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斌科


摘 要:義務教育階段的初中數學課堂的基本出發點是為了促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確保學生在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綜合能力水平、基本的數學素養也都能從不同的角度獲得相應程度的提升。所以,為了構建高效的初中數學課堂,也為了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為了鍛煉學生的互相學習能力,在新時期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小組學習法的作用,要鼓勵學生在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中輕松地掌握知識,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組學習法;初中數學;全等三角形
眾所周知,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中,我們課堂的教學方法一直采取的是灌輸式、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導致很多學生缺少主動性,也意識不到數學學習的價值,久而久之,數學對學生來說就成為一門枯燥、抽象的課程,死板硬套的題海式練習成為他們想要提高成績的唯一途徑。然在這樣的情況下,數學課程的價值也得不到有效的體現,也不利于學生的健全發展。因此,教師要有效地將小組學習法應用到數學教學活動之中,一來能夠打破傳統課堂的沉悶,給課堂注入生機;二來能夠加強生生之間的交流,促使學生在互相學習中共同發展。本文就對如何將小組學習法應用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這節課的教學之中進行論述,以構建出真正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初中數學課堂。
一、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入導入
“良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這句話足以說明導入環節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影響高效課堂順利實現的關鍵因素。所以,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這節課的教學時,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下面幾個問題進行討論,即:
(1)回憶: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思考:如何給定三個條件能否判斷兩個三角形全等?
(3)思考:如果兩個三角形中三條對應邊相等,請問能否判斷兩三角形全等?
……
組織學生對上述問題進行討論,鼓勵學生大膽猜測,之后,組織學生對問題(3)進行小組討論,并自主證明。
二、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進行本節課的教學
該環節是決定高效課堂順利實現的關鍵環節,也是打破傳統一言堂和滿堂灌課堂的重要環節。所以,我并沒有按照以往的一講到底的方式進行教與學,而是選擇了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學習。在導入環節,我組織學生對“如果兩個三角形中三條對應邊相等,請問能否判斷兩三角形全等?”這一問題進行思考,并順勢將學生帶入本節課的學習之中,引導學生在自主思考中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之后,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下面幾道練習題進行思考和證明。如:
(1)如圖:△ABC是一個鋼架,AB=AC,AD是連結點A與BC中點D的支架,求證:△ABD≌△ACD
(2)已知:如圖,B、E、C、F在一條直線上,且BE=CF,AB=DE,AC=DF,求證:△ABC≌△DEF
……
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上述的試題進行練習,引導學生在相互交流中了解“邊邊邊”定理,這樣不僅能夠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之后,在學生對上述的兩道題的思考后,我還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本節課的基本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并在小組內討論自主學習、自主解題中遇到的相關問題,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引導學生在相互交流、互相學習中輕松地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同時,也能確保學生在小組學習中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
三、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習題練習
為了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更為了確保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最大化實現,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下面的幾道練習題進行練習和交流,如:
(1)如圖,AB=AD,CB=CD,求證:△ABC≌△ADC
(2)如圖,C是AB的中點,AD=CE,CD=BE,求證:△ACD≌△CDE
……
組織學生在小組交流中,互相討論,互相解答,引導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學會準確地找到兩個三角形中所對應的三條相等的邊,這樣不僅能夠鍛煉學生“邊邊邊”這一定理的應用能力,而且,對提高學生的知識靈活應用能力也有著密切的聯系,進而,為本節課教學內容的最大化實現做出相應的貢獻。
四、精講
在結束了上述的小組討論、小組自學、小組練習之后,我針對本節課的重點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以確保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最大化實現,同時,也能確保高效數學課堂順利實現。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有效的小組學習法不僅能夠加強生生之間的交流,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對學生解題能力的提高,對學生問題獨立思考和探究能力的培養都有著密切的聯系,進而為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做好保障工作。因此,在小組學習法的應用中,教師首先要做好分組工作,要充分發揮“兵幫兵”的作用,要確保學生在互相引導、互相交流中都能找到課堂參與的樂趣,從而也能促使學生在小組合作的數學課堂中獲得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葛良華.小組活動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