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娃玉珍
【摘要】對于每個人而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會終身受益,因此在任何學科教學中,教師都應該注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思維性比較強的學科,有的學生可能會因為覺得數學學習比較難而放棄甚至排斥數學學習,如何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是當前數學教師應該思考的重點問題。本文主要介紹了幾點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建議,希望為廣大師生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數學 學習習慣 培養策略
學習習慣主要是學生在長期學習過程中不斷反復練習形成的,也是個體進行自動化學習的重要行為方式。如果學生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可大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大大提高,因此學生一定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成人而言,往往可以通過自我意識控制以及自身的努力自覺的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對于學生而言,自覺性不夠強,自我控制意識薄弱,而且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較差,往往通過自身的努力很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就需要教師有意識的進行引導和培養。下面筆者主要以數學教學為例,總結了幾點培養學生形成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策略。
1.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每個學生學習的重要驅動力,也是學生學習的最好老師,一旦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興趣,會使學生形成強烈的求知欲望,學生自己也會自覺、主動的學習。久而久之,學生自然就會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數學教師應該將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作為首要任務。為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1注重課堂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把握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及數學學科的獨特特點,在課堂教學中設置一些游戲情境,將本堂課的一些新知識融入到游戲活動中,使學生通過游戲實踐活動而對新知識產生學習興趣,進而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習、掌握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比如,學習“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相關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有理數大家庭”的教學情境,也就是說讓學生分別扮演分數、負整數、負分數、正分數、整數、負整數、零等幾個角色,然后讓學生們自己劃分哪些是整數,哪些是分數,在這個活動中,學生不僅可以充分體驗到學習過程中的樂趣,同時也便于學生學習、掌握知識。又比如,學習“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任意畫幾個三角形,然后再量出每次畫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度數,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和學生們進行一個小互動:“同學們信不信你們只要任意說出三角形中任意兩個內角的度數,我就可以馬上回答出另外一個內角度數?!甭牭嚼蠋熯@么自信,很多學生都覺得不可思議,覺得老師很可能在吹牛,因此都想考考老師,結果很多學生試了以后,教師都答對了,引起了很多學生的好奇。這樣下來,教師就可以很自然的導入今天新課程的內容,更好、更快的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1.2積極組織一些課外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可以經常組織一些課外活動,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中真正體驗到數學學習的價值和樂趣,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數學課外活動可以開展多種多樣的形式:①舉辦數學故事會。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廣泛收集一些著名數學家的故事和數學故事,當然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們提供一幅圖畫或者一些材料,讓學生們自己編寫數學故事,這樣也有利于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學生們收集這些數學故事以后,再講給其他的學生們聽,學生在講故事,聽故事的過程中可以增長自己的知識,也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思維以及口語表達能力,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得到大大提高。②自編數學小報。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結合自己的數學學習體會自己編寫數學小報,也可以是學生自己平時積累的一些數學趣題或者錯題,也可以直接轉載其他數學報上的文章。當然這種數學小報基本上都是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然后再分工抄寫、美化。③參觀訪問。人們實際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數學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親自參觀、訪問一些企業或者專業戶,使學生能夠充分明確數學知識在人們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帶著學生們一起訪問養魚專業戶,帶著學生參觀魚塘,并且讓學生幫著養魚戶配置飼料,計算養魚尾數、魚塘面積以及養魚的利潤等等。而且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們幫著養魚專業戶思考如何降低養魚成本,提高養魚利潤。使學生統計養魚戶近幾年來的年收入。這樣的話可以讓學生深入體會到數學學習和人們日常生活之間的聯系,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才會將數學學好,為此數學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在快樂中學習數學知識,使學生能夠樂學,進而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2.培養學生養成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策略
2.1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以往很多數學教師都僅僅重視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并沒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教師以往引導學生探究某個問題的時候,有的學生病沒有跟上教師的步伐,總是在做一些和數學學習無關的事情,也沒有關注教師提出的一些問題,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自然不高。因為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僅僅注重數學教學任務以及教學進度,并沒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反而有的學生慢慢開始養成了不喜歡聽講的壞習慣。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時刻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而且應該跟學生們強調課堂紀律,叮囑學生應該有一個端正的坐姿,鼓勵學生們在課堂上能夠踴躍發言。如果發現學生沒有認真聽講,應該適當提醒學生,讓學生自己來約束、規范自己的學習行為,慢慢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應該明確新課程改革的宗旨以及基本內涵,注重學生的主觀學習能動性,為學生預留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為學生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進而充分發揮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另外,教師應該指導學生正確的數學學習方法,這樣才可以使學生真正掌握學習主動權,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為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及年齡特點,多為學生預留一些探索空間,使學生通過質疑、預習等活動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1.1指導學生預習。課前預習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重要環節,上新課之前,備課組應該提前準備好導學案,然后再通過設置相應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學習內容以及學習方法。比如學習“一元二次方程”第一節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幾個環節:①首先回顧一元二次方程的數學基本概念,寫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數學表達式。②獨立自主學習數學課本中一元二次方程的數學概念和一般表達式。③回顧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解。④獨立學習課本上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或者解,而且應該適時滲透預習要求以及讀書方法,并且附帶一些相關的自學檢查練習,自學練習主要是為了檢驗學生的預習成果,教師可以結合學生自學練習結果再備課,上課的過程中再為學生們解答預習過程中碰到的問題。
2.1.2營造良好、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樂學、好學。上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先給學生營造一種和諧、平等、民主的環境,為學生預留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比如,學習“正比例函數”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到操場集合,找兩個同學同時在同一個起跑線起跑,半小時后讓學生們觀察這兩個同學跑步的快慢和路程。然后教師這時候再提問,“同學們,如果現在給你們一個秒表,可不可以計算這兩個同學跑步的路程?而且他們跑步的路程是否和速度有關,具體有什么關系?”通過這種跑步活動就可以很好的引出“正比例”的數學概念。
2.2培養學生數學閱讀的良好習慣
一般數學問題的已知條件都比較簡短,這就需要學生自己仔細閱讀,認真深入分析,比如一些篇幅比較長的閱讀材料題,還是證明題、辨析題、實際應用題等。比如,對于數學應用題,教師應該先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羅列好一些閱讀思考問題,使學生在教師列出的問題引導下閱讀數學材料。如果一些數學應用問題比較難,教師一定要帶領學生逐字逐句進行閱讀,而且應該指導學生學會通過形式、圖表、口述等方式將每個關鍵詞和關鍵數量之間存在的關系,使學生能夠明確掌握數學閱讀的要點。比如,某供電局電力維修人員需要到一個塘嶺(距離30km左右)搶修電力,技術工人先騎著摩托車走了,15min以后搶修車再載著搶修需要的一些材料出發到目的地,最后技術工人和搶修車一起到達。已知搶修車是摩托車速度的1.5倍,試問摩托車、搶修車的速度分別是多少?教師可以為學生們羅列出一些關鍵詞,便于學生們思考,比如數量關系、未知量、已知量、整個問題的等量關系,如何設未知數等。這樣的話更有利于學生閱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2.3培養學生養成仔細審題的習慣,認真完成作業
作業是數學學習活動后非常重要的環節之一,也是學生必須的、最基本的一項學習實踐活動,可以將學生的學習情況真實的反映出來。布置作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自己以前學習的知識,對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有的學生并沒有明確做作業的主要目的,態度也不是非常端正,做作業經常就是代、抄、拖等,如果是會做的題目可能馬馬虎虎,如果是不會做的題目基本上就不動筆,有的學生甚至都好高騖遠,簡單的題目會做但是做的不對,復雜的題目就的對,但是答的并不全面,這些都屬于不良習慣,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注重做作業環節,做習題的過程中,一定要仔細審題,認真思考,分析題目中的已知條件,總結解題思路以及解題思維方法,通過原理的方法認真做作業,不僅要求作業卷面應該保持整潔,字跡要工整,書寫規范,而且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在作業的過程中養成嚴謹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例如,解方程的過程中,應該培養學生在草稿紙上進行演算的良好習慣;解完一道問題時,應該養成“答”的規范習慣。如果學生作業整潔,同時做題正確率比較高的話,教師應該經常表揚,給其他學生做榜樣。具體而言,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首先教師應該讓學生學會審題,看清楚題目的具體要求然后再解題。教師講解每道例題的時候,一定要有目的、有計劃的引導學生們練習審題,并且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審題方法。而且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靈活應用自己以前學習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也可大大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學生只有在不斷學習過程中才可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處于一種樂學、愛學的狀態,養成良好、科學的數學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邢金山.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初探[J].劍南文學,2011(1):140.
[2]陳彩鳳.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課堂效率[J].成功教育,2011(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