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澤芳
【摘要】文言文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優秀智慧,也是中華民族語言長河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中國古代的書面語言,在當今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文言文教學無疑也是教學中的重點以及難點,在白話文普遍使用的今天,如何讓學生們更加有效地熱愛文言文的學習,需要老師們在教學方面不斷地進行探索與研究。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 教學策略 閱讀理解 興趣激發
文言文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考中所占分值也是比較大的,但是高中的學生在文言文的學習上存在很多的問題,大部分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與掌握不是十分理想,加上學生本身不愛學習文言文。文言文教學是廣大高中語文教師所面臨的普遍性難題, 傳統的教學模式制約了教學效果的提升,教師應當針對這些不足,進行優化和改進。本文就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淺析自己的幾點認識。
一、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現狀分析
文言文教學是高中教學中的難點。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往往一知半解,并且學習興趣不是十分濃厚。加上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的學習一直處于被動階段,在學習上沒有真正地掌握學習的主動性,學習自覺性以及主動性相對較差,自然在學習上存在很多的問題。文言文的學習先是要理解最基本的字詞意思,其次才是文章的誦讀與通篇理解。其中閱讀是理解的基礎,在這一方面,可以看出高中的學習緊張以及學習壓力,學生真正去拿出時間進行文言文閱讀的時間少之又少,就會使文言文學習存在很大的落差,學習效果并不是十分的理想。
二、高中語文文言學習教學策略
(一)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文言文學習,在高中階段主要是學習歷史人物或者對名勝古跡的介紹,在學習歷史人物時,教師要讓學生對所學習的人物有一定的認識與了解。所以在文言文的學習階段,教師可以在學生學習之前進行歷史人物的背景介紹,這樣學生在后面的文言文學習過程中將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如《燭之武退秦師》,這篇文言文選自《左傳》,教師可以介紹《左傳》的寫作背景與故事,然后介紹春秋齊國之間的關系以及地理位置,這樣學生在學習《燭之武退秦師》這篇文章的時候就能夠更加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內容講述公元前630年,秦、晉借口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且與楚國親近,而合攻鄭國,在自己的國家(鄭國)危難面前,燭之武前往敵國交涉,于強秦面前,其不卑不亢,能言善辯,終于使秦國從鄭國退兵。所以興趣的培養與激發是學習文言文的關鍵,興趣可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對文言文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與興趣。
(二)對文言文字詞意正確的理解與把握
文言文的學習與掌握,要對文章的字詞意有重要的理解與把握才能學好文言文。在文言文的學習過程中,字詞之間有很多的學習技巧,文言文不同于白話文,字詞之間的學習有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以及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正是這樣的學習,讓我們了解了文化的博大精深。學生在文言文的學習過程中,字詞意的學習方面應該讓學生們借助工具書獨自去完成,對于學生實在不理解的地方,然后再去找老師詢問。班級內部的學習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們之間通過相互學習,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同時學生通過獨立的學習,可以對文言文的字詞意的掌握有更加的深刻印象。最后,教師可以給學生總結一些常見的、常用的文言文字詞的意思,讓學生們掌握更多的文言文學習方法。
文言文中通假字的使用十分常見,如《荊軻刺秦王》中,“秦王必說見臣”,“說”通“悅”,yue,高興。“使工以藥淬火”,“ 淬”通“焠”,cuì,淬火,燒刃使紅,漬于水中。“日以盡矣”,“ 以”通“已”,已經。“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陵”通“凌”,凌辱。很多的通假字在不同的文言文中意思是一樣的,這需要學生們善于去發現與總結,進而在陌生的文言文閱讀中,也能從大致的意思上理解字詞的意思。
文言特殊句式的學習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學生掌握好該學習方法,對文言文的理解與把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升學生們對學習文言文技巧的把握,需要老師在課堂上進行詳細的講解,這也是高考的難點。①判斷句: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②省略句:秦王購之 ( 以 ) 金千斤 欲與 ( 之 ) 俱 ( 往 )。③被動句: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燕國見陵之恥除矣。④倒裝句:常痛于骨髓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此外還有一些常見的虛詞的理解,如常見的有之,乎,者,也,而等,這是最常見的,但是在不同的句子以及語境里面有不同的意思,需要教師借助學習的文言文進行歸類與總結,經常性地拿出來,連貫地去學習與復習也是常見的學習方法,可以加深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效果。
(三)重視文言文的閱讀與理解
文言文是十分難理解的文章,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文言文的學習過程中,閱讀是必不可少的。文言文熟讀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意思,進而能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對于寫景的文言文,確實需要學生們深層次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才能夠從中讀懂作者所要表達的深層次的意思,進而達到理解全文的效果。文言文的閱讀除了要深層次地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體會作者的創作意圖之外,還可以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境,體會作者通過寫這篇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進而上升到情感的層面。好的閱讀習慣以及閱讀方式的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意識,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而能夠達到發現美、尋求美,甚至去創造美的過程。不管是寫景的文言文,還是寫人寫事的文言文,只有認真地閱讀,才能夠真正去體會作者的創作主旨,使學生們與作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進而投入感情的閱讀,學習效果會得到大大的提升。
三、結束語
文言文的學習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需要老師與學生相互配合共同努力。老師改變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將學生放置在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上來,進而提升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改變教學方法,尋找到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提升教學質量與效果。
【參考文獻】
[1]葉寶金.如何讓高中文言文教學煥發出活力[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0年20期
[2]梁麗麗.如何讓學生愛上文言文[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09年08期
[3]蘇耿鑫.立足基礎 厚積薄發——高中文言文教學的反思與突圍[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4]楊少艷.初高中文言文教學銜接的研究[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1年07期
[5]劉泉.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學水平之我見[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09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