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江云
【摘要】小學習作教學既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小學生掌握知識的標志,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本文從五個方面具體論述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以教材內(nèi)容為媒介,讀寫結(jié)合,提高興趣,練是關鍵,練說練寫,采用激勵性的評價方式,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重視作文講評,作文批改、修改。
【關鍵詞】小學 習作教學 思考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習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由此可見,習作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但同時又是一個難點。“老師怕教作文,學生怕寫作文”已經(jīng)成了一種普遍的現(xiàn)象。弄清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并分析解決的對策,有利于教師更好地進行作文教學,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也有利于學生的整體語文素質(zhì)的培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點。而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既是重點也是難點。習作成了學生望而生畏的科目,對學生而言,寫作文難,寫一篇好的作文更難。他們面對作文題目不知從何下筆,無話可說,即便是寫出來,也是內(nèi)容空洞,言之無物,沒有真情實感。師生都付出許多努力,但常常收效甚微。那么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呢?通過《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加之自己近二十年來的教學經(jīng)驗,我有以下幾點膚淺的思考:
一、興趣為師,讓學生有話可說
學習在于興趣。有了興趣學生會有意無意地去學、去記、去運用。那么,習作興趣如何培養(yǎng)?首先,我們應該讓學生寫感興趣的事,安排一些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記的題目,如記自己的同學、家庭成員等。其次,對于老師來說,要經(jīng)常采用一些有趣的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感覺有話可寫,還要安排相當數(shù)量的口頭作文。如可以利用講故事,指導學生把故事講得流利、清晰;或者組織學生續(xù)故事,讓某一個學生講故事的開頭,其他學生把這個故事連下去,這樣由于每個學生的思維方式不同,所表達的意思就有差別,故事的結(jié)局就自然不同;或者讓同學們注意觀察班上的某一位同學,然后不指名地用口語或文字描述其特征,叫另一個同學猜他是誰,猜對了,說明這位同學的描寫是準確的。
學生寫不好作文,老師往往會責備學生不留意生活,不勤于積累,寫法呆板等,但如果我們作文命題時能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重視捕捉學生的情感火花,學生寫作時就會有話可說,這就要求老師要深入學生的生活,了解他們的情感,設計好作文命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我在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例如,小學生最喜歡聽故事,我就讓他們續(xù)編故事。大部分學生喜歡寫想象作文,教師可選擇一些懸念較強的開頭,調(diào)動學生續(xù)編的興趣,啟發(fā)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可以一個人單獨編,也可以幾個人即興接編。中低年級的教材中,圖文并茂,我就憑借課文插圖,指導學生仔細看圖,多看多思,啟發(fā)他們進行大膽想象。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要讓作文走進學生的生活,為此我主張開門寫作,鼓勵學生大膽走進社會大課堂,進行生活全接觸。在廣闊的生活天地里,學生自由地收集寫作素材,一次次地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思考生活、體驗生活。
二、通過教師的講解和示范作文,讓學生把握要點,培養(yǎng)其寫作的靈感
在寫作訓練中、語文教師往往把文章的字、詞、句、段、篇、中心思想,文章結(jié)構(gòu),邏輯修辭等作為不同階段的訓練中心任務。這些任務雖然很重要,但并不是中心任務,中心任務應該是"靈感"的訓練。靈感來源于生活、靈感來源于思考、靈感來源于可持續(xù)性的思考,靈感來源于全時性的思考,靈感來源于人的主動性、靈感來源于個體對大自然的愛……
老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習作情景,激起學生的習作靈感,并給學生充分的習作時間,讓學生寫下當時的感受,寫下的文章一定是好文章。總之,如果我們的課堂把靈感當作中心任務,學生一定不會被字、詞、句、段、篇、修辭所困擾,因為靈感會全面啟動學生的思維,會主動調(diào)取素材庫的素材,也會自動生成新的話語,積累的作用將面面展現(xiàn)。可以說個人的寫作才華,是在活動的過程中鍛煉出來的。在活動中,學生是主角,是主體,既可以是活動的參與者,還可以是活動的具體組織者和設計者,教師只是活動的創(chuàng)設者,只起著對活動的促進和輔導作用。讓學生在活動中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積極想象,勇于創(chuàng)新和實踐,把活動推向更高的層次。同時教師還應在不同的活動中激勵評價學生,鼓勵學生持續(xù)發(fā)展,大膽運用語言,實踐語言,最終達到自主學習、自我糾錯、自我評價、掌握和運用語言的目的。
三、激勵為主,讓學生充滿信心
以前作文講評容易變成作文批判課,老師常常把錯字病句拿到班上念,讓學生在班里出丑,讓同學笑話;有的在差生作文本上寫到:“語句不通”、“離題萬里”等話語,嚴重地挫傷了學生寫作熱情,甚至會產(chǎn)生對寫作的畏懼心理。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刻的認識到這種做法的弊端,作文評價應該多肯定,一兩句中肯的評語或熱情洋溢的話語會點燃學生自信的火把,盡量挖掘文中的成功之處,大至節(jié)、段、篇,小至句、詞、字,都寫下眉批和評語,指出妙在何處。當然這種賞識性評語不應言過其實,對于習作水平好的學生,要提出更高要求。使其既得到鼓勵,又不能自滿。每次習作后,老師都收集在當次習作中出現(xiàn)的好詞佳句,講評時張貼出來表揚,讓學生在備受賞識的歡樂中領悟這些優(yōu)美語句的同時,無限的喜悅和榮譽油然而生,從而提高寫作的自信心。我還鼓勵學生將自己寫的滿意的作文編訂成冊,定期在班里交流,無限的成就感和榮譽感再次升華,學生心理上解除了怕作文的負擔,反而把寫作文當成是一種需要。
關于習作,葉圣陶先生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曾經(jīng)說過:“作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應為,自能作文,不待教師改;教師之訓練必做到這一點,乃為教學之成功。”這就是說,作文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能力,以期學生具有自己會寫的本領。長期以來,小學生作文千篇一律的“模式化”,無話可說、無情可抒等弊病成了不治之癥。 小學作文教學既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小學生掌握知識的標志,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總之,提高小學生的習作水平是多方面的,教師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習作的靈感,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積極性,在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的平時,讓廣大學生學會做人。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熊開明編著.
[2]《作文論》,葉圣陶.
[3]《作文教學與教法》,李菀.時代出版.
[4]《語文課程標準解讀》,人民教育出版社.
[5]《提升小學作文教學的品質(zhì)》,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