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萍
摘 要:我國的青少年學生大都面臨著缺少體育鍛煉的問題,應試教育的重擔造成教師不注重體育教學,而初中時期是學生發展和形成良好運動習慣的關鍵時期,為此,教師需要重視體育教學,注重學生的身心發展。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質量;策略;自信心
初中時期是發展學生身心的一個重要階段,作為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體育課程在學校教學中的意義十分特殊。在新課改的影響下,體育教學改革日益注重教學質量的提升。為此,初中體育教學需要順應這種發展趨勢,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的目的,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模式優化體育教學,調動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培養學生的堅強品格與意志,最終大大地提高初中體育教學質量。
一、轉變體育教學思想
結合業已頒布的新課標的教學理論,當前的初中體育教學不再注重完成一致性的指標與單一性的體育運動,而是注重學生自主鍛煉觀念與體育觀念的增強。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開展課程的主要方式是進行身體訓練,其目的是為了確保學生的身體健康,且以此作為前提條件調動學生持久的運動興趣,并且,教師需要結合學生身體條件的不同,實施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以使所有的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獲得良好的鍛煉,從而奠定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基礎。具體而言,教師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需要更新固有的教學思想,不再強制學生參與某項體育運動,而是尊重學生的選擇,且進行有效的引導,不但把握學生的身心狀態與情感,而且確保學生可以切實受益以及調動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鍛煉身體。
二、引導學生樹立體育學習的自信心
針對體育教學而言,教師不但應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應當讓學生樹立自信心,以利于學生進行終身的體育學習。為此,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當多多地表揚、激勵學生,以使學生對體育學習產生濃厚和持久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自信心與保持理想的學習狀態。學生在體育學習和鍛煉的過程中,難免會碰到困惑與難題,這種情況下,教師應當指導學生積極地應對,在教學中滲透自己的情感,實時地激勵學生,并且,在學生對一部分體育訓練感到費勁的情況下,教師應當發現學生自身的長處,且加以擴大,多鼓勵、少批評,從而推動學生更快地進步。
三、注重體育欣賞教學
初中體育教學中的隨堂欣賞教學以及專題體育欣賞教學的時間比較少,教師應當有效地應用課外的教學手段與教學資源開展體育欣賞教學,實時地組織靈活多樣的體育欣賞教學活動,從而使體育欣賞教學的質量大大提升。為了更加有效地組織體育欣賞教學活動,體育教師能夠靈活地創新與改革課程,通過特長選修課與興趣活動課的時間,把學生組織為興趣小組開展體育欣賞教學,讓學生在體育欣賞教學中收獲快樂,并且讓學生進一步地認識體育欣賞教學,最終提高學生的體育欣賞水平和實現理想的體育欣賞教學效果。例如,針對講解和練習球技來講,教師能夠選取一些有關球技表演、街球、球技對抗賽的視頻資料信息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欣賞和觀看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質,從而讓學生不斷地挑戰新動作和高難度動作。
四、引導學生樹立持久的體育運動思想
即使是在師生都非常注重體育課程的情況下,學生的體育鍛煉也難以實現理想的效果。這是由于一些學生盡管也上體育課,可是缺少參與的積極性,因此難以實現理想的效果。為此,教師應當增強學生的體育鍛煉觀念,并且給學生提供進行體育鍛煉的時機。具體而言,教師需要從以下兩方面做起:一方面,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盡管初中體育教學需要訓練學生的體育技能,可是也少不了教師的解釋。教師應當把握住這一點,注重提高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以使學生保持良好的體育鍛煉態度,增強體育鍛煉的觀念。只有學生自身積極主動地進行體育鍛煉,才可以實現更加理想的體育教學效果。當然,教師能夠由正反兩個方面引導學生,讓學生切實明確體育鍛煉有利于他們的全面發展。如此學生才可以真正地心服口服,愛上體育運動。另一方面,教師應當注重體育測試。針對一部分體育技能的訓練,教師不但應當進行講解,而且應當注重測試,從而提高學生的體育運動意識,只有在比較中才能激發學生的體育運動主動性,進而大大地提高初中體育教學質量。
總之,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需要注重學生體育運動習慣的培養,以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作為終極目的,并非一味地教授技能。作為一名初中體育教師,務必在保證軟件與硬件設備的前提條件下,根據初中學生的心理與生理特點,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應用一系列的互動教學模式,徹底擺脫傳統教學思想與教學模式的束縛,從而切實體現體育教學的最大功能。
參考文獻:
[1]劉露.提高初中體育耐久跑教學效果小議[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3).
[2]趙金環.籃球興趣與終身體育[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3).
[3]柯愛紅.新課標背景下初中田徑教學中的問題與完善措施[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2).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