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珊
【摘要】《源氏物語》是一部以情感為題材的小說,小說從人物的塑造和對大自然的描寫以及悲涼的故事情節,充分體現了日本的傳統文化,作者作為女性,對當時日本社會女性地位有深刻的認識,在作品中以女性獨有的視角分析了當時日本社會中的傳統文化。本文從對這部作品的影響力開始,探討了作品對于日本文學界的影響,以及它所體現的日本人喜歡寧靜、哀愁以及感情豐富的傳統文化。
【關鍵詞】源氏物語;傳統文化;物哀;感情
引言
《源氏物語》是影響了日本文學界一千多年的經典名著,作品以完美的人物塑造、經典的物哀和舒緩的敘事節奏為主要特色,在一千多年的歷史中長盛不衰,其原因主要是迎合了日本的傳統文化對人的要求,作品中所體現出來的日本文化,是研究日本這個國家主要的參考依據,閱讀這部經典之后,對日本的了解會更加深刻。
一、源氏物語的影響
《源氏物語》被認為是三千萬日本家庭不朽的國民文學,也是世界文學史上的里程碑。它問世于十一世紀,是日本文學中一部偉大的古典名著,一直對日本文學的發展產生著巨大影響。及時是在今天《源氏物語》仍是日本作家的靈感之源。更使人驚訝的是無論這部書的寫作背景,還是人物性格的某些方面,都仿佛像中國的《紅樓夢》。而它比我國的第一篇長篇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及歐洲最早長篇小說《十日談》要早三百多年,比《紅樓夢》的成書時間早九百年。因此,有人認為,《源氏物語》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早的長篇寫實小說。小說描寫了平安京時期日本風貌,揭露任性,宮中的斗爭,反映了當時婦女的無權地位和苦難生化,被稱為日本的“國寶”?!对词衔镎Z》是一部讓日本民族整整驕傲了十個世紀的著作。
《源氏物語》是日本物語學的高峰,被譽為日本古代小說中最輝煌的現實主義巨著。作品在藝術上的造詣很深,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代表著日本中古時期散文文學的最高成就,對后來的日本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在小說方面,《濱松中納言物語》等在構思和人物描寫上模仿它;《榮華物語》在組織材料商學習它;在戲曲方面,謠曲、宴曲等常以他的內容為題材;在詩歌方面,它被認作歌學研究必讀之書,對于以后和歌、排句、連歌的發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川端康成1968年在諾貝爾文學領獎時發表的演講中這樣說道:“少年時代的我,雖不太懂古文,但我所讀的東西,也還是以平安時代的古典后多,尤其是《源氏物語》,我覺得它已經深深的浸印在我的心中?!对词衔镎Z》以后,日本的小說,連續幾百年間,都是對這名作的憧憬,甚至是悉心的‘仿作,和歌自不必說,就是連美術、工藝以及造園等等,也都是仰仗《源氏物語》繼續給予既深且廣的美的食糧。”或許傳瑞康成的評價有夸大之處,帶有濃厚的個人色彩,但是《源氏物語》對日本文學的影響是不容置疑的。尤其是《源氏物語》中所表現出來的“物哀”幽情,已經成為日本不少作家紛紛捕捉、著意追求的境界?!拔锇А彼枷胧侨毡竟逃械膸в斜就撂厣奈膶W思潮。
二、源氏物語的獨特之處
(一)完美人物的塑造
《源氏物語》這部作品主要描寫的是日本貴族奢華糜爛的生活,作品主人公光源氏是作者著力塑造的一位完美男子,他出生在一個貴族家庭,桐壺天皇是光源氏的父親,母親更衣,雖然最后被貶為臣子,但是在其父親執政的時候,光源氏的貴族身份是不可忽視的,在父親為其撐出的一片天空之下,光源氏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不可謂不富貴。
《源氏物語》的核心是以“雅”為審美境界的“美”,倘若把這部巨著稱之為日本傳統美學的百科全書,我認為是一點也不過分。日本是一個十分重視人情的民族,并且有意把人情世界與道德世界等其他領域分開。以研究日本國民性著稱的美國學者本尼迪克特曾正確指出,包括忠、孝、義理、仁、人情等方面的日本人的人生觀,就像地圖上的各個地域一樣,被明確地劃分成幾部分,用日本人的話說,人生是由“忠的圈子”、“孝的圈子”、“義理的圈子”“人情的圈子”等組成,而這幾個“圈子”是相對獨立的。即踏進“忠”的圈子可不顧“人情”,踏進“人情”的圈子也可不顧忠、孝、義理等道德規范?!对词衔镎Z》即是集中描繪貴族社會的“人情圈子”,因而它不對人情作道德倫理的善惡評價。以至于源氏這樣一個一生盡干通奸、強奸、亂倫等勾當,在我們看來是道德上的罪人,而寫成了一個理想人物,對他倍加贊美。如:作者在第二回一開始就說源氏因好色行為,“一生遭受了世間許多譏評”,但是,作者本人在以后的行為中并沒有對源氏作道德上的批評,毋寧說對他的好色行為是津津之道,充滿同情的。
而尤其令讀者注意的是,出生在貴族家庭的光源氏偏偏還是一個憐憫心非常重的人,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男權主義非常嚴重,日本的女人只能夠通過嫁給一個男人才能夠獲得自己的經濟和社會地位,然而在《源氏物語》中,作者通過對光源氏憐憫之心的塑造,提到了光源氏不僅照顧自己的正妻,同時還對與自己有過關系但不是很深的女人給與非常好的照顧,僅此一點,就足以引起日本當時社會中女性的強烈關注,即使是今天,日本的男權主義也依然盛行,女性仍然處于從屬地位,所以《源氏物語》的影響力在日本女性之間深深扎下了根。
男主人公的完美不是《源氏物語》中的最亮點,之所以能夠得到全日本男性和女性的共同喜歡,那么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也是趨于完美的女性。但是在這部作品中,令人哀傷和扼腕的,卻是所有與光源氏有千絲萬縷關系的女性,其最終的結果都非常令人哀傷,比如光源氏的正妻蔡姬,因為光源氏在外面有眾多的情人,自己得不到光源氏的愛,早早地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而《源氏物語》中最令男性神往的女性是紫姬,紫姬是光源氏在求符時候遇到的一位女子,在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光源氏就被紫姬的美貌迷住了,當時紫姬才不過10歲,當光源氏得知紫姬是藤壺的侄女之后便將其收養,直到紫姬亭亭玉立之后,光源氏縱然是見過美女無數,也傾倒在紫姬的美貌之下,并且產生了內疚心理,認為自己已經不能夠在與別的女子接觸。
令日本男性記憶深刻的,不僅是紫姬,《源氏物語》中還有六條妃子以及與光源氏有關系的眾多女子,無不是達官貴人之后,各個風華絕代。今天的日本民眾,對于《源氏物語》的崇拜熱情絲毫沒有減弱,其原因就是這部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太完美,令人不能夠輕易忘懷,在真實的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人物,令拜讀過這部作品的日本民眾不自覺地將其與作品中的人物進行比較,但卻經常大失所望,因為在現實中不會有作品中那樣的完美人物存在,也正是這種不切實際的期盼,讓這部作品在人們的記憶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源氏物語》規模宏大,內容豐富,猶如美妙的多聲部交響樂曲。從縱向看,作品寫了4代人的愛情悲?。和靥旎湿殞櫢?,可是這更衣不久病逝,桐壺覺得“此恨綿綿無絕期”。源氏一生坎坷。后來看破紅塵,出家當了和尚,在無聲無息中死去;柏木對三公主有情,可是在“政治聯姻”的貴族社會里,有情人難成眷屬;薰君愛大女公子,可是大女公子卻無意成親。作品以纏綿、哀怨的樂曲,奏出了4代人相同的主旋律:悲劇性戀愛。從橫向看,作品寫了一個又一個婦女的不幸遭遇:藤壺自從與源氏發生了不該發生的事情之后,一生在不安中度過;空蟬雖有閉月羞花之貌,卻嫁給了又老又丑的地方官,且不斷有人對她非禮,只得削發為尼;六條妃子被源氏“始亂終棄”,痛苦萬分,精神失常;未摘花父母雙亡,孤苦伶仃,且容貌丑陋,遭人取笑;葵姬是“政治聯姻”的犧牲品,婚后??辗开毷?、珠淚暗彈。此外,還有紫姬、三公主、明石女、浮舟等人生聚死散、悲歡離合的故事,似一曲曲低沉、哀傷的歌,令人潸然淚下。
縱觀《源氏物語》里這些在欲海中漂泊的男男女女,均以滿足情欲開始,以沉淪死亡或出家遁世告終。
(二)男女情感以及對景物的獨特刻畫
在古代,戰爭頻繁,民不聊生,在這種社會背景下,《源氏物語》沒有以頻繁的階級斗爭為背景,卻是以人們的情感為背景,著重描寫了日本權貴們的私生活,并且以光源氏為主要線索,先后描寫了十多名女子與光源氏的情感糾葛,這種題材的小說在當時日本文學界是一種創新,同時也給當時日本的社會強烈的沖擊,特別是對女性,這部作品中的光源氏簡直就是完美的化身。
不過對于男性來說,作品中風華絕代的女子眾多,令很多日本男性都非常艷羨,特別是紫姬,她擁有一種天然的“忍從”品行,而這種品行是當時日本權貴家庭中男性物色女性的最主要標準。但是令人扼腕的,是光源氏感情不專一,“風流倜儻”與“好色”始終貫穿著光源氏的情感歷程,眾多的女性都希望得到光源氏的愛,不過最終的結局都是以悲劇結尾,這在整部作品中令人有種哀傷之感,而這也正是《源氏物語》最吸引人的另外一處特色。
作品中對于景物的刻畫也別具特色。通過對“物語”一詞的字面理解,就可以知道,作品中對于自然的刻畫很有深度。作者利用人們對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所產生的無常感,表達了人們在大自然中的脆弱和渺小,而“物語”,其實也就是“物哀”,正是這部作品,從被人們認識以來開創了日本文學界中的物哀時代,其影響非常深遠。
三、源氏物語對日本傳統文化的影響
(一)物哀襯托出了悲涼的人物命運
作品中的物哀,是作者對于大自然變化發自的內心感慨,作品中的一景一物都散發著悲涼的感覺,在悲涼情節中適時出現的各種景物,無不帶有某種哀傷的描寫,而緊跟著,往往就是女主人公的悲慘結果,這種以物哀來襯托人物悲涼結局的寫作方式影響了日本文學界很多年,即使日本文學界在后期出現的大文學家,其代表作中的人物和情節設置都帶有某種《源氏物語》的味道。
(二)敘事情節舒緩符合日本民風
日本民風非常淳樸,除某些激進的政治派別之外,大部分日本民眾還是非常喜歡和平生活的,《源氏物語》雖然不以政治和戰爭為題材,但是在字里行間都透露著當時日本淳樸的民風,日本民族思想在古代深受佛家“禪”的影響,非常喜歡寧靜和諧的生活氛圍,這種民風持續了很久,所以至今日本大部分民眾仍然推崇《源氏物語》中的生活和人物狀態。
日本文學界中小說的情節一般都不是那種激烈而復雜的情節設置方式,因為這種緊張的氣氛令很多崇尚安靜和諧的日本人接受不了,所以舒緩的情節發展配以淡淡的哀愁,最令日本人陶醉,所以《源氏物語》歷經千年依舊不衰。
四、結語
《源氏物語》其實就是一部日本版的《紅樓夢》,在日本民間流傳甚廣,很多日本文學大家都深受它的影響,作品以傳統的感情為背景和題材,在當時眾多的日本文學作品中脫穎而出,歷經千年不衰,其中主要是對完美人物的塑造和舒緩的敘事情節,加上悲涼的物語,是吸引日本人不愿忘懷的一部經典。
一部源氏幾代人愛與恨的情感史,通過人物的塑造,詩文并舉的敘事與抒情,使讀者產生了百讀不厭的感覺。紫氏部的《源氏物語》超越了它所產生的時代、種族、風土――歷史的、社會的,以及人文地理的環境,歷經千年的洗禮之后,成為了世界性的、現實性的、甚至未來性的,即永恒的古典文學的經典名著。
參考文獻:
[1]紫式部 源氏物語[M],豐子凱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
[2]王向遠 東方文學史通論[M].東方文藝出版社.1994.
[3]葉渭渠 日本古代文學思潮史[M].經濟日報出版社.1997.
[4]張哲俊 《源氏物語》的詩化悲劇體驗[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9.3.
[5]姚繼中 《源氏物語》和歌藝術風格論[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