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艷
【摘要】中職院校的考生目前已成為高職院校招生的重點。但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中高職教育存在著重復教學和脫節的現象,使得學生教育達不到預期目標,所以中高職銜接工作勢在必行。
【關鍵詞】中高職銜接 職業教育 培養模式
引言
近年來,高職院校對口專業中職招生的規模不斷擴大,中職院校的考生成為了高職院校生源的又一主力軍。在近幾年的教學中我們發現,中職院校對口專業進入高職學習的學生雖然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但學的比較粗淺,在再學習的過程中,會出現學習積極性不高,使得整體教學效果不好,學生的水平達不到教學要求。其次由于理論基礎的欠缺,在大賽等拔高學習中,學習難度較大,使得其后期的發展非常受到局限。
所以,中高職銜接工作勢在必行。為此我們提出了高職與中職院校對接的“3+2+1”的模式。
一、中高職銜接招生模式
高職與中職院校對接的方式可采用“3+2+1”的模式,即三年在中職院校學習,學生在第5個學期結束后,要通過規定的2門專業核心課程的考試,考試由我校與合作中職校聯合命題,考試不及格的學生被取消“3+2+1”班的學習資格。進入我系繼續進行兩年的深入學習,將中職的實用性、操作性、工具性目標與高職的技術性、創造性、人格化目標優化整合,達到培養目標,從而進入最后一年的頂崗實習階段。
二、培養目標與課程方面的銜接
(一)校校、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我校聘請中職校的專業教師和行業企業技術人才全程參與中、高職銜接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共同探討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就業崗位和在中、高職兩個階段應具備的職業能力等。將職業技能培訓納入教學計劃,分段完成職業技能培訓,中職階段達到初級水平,高職階段進行中級、高級培訓。部分實訓條件有限的合作中職校,可利用我校實訓條件優勢,增加實訓內容,做到資源共享。
(二)課程體系統籌,六年融會貫通
我校與中職校根據培養目標,以全局觀念統籌構建課程體系,課程設置由淺入深:中職課程重基礎,強應用,讓學生初步建立職業概念;高職課程重實踐,強創新,鼓勵學生在真實或模擬的工作場景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實踐性。
文化基礎課程注意中、高職層次知識點的有機融合,以適應其漸進性學習和終身教育的需要,中職階段注重基礎素質教育;高職階段開設提升理論及應用水平的通識課程,加強職業素質教育。專業課程以技能訓練和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將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有機結合。職業素質拓展課程以社會適應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為重點,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以機電工程專業(3+2+1)為例,所對接的中職機械專業主要學習機械制圖、機械零件等相關基礎知識,為學生初步建立職業概念。高職階段開設二維三維軟件應用、電工電子技術、機床電氣控制等職業技能訓練課程,檢驗和提升中職階段學習效果,為學生就業頂崗實習做準備;開設PLC控制、自動化生產線等拓展課程,為學生的職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并組織學生參加職業資格證書考試。頂崗實習讓學生熟悉企業和社會,為后期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教學過程與評價的銜接
(一)加強交流溝通,聯辦教研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我校每學期要與中職校聯合舉辦各對口專業關于課程銜接的教研活動,兩校的專業教師一起以3+2+1課程銜接為核心議題,研討計劃、規劃教材、交流心得。每學期開學之初,組織所有參與3+2+1教學的教師進行討論,分析學生特點。針對學生的這些特點,對既定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篩選,選取和現實生活較為貼近的部分,設計學生參與度高的教學互動環節。
(二)了解學生需求,改革教學方法
通過班級信息員、班會,定期了解學生對課程的評價與個人感受,向任課教師進行反饋,任課教師展開專題教研活動,交流經驗。針對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鼓勵教師根據不同教學內容采取不同教學方式,讓學生有新鮮感。針對部分學生學習主動性差、應試慣性較強的特點,設置形式較多的測驗環節,利用測驗提高學生對課程的關注。
(三)教師隊伍共建共享
建立中高職教師相互兼職、跟班學習制度,高職學院選派優秀專業教師到試點中職學校擔任教學任務和進行業務指導,中職學校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到高職學院跟班學習,形成 “教師互派、定期研討、常態溝通”的機制。建立中高職共同培訓教師和兼職教師共享制度,試點院校聯合培訓教師常態化,高職學院兼職教師根據需要到試點中職學校兼課或進行教學指導。強化試點專業教師大團隊建設,形成由牽頭高職學院優秀教師為專業帶頭人、試點院校骨干教師為主體、專兼結合的試點專業教師大團隊,帶動專業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升。
四、關于中高職銜接的建議
(一)加強專業及課程標準銜接
中、高職專業的銜接宜以專業群的形式寬口徑銜接, 這樣一來,在接口上就有了更強的相容性、銜接性, 在專業目標定位與內涵建設上就有了更大的互補遞進空間。專業的銜接最終要通過課程的銜接來實現。在課程目標銜接上, 要將中職的實用性、操作性、工具性目標與高職的技術性、創造性、人格化目標優化整合。在課程內容銜接上, 要根據中、高職相近專業大類的特點和要求, 制定相互銜接的、統一的課程標準, 確定科學合理的教學順序和實施路線, 既要避免中、高職課程內容的重復, 又要拓寬和加深課程內容, 真正實現課程內容銜接的連續性、邏輯性和整合性。
(二)嘗試高職預科教育
建議面向中職校各專業畢業生,開展由高職院校主辦、中職學校協辦的高職預科教育。這樣可以使高職教育在課程設置、教學手段、培養方式等方面,盡早對培養目標進行系統設計和具體分解,避免理論課與專業課及技能訓練的重復,進一步提高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周香玲編.職業教育的發展要從外延轉到內涵 [J].機械職業教育,2014(6).
[2]冉隆平編.中高職銜接教育人才培養的對策研究 [J].重慶醫學,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