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君
摘 要:在目前學前教育的舞蹈教學中存在著許多問題,例如傳統教學模式對學生積極性造成了影響、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教學內容不合理、課程設置不科學等問題。因此,文章主要針對學前教育舞蹈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構建學前教育舞蹈教學新模式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學前教育;舞蹈教學;模式構建
中圖分類號:J70-4;G6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0-0251-01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動,教學模式的轉變成為教育界有待解決的問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計劃》(以下簡稱《計劃》)中明確指出,要轉變傳統應試教育的方法,將機械學習、被動學習轉化為學生自主探究教學內容,應用寓教于樂的方式提升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
一、學前教育舞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合適的舞蹈教程。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教材質量與教學目標及教學質量有一定的相關性,若教材質量不過關,這對教學質量有嚴重影響,目前許多學校使用的舞蹈教材不適用于學前教育,部分學校使用的是舞蹈專業學校使用的教材,而有些學校使用的是師范類學校的教材。教材的不合理性導致學前教育人才培養受到了影響。
2.課程安排不合理。學前教育將教學重點放在了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對于舞蹈課程的安排存在不妥之處,舞蹈教學課時較少,導致教師和學生沒有認識到舞蹈教學的重要性。學前教育舞蹈課程安排過少,導致教學效率和質量受到影響。
3.教學目標存在偏差。對于學前教育舞蹈教學而言,其需要尊重一般舞蹈教學中的教學原則和要求,同時也需要結合自身的特殊要求。然而在現階段的學前教育中,舞蹈教學目標的制定存在脫離實際的現象,僅停留在舞蹈基礎知識的教學中,對于教學質量具有一定的影響。
二、學前教育舞蹈教學模式創新措施
1.加強師生溝通,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溝通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重要前提。學生對于教師的依賴性較高,大多數學生都非常信賴和仰慕教師。如果學生喜歡該門課程的教師,那么其就會想在教師的面前表現出自己非常努力、認真、聽話的一面,并且有意無意的模仿教師的行為舉止;相反,若學生不喜歡課任教師,則可能出現厭倦、乏味甚至抵抗的心理,從而成為學困生①。因此,學前教育舞蹈教師要重視師生交流,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入到學生的討論中,與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同時注重自身的專業素質培養,加強教育水平;堅持以學生為主的教育原則,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方案;運用多種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對舞蹈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對舞蹈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實現培養學生的舞蹈興趣。
2.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是培養學生舞蹈興趣的基礎。和諧的課堂氛圍能夠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舞蹈知識,因此,教師要使用平易近人的態度、溫和的語氣以及親切的舉止創造一個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和包容,從而能夠自覺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中②。在舞蹈教學過程中,部分舞蹈教學項目比較復雜,導致學生不能在短時間內有效掌握,或在項目練習過程中頻繁出現失誤,并且部分學生不愿吃苦、集中力不足等都影響了舞蹈教學活動的開展,在這個時刻,需要教師不斷引導學生,對舞蹈動作進行逐布講解和示范,為學生講述正確舞蹈動作的重要性,鼓勵學生進行舞蹈鍛煉,對于有進步的學生要加以表揚,讓學生對舞蹈學習產生興趣。
3.轉變傳統舞蹈教學模式。傳統的學前教育舞蹈教學多為觀察教學,觀察舞蹈教學是通過在教學前將教學的過程以及相關注意事項逐一講解,其中心任務是對教材中所提及的內容進行觀察;而在素質教學要求下的舞蹈教材對傳統教學中的觀察教學進行了創新與優化,其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因此,學前教育舞蹈教師需要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將觀察舞蹈教學轉變為實踐舞蹈運動教學。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舞蹈教學模式,在舞蹈教學前先讓學生對舞蹈技能以及動作進行觀看,并引導學生進行舞蹈動作訓練,有助于提升學生對于舞蹈教學的積極性③。例如在舞蹈教學中,應用游戲教學的方式,設計各種關于舞蹈動作的小游戲,并通過團隊合作的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通過做游戲的方式,有助于提升舞蹈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自主參與教學,而教師通過對學生的舞蹈運動進行指導,能夠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舞蹈技能,提升學生對于舞蹈教學的積極性。
三、結語
雖然我國學前教育舞蹈教學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仍有不少地方仍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現階段中最重要的是轉變學前教育舞蹈教學中的教學模式。
注釋:
①吳明靜.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模式探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05):58-59.
②林秀梅.“以學生為中心”的中職學前教育舞蹈教學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4(33):217-218.
③王小金.論舞蹈教學對學前教育專業的重要性[J].科技資訊,2013(11
):17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