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剛 劉松
[摘要]羊鏈球菌病是c型鏈球菌引起羊的一種急性、熱性、敗血性傳染病。該病臨床特征明顯,但由于鏈球菌對藥物適應較快,容易產生抗藥性,影響治療效果,治愈率較低,因此羊鏈球菌直接危害養羊業發展,給養羊戶帶來重大經濟損失。筆者根據多年的臨床治療經驗,針對本病的發病流行特點、臨床癥狀、剖檢變化、診斷治療及防治措施等方面進行分析總結。把自己的治療方法介紹給大家,希望能為養羊戶解決一些問題。
[關鍵詞]鏈球菌 流行特點 臨床癥狀 病理變化 治療 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S858.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2016)02-0241-01
1.發病情況
某養羊戶養了56只小尾寒羊,2014年2月22日有一只公羊出現體溫高燒,達41.1℃,不食,呆立,精神不振;2014年3月15日一飼養137只的養羊場有4只小尾寒羊發生不食,磨牙,臥地不起,可視粘膜蒼白,有的結膜黃染,3月17日死亡2只。
2.流行特點
綿羊對該病易感性高,山羊次之。病羊和帶菌羊為傳染病,呼吸道為主要傳播途徑。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初是本病的發病季節,也可經皮膚創傷、虱蠅叮咬等途徑傳播。以冬、春季節氣候寒冷,草質不良,體質虛弱,易發生本病。
3.臨床癥狀
病羊體溫升高,高達41-42以咽喉部及下頜淋巴結腫脹,大葉性肺炎,呼吸異常困難。輕癥的病羊咳嗽、磨牙,有的出現關節炎或腦炎癥狀;稍重的不愿走動,步態不穩,咳嗽,鼻流粘性透明鼻液。嚴重的臥地不起,不食,鼻流膿性帶血鼻液(呈鐵銹色)。結膜充血發紺,眼瞼、唇部腫脹。病死前常出現磨牙、呻吟及抽搐現象。
4.病理變化
下頜淋巴結腫大,出血;心冠脂肪、心耳有出血點;肺臟紅紫,有實質性肉樣變,支氣管內有白色泡沫充盈;肺臟與胸壁粘連;肝臟黃染,膽囊腫大;脾臟邊緣有出血點;腎臟腫大,質地變軟,呈黑青色。
5.診斷
本病的確診,除根據臨床癥狀、流行特點及剖檢病變外,還需進行實驗室診斷。
6.治療
頭孢噻呋鈉0.1g/kg·w,配合柴胡,一天一次,復方磺胺間甲氧嘧啶0.1ml/kg·w,首選用量加倍,一天兩次連用2天;再用阿莫西林鈉0.025g/kg·w配合柴胡,氟苯尼考0.2ml/kg·w,一天兩次,連用2天。
7.防治措施
7.1加強飼養管理,抓膘、保膘,做好防寒保溫工作。
7.2發病后,對病羊和可疑羊分別隔離治療,場地,器具等嚴格消毒,羊糞及污物等堆積發酵,病死羊進行無害化處理。
7.3勿從疫區購進羊和羊肉、皮毛產品。
7.4疫區要搞好隔離消毒工作。羊群在一定時期內勿進入發過病的“老圈”。
7.5每年發病季節到來之前,用羊鏈球菌氫氧化鋁甲醛菌苗進行預防接種,大小羊一律皮下注射3毫升,3月齡以下羔羊,2~3周后重復1次。于14~21天產生免疫力,免疫期可維持半年以上。
8.小結
8.1羊鏈球菌病是危害養羊業的一種嚴重疾病,常給養羊戶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以預防為主,注意羊群變化,及時發現,及時治療。
8.2本病菌很快產生耐藥性,因此,在治療時應該用兩種以上抗菌素交替使用效果比較好,同時配合其他藥物對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