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憲平
摘 要:科學幻想繪畫,體現科學發展的暢想和展望。通過學習科幻畫,學生可以樹立起熱愛科學、熱愛中華民族的思想。科幻畫是在理解科學知識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的想象,運用繪畫,語言創造性地表達出對宇宙萬物、未來人類社會生活、社會發展、科學技術的遐想而產生的繪畫作品,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很好的途徑。同時,對培養少年兒童的科學想象力、創新思維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中小學生;科學幻想畫;創新精神
一、科幻畫的含義
科幻畫是我們在理解科學知識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的想象,運用繪畫語言創造性地表達出對未來科技發展的遐想而產生出來的繪畫作品。科幻畫活動是青少年喜歡參加的一項有益的科普活動,圍繞其展開的討論也熱議紛紛,然而科幻畫最具特色的地方在哪里呢?是在創作過程中創新思維的培養。在科幻繪畫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當仁不讓地成為重中之重。
二、在科幻畫教學中培養創新思維的具體措施
任何創意都不是靈光一閃、憑空而來,它需要一種“源頭”。每一個成熟的創意構想都是將學生的創意潛力深刻挖掘出來的一個過程。
(一)緊扣命題,循序引導
要想有好的創意先要聽聽學生心中的想法。這個過程就是用開放性大視角集思廣益,給學生足夠的空間,鼓勵學生大膽創新,甚至允許不合理的荒謬想法的出現,前提是要體現個性。組織學生集體討論,談一談自己想設計什么,對學生提供的創意分析延伸。如,在一次以《植物·害蟲》為主題的科幻繪畫創作中,學生問:“老師,《吃害蟲的機器》這個題目好嗎?”
教師:“從題面上看不具有科技探索價值。這個創意如何挖掘才能緊扣科學幻想的主題?害蟲為什么吃植物?”
學生:“害蟲需要吃植物才能生存啊!”
教師:“我們有什么辦法能讓害蟲不吃植物?”
學生:“植物自己保護自己!”
教師:“這些植物怎么保護自己呢?”
學生:“可以改變植物葉子的味道,讓害蟲不愿意吃……,但是對植物的果實沒有影響。”
教師:“我們可以確定題目為:《新型植物“營養劑”》”。
談話引導過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輕松的氛圍里幫助學生完成創意的分析、修正、延伸直至確立。本環節注重的是交流引導的過程,教會學生如何以正確便捷的思路來修正、調整自己的創意。
(二)發散思維,逆向思維
了解科幻畫的相關知識,需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和逆向思維的引領。世界上許許多多的科學家有大部分人都是從這兩種思維中獲益的。這兩種思維的拓展有利于創造新的事物,例如:就工廠的污水排放,直接想到的是河流水質受到污染,魚蝦遭殃。如果繼續聯想下去,就可以想到,飲用該河水的人將危害健康,產生一些疑難怪病,受污染的水蒸發上天,形成酸雨又將危害一切地球上的動植物,也可以想到地球生態遭人為破壞。教師可借用一些這樣的事例引領學生培養發散性思維。
就逆向思維也有很多事例。如人類在地面上建的樓房越來越高,如果逆反方向聯想,可不可以往地下修建或由陸地向海底修建等一系列反向聯想,往往可以出其不意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細化對象,確立目標
選擇什么樣的創作對象來進行創新設計呢?這是許多學生備受困擾的問題。要想創新,需要了解創作的對象,對它進行細化,看看會發現什么。我們可以發現能夠進行創新的目標范圍更廣了,創意的方向也更加明確了。這種細化深挖的分析方式擴大了學生的創意視野,促使學生創意角度多元化。在這個細化的過程中,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具體案例,激發構思
在工作中,我發現孩子們愿意著手于當今社會中迫切需要解決的熱點問題進行聯想創作,這些熱點問題不但能夠激發孩子們的創意靈感。列舉近期熱點時事分析:霧霾——《霧霾凈化器》、地震——《軟性建筑材料》、臺風——《臺風能量分解轉化儀》。可以培養學生奉獻于社會的責任感。富有時代感的熱點時事帶來的創意靈感,可以激發學生關注現實生活的熱情,積極探究,形成觀察生活、聯系實際的意識,達到開放式教學的效果。
(五)立足實際,解決困難
從實際出發,談談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樣的困難,你可以設計哪些科技產品來改變現狀。如,北方的冰雪天氣比較多,雪后的路面有積雪和冰,人們這時外出通常會乘坐公交車和私家車,但是路面比較滑,容易造成交通事故。那么,就可以設計一種可以快速融雪不結冰的方法。學生的科幻作品《紅外線電熱網》就這樣誕生了,這樣可以貼近學生生活,教會學生觀察生活,用繪畫的方式來創意新生活,學生在創作過程中充分體會藝術創作幫助自己解決實際困難帶來的快樂情緒。
(六)拓展內容,延伸觸角
創新思維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培養良好的創新習慣需要一段時期的課程滲透,教師要將這種創新思維的理念貫穿在教學中。在《乘著大船游世界》一課中,學生可以想象我們在除了乘船、坐車、飛機……游世界,還可以使用什么樣的工具?可以設計一個3D眼鏡,可以在眼鏡中看到不同的風景,每個風景都是立體的,如身臨其境。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需求出發來創意構思,《神奇的3D眼鏡》……,這些充滿了個人色彩的精彩創意就應運而生了。利用美術教材中現有的課程資源進行拓展、延伸,不但擴大了師生的交流范圍,而且也使課程資源得到合理有效地應用。
愛因斯坦關于“想象比知識更為重要”的斷言似乎是一個風趣的觀點,但是知識如能得到創造性的應用,就能不斷地增長。科幻畫是超越語言的心智,是開啟創造力的金鑰匙,它為兒童的創新思維和想象插上翅膀,使之在科學的世界中能自由飛翔,越飛越高。在新世紀,讓我們一起手拉手,與科技同行!
參考文獻:
[1]劉建伍.對青少年科學幻想繪畫活動的調查報告[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9).
[2]李永生.談談創新精神的構成[J].北京教育,2002(9).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