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英俊
摘 要:高中政治課的內容比較古板、枯燥,一節課幾乎都是教師在滔滔不絕講解,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因此,教師應該針對這一現象提出構建高中政治活力課堂的策略。本文針對構建高中政治活力課堂的方式方法進行了簡單的分析探討,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高中政治;活力課堂;構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8C-0040-01
針對當前高中政治課堂刻板、枯燥,側重于考題講解的現象,新課改對此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政治教師應當注重學生全面、均衡和可持續發展。高中政治課堂應當革故鼎新,采取多樣的教學方式,建立新型和諧的師生關系,定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從而使高中政治課堂形式多樣、充滿活力。
一、和諧師生關系,鞏固活力基礎
新課改強調教師在高中政治課堂中要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傳統的師生關系是單向的,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課,而對學生的“學”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教師在課堂上一講到底,只怕學生聽不明白,盡可能地把知識講透,卻沒有注意到學生思維、情緒的波動。單方面的“滿堂灌”限制了學生的求知欲,也不利于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因此,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首先體現在要對學生施之以愛,讓學生感受到春風般的溫暖。教師對學生要多加關愛和理解,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讓學生感受到教師誠心的關懷與愛護。師生之間要如同知心朋友相互理解。
同時,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還應該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各抒己見、大膽發言,允許學生有獨到的見解。教師是學生心理的導航者,在課堂上起著引導和修正的作用。成功的課堂教學多半依賴于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素質教育與新課改順利實施的保證。
二、豐富教學形式,激發學習熱情
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應該采取多種教學方法。課堂教學要突破單純的傳道授業的功能,教師要利用豐富的教學形式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積極思考,充分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教師可以通過學生間的合作探究使學生發散思維、沖破束縛,獲得更大的思維空間,讓政治課堂生動而有活力。高中政治課內容多數抽象、嚴肅,課堂氣氛凝重,因此,教師在保證教學內容準確而科學的基礎上,還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使教學內容生動、活潑,克服學生因內容和教學形式的枯燥無味而產生的厭學情緒。
比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巧妙設計,營造一個恰當的情境氛圍,使學生能夠融入,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饒有興趣地去學習知識。教師應當注意問題情境的設置要形成遞進的上升序列,引領學生逐漸走向深入。比如,在講解《經濟板塊影響價格變動的因素》這一課時,由于這類知識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動畫設計幾個生活情景: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蔬菜、水果的價格飆升;受到禽流感的影響,禽蛋類的物價暴跌;夏季商場里皮衣、羽絨服等產品都在打折出售;草莓在剛上市時價格高達十幾元,大量上市后僅售2~3元;空調在南方銷量很好,在東北地區卻很少有人問津;菠蘿、椰子在南方地區價格便宜,在北方價格很高;石油大國的原油減產,導致油價上漲;霧霾天氣引發口罩的銷量直線上升等等。學生通過對情境的分析能夠得出結論:氣候、地域、時間、突發性事件等都可以引發價格的變動。教師通過列舉生活情景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從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出發構建活力課堂,促進了學生的健康發展。
三、開展社會實踐,豐富學生體驗
課堂與課本不是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唯一途徑,教師應當組織學生定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社會這個大課堂中獲取豐富的知識,也讓學生切身感受到知識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政治學習是具有現實意義的。教師要讓學生學以致用,這樣才能提升學生學習與探究動力,把對政治的學習由課堂延伸到社會,使學習和探究得到拓展與延伸。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時,首先要讓學生熟知教材內容,把教材內容與社會現實緊密結合。教師可以抓住社會熱點,結合學生的興趣來考察、分析一些社會現象。比如,在學習市場經濟、宏觀調控等經濟方面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當地一些國企進行考察,然后提出問題,為什么以前這個企業經濟效益非常好,現在卻日漸衰落了呢?這就引發了“國有企業的改革與現狀”“企業興衰的根本原因”等課題。教師讓學生參與到對國家大事的探究中,能夠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政治并不只是喊口號那么簡單,它能決定一個企業和一個國家的興衰。這能使學生的求知欲更加強烈,從而實現活力課堂所要達到的目的。
總之,高中政治課要適應新課改的要求,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精神。教師要通過多種教學方式構建高中政治活力課堂,讓學生在充滿活力的教學氛圍中獲得知識,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政治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徐雙平.淺談如何提高高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4,(15).
[2]付維青.淺析高中政治教學中對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J].學周刊,2014,(17).
[3]勒微.高中政治教學語言的魅力之我見[J].高考:綜合版,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