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學
【摘要】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的教學設計與實施,應充分關注綜合。在設計問題時要體現綜合性,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注重多種學習形式的綜合、注重學生各種能力、方法的綜合,最終實現結果的綜合——使學生通過綜合與實踐的學習得到綜合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 綜合與實踐 綜合性
“綜合與實踐”是小學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領域,它以問題為載體,以學生自主參與為主體,以積累活動經驗、培養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激發創造潛能為目標。綜合與實踐的教學需要從綜合性、實踐性、應用性等多角度去設計與實施,本文僅從關注綜合的角度談自己粗淺的認識。
一、以綜合為基礎,精心設計問題
綜合與實踐內容主要目的是綜合運用“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等知識解決問題。針對問題情境,學生借助所學的知識和經驗,獨立思考或與他人合作,體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進一步理解所用知識和方法,感悟數學各部分之間、數學和生活之間及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獲得數學活動經驗。因此,問題情境的設計首先要體現綜合性,既包含解決問題過程中所需的各領域知識的綜合,又包含學生所用方法的綜合。如六年級的《設計運動場》,首先提出任務:為學校設計一個小型運動場,運動場共設4條跑道,最內側跑道內沿長200m,每條跑道寬1m。要求學生計算運動場的占地面積并設計100m和200m賽跑的起跑線。由于學生對運動場比較熟悉,根據生活經驗首先會想到運動場一般由一個長方形和兩個半圓組成,長方形的長是兩條直線跑道的長,寬是兩個半圓的直徑,這樣就將生活問題抽象成了數學問題,而后的確定跑道直道和彎道相關數據,繪制跑道平面圖,確定100m和200m跑道位置,則需綜合用到比例、周長、面積、體積等多方面的知識解決。這樣設計的問題,聯系學生生活,密切結合教材,解決此類問題沒有現成的題型可以套用,需要學生結合實際,經歷將生活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過程,綜合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加以解決,既可以加深對所學概念的理解,鞏固技能的掌握,又利于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能力。
二、綜合多種學習方式,全程參與學習過程
綜合實踐的本質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活動,是以教師通過問題引領,學生全程參與實踐過程的學習活動。面對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現實問題,學生不能依賴教師的講授,也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套用,而是需積極參與到“做”“觀察”“實驗”“探究”等一系列活動中尋找辦法,積累經驗。因此,綜合與實踐的學習,需以學生為主體,綜合動手實踐、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多種方式,使學生全程參與學習過程,獨立思考、自主解決問題。五年級的《鋪一鋪》,讓學生探索6種平面圖形(圓、正三角形、長方形、等腰梯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哪些可以密鋪。教學時,首先引導學生猜測或想象,哪種圖形能用來密鋪?之后通過動手操作進行驗證,最后展示交流,將密鋪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情況呈現出來,加深對密鋪的理解。
三、重視反思評價,多途徑展示收獲
好的問題設計使綜合與實踐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主題學習的機會,但如果僅停留在孤立的學習數學的層面容易造成資源浪費,在反思評價階段恰當利用綜合與實踐主題密切結合其他學科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既可以充分利用問題資源,又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六年級下冊的《節約用水》,學生在活動前期通過查閱資料對我國水資源匱乏有了一定的了解,活動中又通過收集、計算學校或家庭中漏水水龍頭一年的漏水量,對生活中水的浪費現象有了一個量化的認識,認識到了水資源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做到節約用水呢?如何利用此活動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呢?交流與評價環節則可以以此為主題進行拓展,將活動延伸至學校其他教育教學活動中。如通過辦手抄報、黑板報,創作小品等多種形式交流收獲;向全校學生、社區居民發起倡議書,號召大家珍惜水資源;大隊部也可以以此為主題發起征文,讓同學們寫出自己的思索與感受等等。這樣,一個節約用水的主題使得數學和品社、語文、美術等學科活動、少先隊活動相結合,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用豐富多彩的形式抒發感受,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習的成就感,培養了環保意識,又使學生在綜合與實踐中得到了綜合發展。
四、注重多種能力培養,使學生得到綜合發展
綜合與實踐立足于小學生知識經驗、生活經驗、思維經驗,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身邊的現象,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綜合利用數學各領域知識,通過觀察、操作、實驗、驗證等活動解決問題,這樣的綜合與實踐活動,有利于學生積累豐富的活動經驗,培養應用意識,創新意識,提升綜合能力。如五年級的《粉刷圍墻》,學生需要實地測量圍墻的長與高、調查所需人工費、調查所需涂料的型號和價格,計算不同規格的涂料所需的費用,然后從涂料價格、耐用期、環保等方面綜合進行分析、比較,選擇合適的方案,這樣,學生經歷了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比較的全過程,知道在解決一個現實問題時,可以先調查數據,通過對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從而獲得數據分析的經驗和體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意識;活動中的調查與設計后的展示交流環節可以積累與人交往的經驗,養成與人合作的意識。又如四年級的《小管家》是從學生各家一周的日常開支中提出并發現數學問題,在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的同時還可以增強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初步培養理財意識,有利于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生活習慣。
總之,綜合與實踐的設計與實施,應充分關注綜合。不僅在問題設計時體現數學內部各分支的綜合,數學與其他學科的綜合,還應在學生全程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注重多種學習形式的綜合,注重學生各種能力、各種方法的綜合。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積累活動經驗,培養應用意識與創新能力的目標,最終實現結果的綜合——使學生在綜合與實踐的學習中得到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管新迎.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教學的幾點思考[J].成才之路,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