質。
2.3 量化考核改革
考核形式多元化,綜合筆試、實際操作、論文答辯、實踐報告等,客觀、公正、全面和真實地評價學生的最終成績。最終成績可采用筆試成績、平時成績與實踐成績相結合的方法,提高實踐成績的比例至30%~40%。平時成績反映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實踐成績根據學生的出勤次數、實踐結果、實踐報告等來判定。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給出學生的最終成績,督促激勵學生。
3 結語
農產品質量檢測技術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實驗性基礎學科,要求學生掌握農產品和生產基地質量檢測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步驟,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農產品質量檢測專業教學應遵循教育教學規律,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主體,培養高素質技能型農產品質量檢測人才[4]。通過對農產品質量檢測理論與實踐教學的課堂模式、教學方法、手段的改革,大大增強學生對專業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就業率。改革過程也暴露出實驗教學儀器設備更新慢,實驗教學經費少,學校實習實訓基地少和部分學生動手能力差等問題。今后,將結合學生自身素質、社會需求和學校實際情況,在提高教學設備和教師水平的前提下,堅持能力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思路,大力推進檢測技術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全面發展的復合型應用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鄒珺,王燕,羅子良,等.《種子產業化與技術》課程創新教學模式初探[J].種子,2014,33(11):124-126.
[2]杜宗緒,王偉華.農產品質量檢測專業項目課程改革的實踐探索[J].河北農業科學,2009,13(1):148-150.
[3]張偉,張海濤,張煥新,等.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農產品質量檢測專業項目化課程體系的構建[J].新課程研究,2015(9):41-43.
[4]張靜,杜彥修,李俊周,等.農產品質量檢測技術課程實踐教學的改革與探索[J].江西農業學報,2011,23(6):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