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龍 文艷
【摘 要】《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頒布與全面實施,為小學數學教學樹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新課程理念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應積極、迅速地反思過去和現在的數學教學,理解新的數學課程理念,建立起新的小學數學教學觀,探索新的數學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思考
數學是義務教育階段小學的一門基礎學科,而傳統的小學數學教材向來以枯燥和乏味令學生望而生畏,新的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教學進行了新的定位,體現“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的理念。因此,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教學中,教師在教學模式和方法上,要激勵學生主動探索,自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注重學生的情感因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使小學數學課堂成了探索和體驗知識的場所,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數學實踐的舞臺。
一、轉變教學觀念,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當今小學生依賴性很強,往往在課堂上都是被動地去聽取教師的授課,沒有掌握學習的主動性。還有一些“用功”的學生只會死讀書,上課一味的記課堂筆記,沒有真正參與教學過程,沒有領會數學學習的“門道”。新課程強調了學生的主動性,所以教學中引導學生進入我們所設計好的情境中,自己去探索,歸納其中的奧秘,才是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起的“引導者”、“組織者”的作用,我們只是課堂教學的“導演”,并不是“主演”。我們要留更多的時間、空間給學生自己支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功能,離開了學生的主動積極的參與,教師的引導作用也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每一堂數學課我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考慮好每一個細節,在詳釋要點的基礎上,盡量壓縮自己課上的講話,把時間盡可能多的留給學生,注重每一堂課的當堂鞏固。同時教師的“導”要具科學性、啟發性和藝術性,課堂上努力挖掘課堂教學的潛能,精心安排課堂教學結構,全面展示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并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讓全體學生能在自己的探索中理解知識,掌握方法,感悟數學思想,達到靈活運用的境界和提高數學修養的目的。
二、創設和諧氛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助于開闊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進而主動參與教學。尤其對于小學生,更要努力打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氛圍,為學生提供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令其身心愉悅、心態輕松,從而進入更佳的學習狀態。這需要教師充分挖掘數學教材,尊重每一位學生,有效保護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敢于發表不同見解。如教學梯形面積公式,在推導環節,我設計了下面的教學情境,活躍學生思維。把學生分成4組,讓每組都用指板剪出兩個一樣的梯形,然后讓學生利用剪出的紙板拼出學過的圖形。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分別拼出了平行四邊形、長方形(兩個直角梯形組合)等。教師先讓每組派出代表說說自己小組是如何拼圖的,然后再引導學生探討拼出的新圖形的高、底、面積與梯形的高、底、面積存在什么樣的關系,根據這個關系能否計算出梯形的面積并得到計算公式。學生仔細觀察、分析、討論,大部分小組都找出了其中的規律,并計算出了梯形面積與公式。在教師的點撥與引導下,在新穎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自主探究、親身實踐,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并興趣盎然,學習效果非常好,同時其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團結協作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都得到了鍛煉。
三、注重聯系實際,促進學生技能發展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強調“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理念,這就體現了數學知識與生產、生活緊密聯系,要求學生學以致用,以人為本的數學教學目標,強調書本知識和生活實際相結合。如生活中有大量的圖形,有的是幾何圖形本身,有的是依據數學中的重要理論產生的,也有的是幾何圖形組合,他們具有很強的審美價值。在教學中不失時機地把生活中“美的事物”與數學學習緊密地聯系起來,引發學生“愛屋及烏”的連鎖反應,使學生從內心深處產生樂趣,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認真體會這種理念會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且效果好。如,在教關于“軸對稱”時,首先讓學生舉出生活中經??吹降奈矬w形狀,哪些是軸對稱圖形,然后讓同學說說這些圖形給人什么樣的感覺,看誰想得又快又多又準確,同學們挖空心思地想,激烈地互相評議,這時整個課堂氛圍便活躍起來。通過他們自己的學習實踐活動,在探索、討論、交流中弄懂了軸對稱的性質和特點。整堂課不需要過多的講解,只是和學生一起交流,激發學生對學數學的興趣和對美的追求以及在輕松、愉快、平等、和諧的氛圍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四、引導自主探索,培養學生主動意識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而解決問題就是學生加深對數學理解和自主探索的必經之路。在進行課堂的例題教學時,首先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思考。由學生自己先探索,然后教師啟發、指導學生對一個數學問題從多個方位、多個角度去聯想、思考、探索,這樣既加強了相關知識點間的橫向聯系,又提高了學生思維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有利于培養他們主動參與、積極參與的意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了數學教學主要是解決問題的思維訓練目的,以及如何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數量詞的關系,或從現有的關系中挖掘出更深刻、更全面的聯系;如何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如何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如何迅速的從多角度處理問題。只有主動參與到其中,才能有所悟,有所獲。所以上課時應引導學生積極質疑,敢于提問,并參與討論。只有學生自覺地參與訓練,數學能力才能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高。所以教師提出的問題必須切合教學意境與學生實際,同時又有一定的挑戰性,能一下子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吸引到課堂上來,也讓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并主動去尋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五、鼓勵大膽創新,實現數學知識趣味化
興趣是創新的重要動力,創新的過程需要興趣來維持。因此,教師可組織各種各樣的數學趣味活動,發揮學生的不同特長,讓學生在活動中展示自我,找到生活與數學的結合點,體會數學帶給他們的成功機會和快樂,培養創新的興趣。新課程要求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注重學生的經驗與學習興趣。學生在經驗興趣上探索知識,需要老師為學生搭建一個自主發展的平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開發創新思維大有好處,如關于列方程解應用題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收集各行業的有關數據,編制不同的應用題。自編、自列、自解,這有利于培養學生興趣和創新能力。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由于學生受知識、經驗等的限制,難免在創新過程中出錯,作為教師應正確對待,因為學習是通過反復思考招致錯誤的緣由,并逐漸消除錯誤的過程。因此,當學生在學習上出現錯誤時,教師要巧妙引導,并發動學生相互幫助,共同發展。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有新理念,注意角色轉變,相信學生,認真組織、積極參與,常有創新,引導得法,學智能的火花就會熊熊燃燒,生生不息,課堂教學活動一定會充滿蓬勃的生機和活力。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需要教師在實踐上不斷強化和探索,善于結合教學內容,利用一切機會和形式對學生進行思想素質教育、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從而達到既定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李江杰.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創新[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年22期
[2]賴國洪.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探討[J].新課程學習.2012年02期
[3]阮兆春.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探索[J].新課程.2011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