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惠
摘 要:中國戲曲歷史悠久,劇目種類繁多,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民族地區的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更是數以萬計。中國戲曲以其豐富的取材、精湛的表演、絢麗的舞臺、多樣化的表現風格,成為中國傳統藝術中最具影響力的表演形式之一,曾經有過非常輝煌的歷史。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遷,戲曲文化正在呈逐年衰落的趨勢發展。主要從戲曲走向衰落的原因及目前音樂課堂上存在的問題闡述幾點看法。
關鍵詞:傳統戲曲;衰落;音樂課堂;傳承;責任
據統計,中國戲曲劇種從20世紀50年代統計的368個,到80年代初編撰《中國戲曲志》時的317個,再到2005年的267個,已有101個劇種在這50多年的時間里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筆者認為致使這一趨勢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網絡信息時代的飛速到來,致使傳統戲曲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劇目陳舊、缺乏創新,演出市場日益縮小,很多劇團都解散了;各種娛樂節目的撲面而來,讓戲曲缺失了大量的聽眾和觀眾,傳承群體越來越少……作為一名從教多年的音樂教師,我個人認為音樂課堂教學在傳承傳統文化方面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那么,如何利用好“音樂課堂”這塊主陣地,繼承并發揚傳統戲曲文化,是我們目前音樂教學中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
一、把課標落到實處,讓學生真正走進戲曲文化
從教十五年來,本人已經經歷了音樂課本的三次更新換代,音樂課本的內容越來越豐富,也越來越貼近學生的生活,關于弘揚民族文化的作品所占的比重也逐步在提升,可是為什么還是沒有聽到有哪個孩子隨口在哼唱京劇,一提到中國戲曲的相關知識多數學生都說不太清楚,甚至根本就不知道的現象大量存在。根據多年的教學經歷,我總結了在音樂課堂上傳授傳統戲曲文化時存在的幾點不足和自己一些還不成熟的建議。
1.戲曲的欣賞不夠深入
據我了解,戲曲文化在小學階段就有所涉及,如果只是蜻蜓點水似的欣賞一遍,孩子們是不會有什么印象的。現在我們的教學設施越來越完備,大多數學校都有多媒體,老師們可以借助多媒體搜尋一些能夠吸引孩子、易于孩子接受的唱段視頻及戲曲文化資料,使學生初步了解我國戲曲的發展、演變過程,認識戲曲的行當、角色、服飾等,感受不同劇種的戲曲音樂的風格、韻味和無窮的魅力,從而激發學生探索有關戲曲的文化知識并主動參與各種創造性的實踐活動的熱情。
2.缺少親身體驗,領略不到戲曲藝術的魅力
心動不如行動,單純的視聽,還是遠遠不夠的。在我們讓孩子們欣賞課本上的內容之余,我們可以選取一小段,讓孩子們來唱一下、演一演,以此來加深他們對戲曲唱段的印象,讓他們在親身參與中找到戲曲學習的樂趣,讓他們從心底里愛上戲曲藝術。
3.教師對戲曲文化缺少認識,不能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
目前活躍在教育戰線上的音樂教師都比較年輕,對傳統的戲曲文化了解不夠,一看到課本上涉及戲曲的內容,就照本宣科地說一說,更有甚者避而不談,這樣一來孩子們怎么去了解戲曲?課本上的內容形同虛設,這也是造成傳統戲曲遲遲得不到發展很重要的一點。如果音樂教師能用心去了解傳統的戲曲知識,鉆研一下戲曲的唱腔,在孩子們面前親自展示一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那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
二、轉變態度,讓孩子承擔起傳播傳統文化的責任
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戲曲作為我們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需要全社會的大力傳承和發展,尤其要從青少年抓起。20世紀90年代以來,藝術教育持續升溫,藝考的隊伍逐年壯大,迅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作為藝術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傳統戲曲教育,卻面臨招生難、就業難的艱難處境。我想這種現象的產生和我們的音樂教育是分不開的。
任何一種表演藝術,如果沒有年輕觀眾,尤其是沒有擁有龐大群體的中小學生的積極參與,那它就會失去生命力,其未來的發展更是令人擔憂。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有責任、有義務好好引導培養孩子們對戲曲文化的興趣,讓他們認識到作為一個中國人,有責任把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我們的傳統戲曲如果有了他們的加入,一定可以為戲曲爭取到更多的觀眾。總之,孩子們對待傳統戲曲的態度是戲曲傳承最大的正能量。
三、提供舞臺,讓我們的戲曲文化展翅飛翔
近年來,電視屏幕上的各類娛樂選秀節目層出不窮,節目的質量、歌手的水平真越來越高,《中國好聲音》《中國好歌曲》《我是歌手》……這些節目為流行歌曲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一大批歌臺新秀嶄露頭角,讓我們不得不為我國民間隱藏著這么多人才而感到震撼。反過來想想,這些人才之所以能夠放射光芒,不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舞臺,才讓他們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華嗎?否則得有多少人才被埋沒啊。這些舞臺不僅成就了這些歌手,還帶動了一大批音樂愛好者,可見舞臺能量的巨大。
回歸我們的音樂課堂,我們完全可以在課堂上開設一個“戲曲時間”,在課的開始或者是即將結束的時候,給孩子們播放一個小唱段,讓孩子們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戲曲文化,了解戲曲唱腔。戲曲需要傳人,更需要舞臺,在我們的校園里搭建一個戲曲舞臺,讓孩子們把學到的東西大膽展示出來,既可以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又能宣傳我們的戲曲文化,營造一種濃厚的戲曲文化氛圍。如果我們都堅持去做了,課標中提到的弘揚和傳承民族文化就不會是一句空話。傳統戲曲是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把中國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是我們更是新生代的責任,有了他們,傳統戲曲的再次騰飛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金金利.傳承傳統文化,促進學生成才:中學音樂課堂戲曲音樂滲透的重要性[J].成才之路,2014(5).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