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炳秋
摘 要:情感是人類心理活動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的體驗,它影響著人的認識和活動的進行。結合當前科學教學中實施情感教學的現狀,對情感教學在科學課堂教學中的實施做一些探索,以發揮情感教學在科學課堂教學中的催化作用。
關鍵詞:情感教學;科學教學;催化劑
情感教學作為科學教學的三維目標之一,但如何實施情感教學以適應科學課堂教學改革,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特別是以實踐為基礎建立起來的新課程科學的全面實施,學科教學既要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又要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從而可提高學生對科學學習的熱情,增強學習的積極性,主動地探求新的知識,大膽地進行創造性思維,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一、情感教學在科學教學中催化劑作用的問題提出
1.科學教師對情感教學的催化作用缺乏正確的認識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頭腦,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接觸。”這句話十分尖銳地指出了師生雙方的情感交流是教學的重要內容。然而,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重視知識的傳授,而忽略情感的交流,大量的機械性練習題扼殺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靈感,原本生動活潑的科學課也變得枯燥無味了。這樣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忽視了情感教學在科學教學中的作用,把學生一味地當作存放知識的容器,從而制約了情感教學在科學教學中的實施。
2.評價機制的滯后制約著情感教學的實施
在教師的年度考核量化指標中,考試成績的好壞直接決定教師的獎懲和職務的晉升,這迫使教師為了考試分數,想方設法地通過題海戰術來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特別是臨近升學考試期間體現得尤其充分,這樣做可能在短期內成績會上升一點,但最終的后果會嚴重扼殺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影響今后的全面發展。因此,評價機制不進行徹底改革,情感教學就很難切實展開和順利實施,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就成為一句空話。
3.學業考試的改革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視情感教學的催化功能
近幾年來,我們嘉興市科學學業考試經過改革,試題難度在大幅下降,題型相當一部分是開放性試題和信息解讀題,注重學生能力的考查和創新能力的展示,對學生情感教學的作用在內容考查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因此,隨著學業考試的試題內容改革,如何實施情感教學已是擺在科學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們科學教師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在課堂教學中真正重視情感教學,充分發揮情感在科學教學中的作用。
二、科學教學中情感教學因素的挖掘
1.科學教材中蘊涵的情感因素
(1)科學教材中的顯性情感因素
所謂顯性情感因素,就是指在教材內容中通過語言、圖片和照片等,使人直接感受到的情感因素。如,科學七年級(上)第二章第三節圖2-18植物的基本組織,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看圖,從圖中歸納不同組織的細胞形態與功能的不同,這樣做既有利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科學教材中的各種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都能讓學生充分體驗和體現出其情感的魅力,這也是顯性情感因素的組成之一。
(2)科學教材中的隱性情感因素
教材中有些內容雖然表面上不帶明顯的情感色彩,但在反映客觀事實的過程中,仍會不知不覺地使人感受到其中隱含的情感。如,第二輪科學教材課中有大量的閱讀材料,平時的教學中要注重指導學生去閱讀,因為材料介紹的大多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偉大成就、杰出科學家的簡歷以及我國悠久的科學發展史等材料,學生可以充分感受到祖國的偉大和民族的自豪,愛國主義情感油然而生,同時使學生更加明確自己所肩負的歷史重任。這些就是教材中隱性的情感因素,我們教師必須足夠重視。
2.科學教師的情感
(1)科學教師對教育教學工作的情感
教師的教育和教學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關系到國家的前途、民族的興旺。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是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和目標。科學教材自身的特點正體現了這一點。因此,科學教師對教育教學工作要有更多的事業心、責任心和奉獻精神。
(2)科學教師對科學學科的情感
科學教師對科學學科的情感是指科學教師對自己所教學科具體內容的情感。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科學學科知識內容更新換代很快,如果科學教師墨守成規,不加強自身學習,沒有超越自我的意識,對周而復始的教學內容就會產生厭倦的情緒,從而產生對教學工作的消極情感。因此,科學教師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教育理念,結合課程改革,對自己所學知識不斷更新,對所教專業投入滿腔熱情,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卓越成效的教學效果。
(3)科學教師對學生的情感
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教師對學生的情感不僅包括對個體的情感,而且包括對學生群體的情感。不管教師是否意識到,這種情感都是客觀存在的,如何把握好對學生的情感,特別在科學分組實驗中,對情感的投入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所以,科學教師要結合學科的特點,從事業心和責任心出發,對學生寄予特別深厚的情感,而不是把師生關系看作簡單的“教”與“學”的關系,缺乏情感上的滲透。
3.學生對學習科學的情感
(1)對學習活動的情感
在多年的從教生涯中,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學生,有的學生學習目標明確,對學習充滿信心和決心,學習主動、刻苦,成績一直在班級中名列前茅;有的學生學習很被動,上課不專心聽講,平時作業馬馬虎虎,對學習缺乏信心和毅力,成績可想而知,究其原因是學生受學習活動的情感表現的影響,只有對學習有積極的情感,才能對學習充滿熱情、好奇,從而成為學習的主動者。
(2)對科學學科的情感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有個別學生對科學特別感興趣,除了平時上好課,做好作業外,還積極地投入到實踐活動中去,利用科學中的一些資源,創造性地開展實驗活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其能力在開放性試題和信息試題考試中得以充分體現。這一切說明了對學科有積極情感是學好知識的關鍵,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學科的興趣培養。
(3)對科學教師的情感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究其原因是科學教師不僅有豐富的科學知識,而且有較強的實踐能力、隨機應變能力和處世能力。因此,作為科學教師,應看到自身的優勢,正確引導學生把對教師的情感轉化為對學科的熱愛和對知識的尊重,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三、發揮情感教學在科學教學中催化作用的策略
1.培養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力——情感的動力作用
情感之所以重要,只因它是學習的發動機,再好的機器,若不發動起來,便是一堆廢物。這是因為情感與需要有直接關系。科學是一門綜合學科,知識面廣、內容豐富,許多學生充滿好奇,如果教師在科學教學中創造寬松的教學環境,心理上不給學生任何壓力,動員廣大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那么無論是學困生還是優秀學生,將從活動中獲得學習知識的情感,從而促進其自由地發展,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正確運用表揚和批評的激勵手段——情感的強化作用
表揚和批評是激勵學生的一種手段。在科學教學中,注重師生雙向交流的首要任務是教師充分利用鼓勵、表揚等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盡可能少用懲罰性手段,如語言上的挖苦,行為上的罰抄、罰背等,要遵循教育規律,盡量多用正強化,注重學生學習行為習慣的培養。比如,在化學式的教學中,有學生總喜歡把Ca(OH)2錯寫成CaOH,教師不要輕易地評定錯誤,而是表揚學生至少知道了這種物質是由這三種元素組成,然后找出不完全正確的原因。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學習興趣大增。因此 ,教師要充分利用情感的強化作用來激勵學生的每一點進步。
3.調適自己的教學情感,努力創設教學情景——情感的感染作用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情感會影響他人的情感,而他人的情感還反過來再影響這個人的原先情感。這就使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發生了相互影響,這就是情感的感染作用所導致的必然結果。在科學學科教育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運用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及人格魅力進行教學,從而去感染學生、教育學生。
科學許多知識聯系生活實際性強,如果教師帶有濃厚的情感色彩,有意識地加以引導,學生的學習效率將大大提高,在七年級科學下冊第二章第二節聲音的產生和傳播的學習中,可以先播放一段學生熟悉動聽的音樂,然后讓學生猜是哪位作曲家創作的,頓時許多學生的情緒被感染了,紛紛參與到學習中來,進而引出聲音是如何產生的?又是如何傳播的?因此,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重視情感的感染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通過情感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教師要積極反思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式,只有這樣,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才能得到發展,情感教學的催化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盧家楣.情感教學心理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1.
[2]韓永昌.心理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6.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