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連所
摘 要:初中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在素質教育高度普及的背景下,體育學科也逐漸受到關注。初中學生處于青春發育期,教師必須從學生的身體以及心理發育特點出發,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學內容,并結合興趣教學法,使體育課堂成為學生釋放壓力、展現自我的平臺,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愛上運動,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素質都會得到提高。
關鍵詞:初中體育;有效性;興趣教學法
興趣是一切學習活動的開始,學生具備了強烈的學習興趣,才會主動投入學習中,學習效率和質量才會得到保障。在我國初中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興趣教學法逐漸普及到初中體育課堂,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本文針對興趣教學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幾方面分析。
一、初中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和缺陷
1.無法發展體育教學的精神
體育學科包含了豐富的人文精神以及中國傳統文化,體育教育不僅具備強化學生身體素質的功能,同時也承擔著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體育精神的責任。但是在現階段我國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往往過度關注學生知識理論的學習,反而忽視了學生身心健康培養以及體育精神的傳承。這使初中體育的教育功能被弱化,學生很難全面發展。
2.教學模式不完整
從目前的初中體育教學情況來看,大部分課堂上教師依舊采用“自由活動”的教學模式,長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自我約束能力會減退,容易養成散漫的學習習慣。教學活動片面性嚴重,同時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阻礙體育學科教學功能的發揮。
二、初中體育教學中興趣教學法的運用
1.實現動態化教學,提升學習效率
體育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它本身就是動態化的過程,需要大量的動作講解和指導,這些教學內容,僅僅依靠傳統的口頭傳授,學生很難理解和消化,教師講解一個復雜的動作,學生憑借聽力和聯想,很難準確地在頭腦中構造動作的正確做法,因此傳統的體育課程教學效率低下。但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多媒體技術被引入教育領域。借助多媒體設備能夠輕松地實現教學動態化要求,教師將動作要領和過程制作成動畫,直接播放給學生觀看,教學會更加直觀、生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大大提升了學生學習的效率。
比如,在進行挺身式跳遠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很難做到一邊講解,一邊示范動作,但是這種教學內容要求講解與動作示范同時進行,這樣才可以減少學生理解的困難,避免出現動作誤區,由于傳統教學中無法做到同步解說,更不可能示范慢動作與空中定格、旋轉,因此體育教學受到極大制約。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有效解決了以上問題,在圖形與動畫的同步解說、移動、定格和旋轉方面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體育教學也因此有了巨大發展。
2.創建教學情境,激發學習熱情
在體育教學中視頻、音頻都是良好的教學素材,為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綜合運用這些資源,制作成多媒體動畫,將很多抽象的體育技巧直觀化地展現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成教學目標。
比如,中學階段進行籃球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將一些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比賽視頻播放給學生,教師針對比賽中所使用的戰術和技巧結合初中教學目標進行講解,教師反復進行視頻播放,讓學生看清楚隊員的跑動路線、起動的時間等。通過這種直觀的教學方式,學生對于籃球技術的理解會更加深刻,掌握會更加牢固,從而有效促進現代體育教學的開展。
3.重視體育器材,創新使用方法
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還應該重視體育器材的使用和開發,有的初中學校受到自身條件的限制,體育器材種類不多,因此為了能夠更好地滿足教學要求,就要深入挖掘現有器材的價值,開發新的使用方法。新鮮的方法,可以增添課堂趣味性,學生在訓練的時候熱情更加高漲,訓練效果也會更好。
比如,大籠球的玩法,就可以開發出很多種。教師將學生分成數個小組,一個學生可以俯臥大籠球,以腹部作為支點,趴在大籠球上,同時頭部抬起,雙眼目視前方。其他小組成員抓住該學生的雙腳,并平舉,與大籠球一同轉動、輕微急性前后、左右的推拉。前后、左右、快慢的變化,可以豐富學生的前庭感覺,有更好的重力感調試。還可以通過學生坐上大籠球的形式進行訓練,這種方式既可以讓學生在同伴的幫助下完成,也可以自己想辦法獨立體驗。
興趣教學法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初中體育教師必須認清自身的責任,能夠充分挖掘體育器材的教育價值以及功能,本文在立足于初中體育教學問題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興趣教學法的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
參考文獻:
[1]汪衛.探究初中體育教學中興趣教學法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29).
[2]任梅香.探究初中體育教學中興趣教學法的運用[J].新課程,2015(9).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