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計算機為核心的多媒體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到人們日常學習、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面,尤其是在課堂教學方面。由于現在的學校硬件設施在不斷改進,班級里普遍用到了計算機、白板、投影機等設備,這樣使得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成為了可能。我覺多媒體的應用,是教學方式的一場革命,對于課堂教學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 ;初中歷史; 教學應用
由于各個學科的教學內容不同,應用的多媒體教學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下面我僅對于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講一下我的粗淺認識:
一、 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優勢
1、它比傳統的教學方式更加生動、形象、有趣,更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熱愛學習歷史。傳統的教學方式是,老師一只粉筆、一本教課書、一本重復多年的教案,頂多再加一個掛圖,在課堂上要么是板書,要么是口頭講述。無論老師講述多么的生動,那也只是口頭描述,學生們也絲毫提不起精神。其結果是老師講的口干舌燥,學生們聽的是昏昏欲睡。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就改變了這種教學方式,它可以把文本、圖片、聲音、視頻很好地結合在課件里,在需要的時候展示在課堂上,這樣就使得原本枯燥、平面、靜態的講課,變得鮮活、立體、生動了。這大大的激發了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也就更加喜歡學習歷史了。
2、它使得一堂課的容量增加了,課堂上的效率提高了,也一定程度的解放了老師。由于一堂課的時間是有限的,老師在有限的時間里能講述的東西也是有限的。老師為了要講清楚一個問題,往往要把這個問題的很多方面都要講清楚,以便學生理解。可是一節課有多個問題要講,老師往往是講清這個問題,那個問題時間就不夠了,結果是下課了,課還沒講完,還得壓堂講課。
多媒體的應用就改變了這種狀況,老師在上課前就把要講課的內容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其中可以有文本、圖片、音樂、視頻。上課時講到某個問題時,就把解釋那個問題的課件展示給同學們,老師只是簡單的解釋和總結就可以了。而且,有的文本課件就可以代替板書,老師就不用過多的書寫板書了,這樣既節省了老師寫板書的時間,又增加了一堂課的容量,提高了課堂效率,同時也一定程度地解放了老師。
3、它對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也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在歷史教學中,除了要傳授給學生歷史知識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功能,那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在傳統的教學里,主要是依靠老師在口頭講課中滲透。這種方法,是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這種口頭講述的方法還是顯得有些不夠生動活潑,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如果采用多媒體技術展示的話,就可以配上一幅圖片、一段音樂、一個視頻,立體地把這些東西展示給學生們,就更能使學生們感到象自己置身當時的時代,感受到祖國歷史的輝煌,杰出歷史人物的人格魅力。例如在講甲午海戰時,可以把電影《甲午風云》的片段放給同學看;在講秦統一六國時,可以把秦兵馬俑的紀錄片放給同學們看。這樣就更能激發起學生們的愛國熱情,對于愛國主義教育起到更大的推進作用。
4、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對課堂上的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人格個性也起到很重要的促進作用。以往的課堂是老師一言堂,從頭講到尾,填鴨式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對于某些學生來說或許有作用,但對于大多數處在青春期好說好動的初中來說,無疑是壓抑了他們的天性,妨礙了其個性發展。有了多媒體,老師可以在講課時,讓學生就講課內容發表自己看法,然后用錄像機(或者直接用手機)錄成一段視頻,然后再通過投影機放出來。這樣學生既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又看的自己的影像,展示了自己的個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講授五四愛國運動時,我就讓學生模仿五四時期的學生,在課堂上來次演講,時間不用太長,用錄像機或者干脆用手機給錄下來,然后再在課堂通過多媒體播放出來,同學們反映非常熱烈,課堂氣氛非常活躍,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實例1、在講人教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下冊第7課《輝煌的隋唐文化(一)》時,這課主要內容是隋唐時期的建筑、雕版印刷術和詩歌。于是我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介紹趙州橋的紀錄片,使原先只是在課本的一張圖片和文字介紹,變得立體生動了。尤其講唐詩時,我在課堂上播放了朗誦名家朗讀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的音畫詩視頻。使學生通過音樂、畫面、朗誦者的朗誦更深地了解了唐詩的美,也就更加理解中國古代文化的輝煌燦爛了。
實例2、在講人教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下冊第1課《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時,這課主要是講開國大典和西藏的和平解放。一提到開國大典,很多人都會想到電視里經常播放的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們政府已與今天成立了!并親自按電鈕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樂隊奏起《義勇軍進行曲》,之后進行了閱兵和群眾游行的經典鏡頭。以前只能通過老師口頭講解的方式,把這個過程介紹給學生,顯得有些枯燥。有了多媒體就可以把這段紀錄片片段通過投影機在課堂中播放出來,同時我還加入了近些年的國慶閱兵和2015年抗戰勝利日閱兵的記錄片片段,和開國大典一起播放給學生。這樣通過對比,既讓學生們更加生動地了解了開國大典的過程,又讓學生們看到我們國家從建國到現在,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在進行歷史知識教育的同時,也是一次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以上,只是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歷史課中應用的兩個例子。我想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它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方式也會越來越多樣化。
三、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要和傳統的教學手段有機結合,不要濫用多媒體。有的老師看到多媒體技術的諸多優勢,于是在課堂上從頭到尾就給學生放視頻、放音樂,也不強調課重點、難點。這樣由原來的“人灌”變為“機灌”,其結果是學生們看的倒是興致勃勃,看完后卻不知其所以然,使多媒體應用走到了極端,沒有取得應有的教學效果。所以,課堂上老師還是要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多媒體只是教學手段不是教學全部,該使用多媒體時適時地使用,該講授的還是要講授。
2、要正確使用多媒體課件。現在是大數據時代,各種多媒體課件在網上很容易的就搜索到。這些課件中也存在著良莠不齊的現象。而且各地采用的教課書版本不一樣,面對的學生的實際情況也不一樣,制作的課件就不一樣。所以我們在使用課件時,一定要結合本校實際情況,根據所采用的教材,還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準確的使用多媒體課件,這樣才能夠更好的發揮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結語
以上,就是我對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的一點粗淺的認識。當今世界科技革命的浪潮席卷而來,其中以信息技術發展和應用尤為突出。就在我寫這篇文章時,又傳來谷歌公司的alpha go(圍棋程序)四比一戰勝世界冠軍李世石的消息,這足以說明計算機技術發展之迅猛。作為老師就更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科技、新理論。掌握多媒體技術并應用的到教學中去,使我們的課堂中充滿科技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