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麗
【摘要】《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應具有時代性和選擇性;建立靈活的課程目標體系,應盡可能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并能夠根據社會的需要不斷自我調節、更新發展。”本文基于新課標對我們的教學所提出的要求,就如何構建充滿活力的英語教學體系,構建開放的英語教學課堂等問題做了一些探究并給出了具體的建議。
【關鍵詞】教學理念 教學方法 學習方式
引言
現今,課程改革的帷幕已經拉開,新課程正不斷地變革著我們頭腦中關于教育的信條,我們必須努力地重構心靈中的教育殿堂,回歸教育的本真和平和。
一、轉變觀念,創新開放的教學理念
現今是一個知識“大爆炸”的年代,為適應新時代,新課改提出學生應由“學會”轉變為“會學”;教師要重視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更要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教學內容上,既要學語言,又要學知識,既要陶冶情操,又要培養人文精神;在教學方法上,不僅研究教法,更要研究學法,研究以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思維品質為目的的學習方法,并在課堂教學中加以灌輸、體現,以便真正實現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二、打破常規,呈現多樣的英語課堂
1、打破常規,調動學習動力
大多數學生上英語課不說、不讀、不問,他們心理上存在著障礙。因此,老師在教學中,應關注每一位學生,首先從記住他們的名字開始,讓學生覺得老師在關注他們;然后經常地送給學生激勵的話語,尤其是后進生,為他們創造發言的機會,降低他們發言的難度,并在回答時多給他們暗示引導,肯定他們在發言中的點滴優點,用寬容的語言和肯定的贊揚來樹立他們學好英語的自信心,從而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真正調動他們積極、大膽地表達英語、學習英語。
2、打破常規,完善英語課堂
教學常規要求我們:備課要力求詳盡,上課的所有情況盡在預設之中。這其實是很難的,我們可以大膽地打破常規,根據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對學生的了解以及教學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先確定一個大概的教學要點和教學思路,在上課時根據課堂的變化臨場發揮,課后再根據課堂情況進行反思、完善,再來備下一堂課。我們會發現:這樣的備課才是以學生為本,這樣的課堂才是開放的、生成的、有活力的,這樣的學生才是積極的、主動的,這才是我們師生想要的學習狀態。
3、打破常規,發揮主導作用
在新課改的理念下我們在課堂上應以學生為主體,把主動權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構建開放的課堂。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個體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習是主動的,學習不是被動的。學習者要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和加工。課堂教學的過程,應當成為學生對學習材料的智力加工過程,并應盡可能提高智力加工水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以傳播知識為主,學生掌握知識要有自己的學習策略,但學生學習策略的發展必須在課堂教學中留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并有意識地加以培養。所以我們要打破常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幫助學生提高對學習材料的加工能力。使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財富和智力才能。
三、改變學習形式,創設寬松的學習天地
1、創設情境,煥發學習欲望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未經人的積極情感強化和加溫的知識,將使人變得冷漠”(贊科夫語)。在教學中,如果教師上課冷漠,無激情講課,學生必然無激情聽課;教師無真情講課,學生必然無真情聽課。沒有激情,課堂教學就像一潭死水。因此我們要為課堂教學提供一個良好的情緒背景,用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興致勃勃、興趣濃厚,甚至興高采烈地學習,這也正是我們所追求的最佳學習精神狀態。
2、開放課堂,提高學習能力
開放式教育就是一種鼓勵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方式。開放的課堂體現在:開放的空間、開放的環境、開放的課程、開放的態度和開放的資源運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再刻意追求課堂結構的完整,而是根據學生的需要靈活調整教學中各環節的安排。這就要求我們要有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在教學中讓學生成為開放的“主體”,在開放自由的環境中,學生自由學習、自由發展和自我實現。其次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在開放學習中,教師與學生快樂融合成一體,教師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想法,并鼓勵和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當然我們也可以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依學生的發展、興趣、經驗、認知以及不同的主題,布置豐富的學習環境和任務,讓學生主動去實驗、操作以及發現。
結語
總之,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的作用是導,啟發、幫助、指引學生學習,使學生樂學,會學,肯學。在教學實踐中,我也深深地體會到課堂教學改革不僅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也改變了教師的教學生活。課堂教學改革中學生也可能會改變他們的一生,所以我們教師要用自己巧妙的、高效的工作開啟學生心靈之門,幫助學生建構一生受用無窮的能力乃至生活工作的創造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葉斯帕森(O. Jespersen).1922. 語言論 [M],(Language倫敦).
[3]蘭春壽. 2015. 基于思維過程的高中英語文學閱讀思維型課堂教學架構 [J] 課程.教材.教法,(12):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