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紅霞
摘 要:隨著教學新課程的改革,許多新的教學方法也陸續出現,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原先教學方法的不足。而其中比較新穎的教學方法之一就是思維導圖教學法,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復習課中的應用讓小學生對復習課產生興趣,并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使小學生學會互相啟發、互相交流,使小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進而使小學生的復習效率得以提升,使復習課的教學目的得以真正實現。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思維導圖
將思維導圖教學法應用于小學數學復習課中,可以激發小學生的潛質,借助思維導圖中圖文并茂的形式可以鞏固小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使小學生對復習課產生興趣。教師應當引導小學生對思維導圖這種復習辦法加以充分地掌握和應用,以便讓小學生在日后的學習中受益。
一、培養、提升歸納總結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復習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科學高效地復習不僅能夠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避免遺忘,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學質量與效率得到提升。在小學數學復習課程教學中,對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是最關鍵的。思維導圖的核心理念就是要求學生獨立自主地完善并補充有關知識點,進而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與總結歸納的能力得到鍛煉與培養。比如,在復習“認識多邊形”的知識點時,首先,教師可以列舉出一些不同形狀的圖形,如平行四邊形、等腰梯形、銳角三角形、多邊形、長方形、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等諸如此類的形狀,然后要求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對這些數學含義之間的并列、包含等關系予以理清,同時再把它們用一張完整的思維導圖表述出來。
教師應當給予學生足夠的討論時間與思考時間,讓學生獨立對那些極易混淆的含義加以區分,如等邊梯形、等腰梯形等,之后再歸納、總結那些有關的含義,進而對教師提出的問題予以解決,達到小學數學復習的目的,提高復習的效果。
二、小學生學會互相啟發、互相交流
每個人的思維表達方式都是存在差異的,因此,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小學數學復習課程時,學生描繪的思維導圖教師不可能要求它們都是千篇一律的,應當鼓勵并引導學生互相交流,以便學生受到彼此思維導圖的啟發,進而達到互相貫通、互相學習的目的。下面,我們以復習“小數”知識點為例,在有的學生看來,小數包括六個方面,即應用、名詞、分類、規律、性質和定義,而有的學生卻覺得小數只包括四個方面,即性質、定義、數位和分類,那么此時教師可以鼓勵并引導學生之間進行相互交流與借鑒,以便對同學彼此之間思維導圖的構建思路予以知曉,取長補短,進而完善自己的思維導圖。
教師還可將自己構建的思維導圖展現給學生參考,尤其是在學生剛接觸思維導圖,還不很了解如何構建思維導圖時,可以讓學生對構建思維導圖的辦法予以盡快掌握。不過,教師應當基于平等交流的準則來啟發學生,絕不能將自己的思維強加于學生,只要學生的思維導圖是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的,并且學生能夠應用思維導圖來對知識點之間的關系予以了解,對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那么教師就不能否定它。
三、小學生對復習課的學習積極性得以提升
在之前傳統的數學復習課程中,小學生并沒有主動權。在數學復習課堂中,小學生通常只是被動參與,長此以往,小學生就會習慣于被動接受,而不會試著主動思考,這對小學生日后的數學學習是百害而無一利的。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小學數學復習課程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小學生這種被動接受的局面實現扭轉。通過教師的指導,小學生能夠獨立自主地對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重新梳理每個知識點,并對每個知識點之間的關聯進行挖掘,最終在腦海中將一幅完整的知識思維導圖構建出來。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小學生以往傳統的學習方式實現改善,得到自由發揮,讓學生充分掌握主動權,真正成為學習中的主體。在梳理某一知識點時,學生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并各抒己見,使交流和共享知識真正得以實現。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復習課對于小學生對知識網絡的構造和對知識點的歸納、梳理與總結是極其重要的。作為一種新穎的教學模式,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復習課程中的應用,可以促使小學生獨立自主地對有關知識點進行梳理、歸納和總結,同時充分掌握每個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和區別,從而使復習效果實現提升。另外,小學數學教師應當通過對知識點的復習,培養學生良好的復習習慣,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實現提升,為日后的學習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沈喜瑞.讓“生本”走進數學課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小學二年級一節數學復習課[J].考試周刊,2016(13).
[2]崔慶華.讓小學數學復習課“動”起來[J].新課程學習:上,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