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忠庶
摘要:目的 探究心肌酶譜檢測在急診檢驗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在我院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以及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體檢的人員各42例,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設定為觀察組,健康體檢人員設定為對照組。通過對觀察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與對照組健康體檢人員進行心肌酶譜檢測,對兩組的心肌酶譜變化進行評價。結果 觀察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乳酸脫氫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谷草轉氨酶、肌酸激酶以及α-羥丁酸激酶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健康體檢人員,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 心肌酶譜檢測能夠有效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診斷,方便醫護人員制定治療方案,檢測方法值得臨床廣泛推薦應用。
關鍵詞:急診檢驗;心肌酶譜檢測;應用意義
心肌酶作為一種酶類物質,存在于人體的心肌細胞內,具有調節心肌細胞電生理活動以及催化心肌細胞代謝的作用[1]。當患者心臟功能處于異常狀態時,其心肌細胞會有壞死或者破裂的表現,刺激心肌酶的釋放,并對血液循環造成一定的影響,引起生化指標的改變[2]。因此,當患者有心肌病變時,通過對其心肌酶譜的變化進行測定,可以進行有效的診斷。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在我院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以及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體檢的人員各42例,選取年限均在2013年7月~2015年8月,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設定為觀察組,健康體檢人員設定為對照組。
觀察組中有20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年齡48~74歲,平均年齡為(55.82±3.61)歲。
對照組中有19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42例健康體檢人員的年齡47~73歲,平均年齡為(55.61±3.87)歲。
觀察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與對照組健康體檢人員的性別分布與平均年齡一般資料,通過統計學軟件包SPSS 19.0的計算,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觀察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心絞痛發病時,醫護人員對其靜脈血進行采集,采集血量為3 ml;對照組健康體檢人員則常規進行采血,采集血量也為3 ml。
心肌酶譜的檢測工具選擇為全自動生化檢測儀(型號:CBAS8000;生產單位:羅氏公司)以及原裝配套試劑。醫護人員對血液樣本通過離心進行上清液的分離,并嚴格按照試劑說明書與實驗室操作規程對血液樣本進行檢測,詳細記錄相應的檢測指標。
1.3 評價指標 對觀察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與對照組健康體檢人員血液樣本的乳酸脫氫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谷草轉氨酶、肌酸激酶以及α-羥丁酸激酶水平進行統計對比,對急診檢驗中心肌酶譜檢測的應用意義進行評價。
1.4統計學分析 觀察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與對照組健康體檢人員的檢測對比數據,均由統計學軟件包SPSS 19.0進行計算,性別分布的計數資料通過“n”進行表示,組間用χ2檢驗進行比較,乳酸脫氫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谷草轉氨酶、肌酸激酶以及α-羥丁酸激酶水平的計量資料均通過均數±標準差(x±s)進行表示,組間用t檢驗進行比較,當有P<0.05時,可確認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乳酸脫氫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谷草轉氨酶、肌酸激酶以及α-羥丁酸激酶的水平分別為(370.16±32.62)U/L、(102.86±32.44)U/L、(1008.65±818.92)U/L、(303.36±20.33)U/L;對照組健康體檢人員乳酸脫氫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谷草轉氨酶、肌酸激酶以及α-羥丁酸激酶的水平分別為(351.54±31.35)U/L、(90.08±15.86)U/L、(542.76±61.17)U/L、(283.18±19.69)U/L。
觀察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乳酸脫氫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谷草轉氨酶、肌酸激酶以及α-羥丁酸激酶的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健康體檢人員,統計學軟件包對數據差異進行計算,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心肌細胞在人體血液中產生、釋放的酶,在臨床被稱作心肌酶。心肌酶直接參與人們的各類生理活動,其中大量存在于心肌細胞的細胞酶是評價人體狀狀是否異常的指標,所以心肌酶譜檢測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3]。因此,我院開展本次臨床檢測試驗,來探究心肌酶譜檢測在急診檢驗中的應用價值。
心肌酶的主要組成有乳酸脫氫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谷草轉氨酶、肌酸激酶以及α-羥丁酸激酶,當人體心肌細胞出現壞死以及破裂時,各酶類即會快速在人體血液中進行釋放,導致相應生化指標的異常升高[4]。需要注意的是,酶類的穩定性在環境中具有一定的差異,當樣本保存或者送檢時間過長,可能對臨床的檢測與診斷造成影響,需要醫護人員及時對采集樣本進行送檢,并將其列入急診檢驗的行列。臨床上通常依靠心肌酶譜檢測對人體心肌細胞的損害程度進行衡量,在診斷完成后,給予醫護人員可行的治療方案制定信息。
當患者心肌還沒出現大面積壞死,即處于心肌梗死發病早期時,通過心肌酶譜就能對肌酸激酶進行有效的檢測,可以作為早期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指標[5]。急性心肌梗死的另一種診斷方案為肌鈣蛋白檢測,雖然在臨床的診斷效果明顯,但由于檢測儀器的昂貴以及特殊,并不能廣泛應用于各大醫療機構,而心肌酶譜檢測則相對具有平民化特點,不需要較高的技術支持,操作相對簡單,并更易被患者及其家屬接受[6]。
本研究結果顯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乳酸脫氫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谷草轉氨酶、肌酸激酶以及α-羥丁酸激酶水平均明顯高于健康體檢人員,統計學軟件對數據差異進行計算,可判定存在統計學意義(即P<0.05)。
簡而言之,心肌酶譜檢測能夠有效對早期急性心肌梗死進行診斷,應該列入急診檢驗的行列,廣泛推薦應用。
參考文獻:
[1]田威.急診檢驗中心肌酶譜檢測的價值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5,23(10):91-92.
[2]莫偉,劉義明,陳曉,等.心肌酶譜檢測在急診檢驗中的臨床意義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34(14):1882-1883.
[3]陳萬義.心肌酶譜檢測方法及其在急診檢驗中的重要意義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3,23(7):4118-4119.
[4]齊瑩瑩.心肌酶譜在急診檢驗項目中的重要性[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2,22(1):434.
[5]馮國文.心肌酶譜作為急診檢驗項目的必要性[J].醫學信息(下旬刊),2011,24(7):329,331.
編輯/羅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