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廷強 林祿盛 呂洋
摘 要:在教學中,傳統工藝美術教學本身是一門相對靜止的課程,而與時代相結合的教學需要有動態的發展觀。本文通過傳統工藝美術“靜態”分析和課程發展的“動態”分析,總結出各自的特征,以尋求靜和動相結合的切入點,進而把貫通式教學理論植入這門傳統而創新的課程中。
關鍵詞:工藝美術;“靜”與“動”;貫通式教學;教學創新
通過調查數據以及考察上海海派文脈下的時尚工藝美術作品,驗證了時尚工藝美術人才培養模式各要素與培養質量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上海具有一定海派文脈的氛圍,為海派文脈傳承起到一定的作用,具有自發的學習空間。然而,提升人才培養的國際性、地標性、專業性就應該做系統的訓練,才能夠更上一層樓。經數據分析,發現理論研究一般在綜合性大學表現比較突出,專業技能在專門的工藝美術學院較強,一般大學很難培養專門的時尚工藝人才。因此研究認為,入學選拔、技能學習、創作空間、師傅(導師)指導,對技能的培養質量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而綜合性大學的綜合性以及文博場所、學術活動、課程學習與培養,為理論人才提供了較為開闊的空間。怎樣把這種模式貫通,形成工藝美院時尚與工藝學科的大融合,實現從理論的“靜”到實踐的“動”、文脈的“靜”到時尚工藝專業技能的“動”、從傳統工藝美術的“靜”到與時俱進教學的“動”,是值得深思的。
1 貫通式教學內涵
貫通式教學模式是教育設計中的一種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從廣義上看,可涵蓋人才選拔、人才培養、人才投入市場后跟蹤反饋各個方面。例如,同濟大學在全國篩選了二十幾所中學作為人才選拔的“苗圃”,根據這些人才特長作為人才候補、預科的基地,是當前相對于孤立式教學的一種人才選拔、培養、教學模式。又如,張國棟博士在其2011年的博士學位論文《貫通式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中提到研究生培養模式中所述:貫通式教學是相對于分段式教學的一種培養人才方式。我國本科以上教學培養模式是學士、碩士、博士分階段培養的。但由于特殊學科的培養需要,碩博連讀、直博、提前攻讀博士的貫通式教學,作為一種嘗試被越來越多的自主招生高校采用。在這個定義中,招生方式、考試方式、培養方案及課程設置、培養模式及學制、教師指導與教學、畢業要求及考核是其中的基本要素。[1]
其實貫通式教學的內涵在各專業的培養方式不盡相同,但基本上有兩條主線:一是橫向的培養模式,即課內課外的貫通、理論與實踐的貫通、交叉學科的貫通、相近學科或者不同學科之間的貫通等,通過跨專業、跨界研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總之,培養模式的選擇,是根據人才培養需要制定的。二是縱向的貫通培養模式,即從初級中學選拔具有天賦的適合本學科的人才培養模式。從初中(少年班)、高中(附中)、專門院校、研究生院一站式貫通教學培養人才的模式,這種培養模式適用于學科連貫性大、基礎要求高的學科,如科技、體育、音樂、美術、建筑、舞蹈、戲劇戲曲、文學等學科。
2 貫通式的優點和特點
貫通式培養模式具有貫通和簡約的特點,貫通有利于提高培養質量,簡約有利于提高培養效率。其適用于對知識學習有很強連續性要求的基礎學科、實踐性強的醫學和藝術學、實驗周期長的農學、生命學科、工學等學科等。[2]當前,工藝美術教育存在貫通性不夠、開放性不夠、科學性不夠等問題。
基于海派文脈下的時尚與工藝美術教育,應當走縱向貫通式培養模式,選拔真正能夠擔當傳承時尚與工藝學科重任特殊優秀人才。結合橫向學科及跨界學科的作用,即導入海派文化、上海都市文化、時尚流行文化、國際市場與營銷等課程。要把貫通式時尚與工藝美術人才培養模式分兩條腿走,以縱向貫通選拔人才、橫向貫通培養人才為著力點,加強海派文化地標的學習,秉承海派風格“精細”品質實踐,從整體與內涵上提高海派文化作用下的時尚與工藝美術的專業學習。
3 結語
經過分析認為,動與靜的教學實踐模式的結合符合傳統工藝美術與時代相結合教學實踐需要。并能夠促進傳統工藝美術與時尚特征、海派文脈、師徒傳承等方面的貫通式教學實踐,能夠為教學的創新提供可行的理論基礎,并指導下一步的教學實踐。
參考文獻:
[1] 張國棟.研究生貫通式教學模式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博士論文,2011.
[2] 張國棟.貫通式博士生培養模式的特點及適用范圍[J].中國高教研究,2009(9):37-39.
[3] 張國棟,吳松.我國貫通式博士生培養模式的發展軌跡及思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4):10-13.
[4] 張國棟,樊琳,黃欣鈺.博士生培養質量的自我評估指標體系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