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滿秀
【摘要】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求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穎教學方式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信息技術的信息量非常大,而且資源豐富。應用信息技術,有利于將語文抽象的知識將其清晰、具體的展現出來,讓學生一目了然,將信息技術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信息技術是當代新型的教學手段,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解決問題并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師面臨的挑戰。
【關鍵詞】小學教育 語文教學 信息技術 問題及應對措施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耗能較高,效率較低
以多媒體技術作為信息技術的重要載體,來進行教學。就目前而言,大部分的教師都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制作課件,進行語文教學,但是教師當中的大部分都缺乏創新能力,即多媒體課件的能力。所制作的課件都采用幻燈片的形式來展現,語文的語言表達、信息呈現、交互操作方面都達不到理想化的效果。甚至有的教師將語文課本知識照搬,利用幻燈片形式將其展現出來。而有些內容精美的課件,由于時間上花費過多,對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方面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出現了耗能較高,但是效率較低的現象。
(二)畫蛇添足
小學語文教材當中的內容,都是一些名篇,讀起來朗朗上口。以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比如《登鶴雀樓》《東方明珠》等課文,講述的都是祖國文化風情方面的內容。教材內涵較為豐富,除了將其內容通過幻燈片展示出來或者是利用視頻的方式來展現之外,同時還要學生加強感受和體驗,通過朗讀的方式來進行親身體驗祖國的文化風情。如果教師只是單純的用理論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或者是依靠幻燈片將課本中的文化風情展現出來,使得學生過于集中電子板書,忽視了在朗讀當中,學生所得到的內在感悟,這樣會反而不利于學生理解語文課文內容,往往會出現畫蛇添足情況。
(三)缺乏師生情感交流
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當中引入信息技術,有利于學生加強直觀性的感受。但是如果在這方面利用不當,很容易使得教學關系發生改變,由之前的“人與人”轉向為“人與機”、“機-人-機”關系。在教學過程當中,由于教師過分依賴信息技術的應用,導致學生與教師之間缺乏情感交流,弱化了互動環節,同時也忽視了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會使得教學課堂變得沉悶,不利于學生學習效率。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正確應用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奠定信息技術的地位
應用信息技術,首先要明確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優化小學語文教學引用信息技術,要掌握好輔助性原則、效率性原則、豐富性原則、實用性原則額以及互動性原則。把信息技術當成一個輔助技術,促進教學的優化,將信息技術作為教學手段,而不應當本末倒置,正確應用信息技術,更好的服務于小學語文教學課堂。
比如在講《蒲公英》這一課文時,蒲公英是一種植物,而且是學生都比較熟悉的一種植物,學習這一課文的主要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加深對蒲公英的印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展示課本內容,要對課文知識當中的豐富的內容以及學生的互動進行綜合考慮。展示有關蒲公英的圖畫、相關課件等,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描述自己所知道的、所看到的蒲公英,然后對照課件中作者的描述,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入,避免學生過于依賴多媒體。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地位并不是喧賓奪主的,也不是語文教學當中必不可好的一種教學手段,而是作為一種輔助性的教學手段存在與小學語文教學當中。
(二)創設有效教學情境氛圍
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氛圍,是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升的有效手段,同時也是新課程對教學方式改革的必然要求。在創設情境教學當中,首先,教師應當對小學生的情感特點進行充分理解,由于小學生的情感容易激發,通過創設情境教學,在課堂一開始,教師要抓住學生的情感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注意力集中。其次,要根據教學內容,采用動態技術,設置教學情境。不能敷衍簡單的導入情感,而是應當根據實際的教材內容情況,創設合理的情境氛圍。
比如在學習《哪吒鬧海》這一課文時,可以通過播放有關動畫片,作為創設情境的情感來源,因為小學生比較喜歡看動畫片,在情境課堂當中導入動畫片,能夠有利于捕捉學生學習的興趣。將動畫片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親近這一課。由此可見,應用信息技術,能夠抓住學生情感特點,讓學生學習的精力集中,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為語文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并且也為此創設了教學條件。
(三)突破重點難點,拓展語文知識
信息技術其特點具有交互性、直觀性、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等,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應用信息技術,將課文內容進行拓展。解決語文內容中一些難以直觀表達出來的問題。比如在學習古詩詞時,小學生對古文字的認識與了解基礎不強,很難理解詩詞當中的字詞用法,教師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將這些難點的詩詞,直觀的闡述出來,直觀展現出作者的寫作的目的以及用途,或者是用過播放輕音樂來渲染詩詞氛圍,使得學生情感與詩人情感產生共鳴。
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不是每節課都需要使用的,而是需要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手段的時候。比如, 語文學習中的一些難點無法直觀的呈現在學生面前,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突破語文教學中的一些抽象、難以直觀展現出來的重點和難點,啟發學生思想感情,讓學生親切的感受到古詩詞的美好,并最終實現教學目的。
總結:
綜上,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應用信息技術,是新課程 改革背景下的必然要求。豐富學生知識的同時還能使得整個課堂變得生動有趣,為學生學習語文提供了便捷性,促進了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提升,對小學語文教學目標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王均友.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8:111-112.
[2]張廣博.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整合的教學設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
[3]馮翠瓊.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50:236-237.
[4]連云梅.電子書包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
[5]王春玲.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的研究[A].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第三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