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靜
【摘 要】偉大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許多有關生活教育的理論,這些理論對現代教學來說意義非凡。新課程改革中,也將生活教育提升為重要的教學模式之一。尤其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更加強調數學與生活實際的關聯,強調知識的實際來源,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這也是提升學生素養的一種有效教學方法之一。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以陶行知教育思想為指導,挖掘生活資源,以實現靈動小學數學課堂的構建。
【關鍵詞】生活教學;小學數學;陶行知理論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對我國現行教育影響重大。它倡導教師教學要從生活中尋找教學突破點,也就是開發生活資源,讓學生在生活中找數學,并在生活中生成數學。而小學階段的學生,知識經驗大多是來源于生活,對數學內容有著很大的陌生感,很難理解吸收。因此,教師在具體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要下意識的從學生的生活入手,開展生活教學,將“身邊數學”引入到課堂中,借助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幫助學生學習數學。使學生更好地體驗知識的生成,感悟數學的真諦,提高數學課堂學習效率。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大教育主張,強調數學教學要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數學對于小學生來講是枯燥無趣的,學生很難對其產生學習興趣,這極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為了改變這一點,教師可以借助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學,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創設生活情境,將枯燥的數學內容,隱藏于情境中,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的數學學習增添趣味。
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教師巧妙設計課堂教學,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生活情境,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給了學生幾本年歷,之后,教師讓學生在年歷上標出“六一兒童節”。學生一聽到是自己最喜歡的節日,都很興奮的參與到這一活動中。學生對于教師給出的年歷,既熟悉又陌生。教師在學生都找到并圈出這一節日后,又讓學生尋找其它的節日,還讓學生相應的標出自己生日的位置。學生在教師營造的熟悉的學習氛圍中,都很主動的配合老師,觀察年歷,并很自主的開始探索年歷中的規律。學生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觀察思考教師所給的年歷,了解到除了2月份,其它月份的天數基本上是30天或者31天,而且它們每個月份的天數都是固定的。學生就這樣在教師創設的生活情境中,主動觀察、探索年歷,從中體驗年、月、日知識的生成。
案例中,教師通過創設生活情境,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更樂于學習數學。由此可見,生活情境的創設,能有效地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營造熟悉的學習氛圍,使得數學課堂變得更加豐富有趣。
二、設計調查任務,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陶行知先生認為“社會即學校”。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學校與社會是不能夠脫節的,要保持密切的聯系。這一理論在新課改中被很好的應用,并且效果顯著。而學習數學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應用于實際,由此,課堂教學中要注意聯系實際。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調查任務,讓學生在社會鍛煉中,主動提煉信息,對數學內容有更好的認識,并間接地促進學生德育教育。
例如:在教學“統計表與條形統計圖(二)”時,教師為學生布置了一個調查任務。師:你們調查一下A小區中各用戶近一周,所耗費的垃圾袋的數量,并制出相應的圖表。學生對于教師布置的任務,感到很新奇,也很感興趣。于是,都很主動的去調查、統計。學生們很自覺地進行小組分工合作,有的學生負責詢問,有的學生負責記錄,之后,學生又根據課上所學的知識內容,將自己通過調查,所得到的數據,整理成了一個統計表,和一個條形統計圖。學生通過觀察自己制定的圖表,開始推算一個月該小區制造的白色垃圾量,又計算到一年的白色垃圾量,從中學生發現大家無形中造成了巨大的白色污染。隨后,學生開始自省,并為大家提出了一些環境保護策略。
社會調查任務的設計,讓學生可以有機會將理論聯系實際,對數學內容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同時,通過社會調查,有效地激活了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間接地培養了學生的德育素養,促進了學生的全方面發展。
三、開展實踐操作,培養學生應用意識
數學與生活實際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數學內容有著一定的邏輯性、抽象性,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與思考。如果教師還是像以往那樣,直接為學生灌輸知識,只會讓學生更加苦惱,對數學無從下手。由此,教師可以借助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理論聯系實際,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操作,以促使學生有效思考,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
例如:在教學“升和毫升”時,教師改變教學策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體驗知識的生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學生準備了一些測量工具:量筒、燒杯、自來水等。之后,教師讓學生自己動手測量1升水、10升水、1毫升水、1000毫升水等。學生也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始了測量探究,從中體驗到毫升與升這兩個體積單位的概念意義。有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發現1升水與1000毫升水好像一樣多。這時,學生又繼續做了多次測量實驗,都得到了相同的結果。于是,學生就大膽的猜想1升等于1000毫升。隨后,學生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更加主動地操作學習,從中探索驗證。之后,教師拿出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杯子,讓學生通過觀察這些杯子,估計其大概的容量。這一活動讓學生對升和毫升的知識內容有了更好的認識和理解。
數學源于生活,又被應用于生活。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意識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間接地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四、引入生活元素,激活學生創新思維
數學無處不在,許多數學內容是從現實中體現出來的。在數學教學中,為了使學生能夠很好的掌握理解這些內容,教師可以從生活的角度開展教學,在數學教學中引入生活元素,帶領學生走出課本,進入生活領域,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數學。教師可以下意識的為學生引入生活元素,以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有更清晰的方向學習與思考。
例如:在教學“小數的初步認識”時,教師發現學生對這部分內容很陌生,不容易理解。于是,教師利用生活與數學之間的密切關系,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元素,以促使學生有效思考。師:在超市中,我們常會看到一些標有價格的標簽,有的寫著“2.5元”,有的寫著“11.2元”,這樣的數字在超市中很普遍。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數字是什么意思嗎?有著怎樣的意義呢?學生的生活記憶被教師的話語激活,也都想到生活中的這些數字。有學生發現,這就是我們數學中的小數。這
時,有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想到2.5元的實際意義就是2元5角,11.2元的實際意義是11元2角。學生在了解到真正的結果后,對數學充滿了興趣,都很主動地又說出一系列的相似的數字。有學生說:“那么我們生活中的1元1角,就可以寫成小數的形式1.1”。又有學生說:“1元1角1分應該寫成什么呢?1.11嗎?”之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問題,引導學生更深入的學習小數的知識內容。
案例中,生活元素的引入,讓學生對數學內容有了新的認識,意識到數學知識的價值。這種教學方式,有效地拉近了學生與數學的距離,化抽象為形象,成功地激活了學生的學習欲望。
總之,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對我國現代教育意義重大。在今后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依據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從生活的角度入手,理論聯系實際,引導學生開展生活教育。在課堂教學中,學會借助學生生活經驗,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數學內容,從而最大限度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讓數學課堂變得充滿生機、活力四射。
【參考文獻】
[1]鮑佳.基于生活教育理論的數學生活化教學方式研究[J].成才之路,2016(04)
[2]高春香.關注生活素材優化數學學習[J].教師,2013(34)
[3]凌月星.讓數學走進生活——淺談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教學[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08)
[4]龐麗燕.讓小學數學課堂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淺談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的構建[J].新課程(小學),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