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麗
摘 要:通過對小學數學教學語言的探究,闡釋小學數學教師應重視語言的準確性、生動性、精練性、激勵性和幽默性。
關鍵詞:數學教學;語言;藝術性
在校園里,師生的活動是以語言為主要中介的,語言是思維的表達,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淵博的學識,還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對數學教學效果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要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注重教學語言的藝術性。小學數學教學語言的藝術性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
一、準確性
準確性是對教師授課的基本要求,這是知識本身所蘊含的科學性和信息傳播的準確性決定的,來不得半點含糊。教師要明確地表達知識點,特別是對概念、定義、定理、性質等的敘述一定要準確無誤,做到使用概念準確,使用專業術語準確,講述常識性的內容準確,表達過程完整、確切、明了,防止講授點撥沒有主旨、不得要領、詞不達意、自相矛盾,答疑引導支離破碎、歧義含糊、模棱兩可,一定要準確區分“數與數量,除與除法,數位與位數,方程與等式,面積與體積,體積與容積,整除與除盡,擴大了與擴大到,平均數與中位數”等概念,不能混淆。如,給三角形下定義,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而不可隨便說成由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足見,知識傳授的準確性何其重要。
二、生動性
蘇霍姆林斯基在談到教師的素養時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心理學研究也表明,聽覺器官在經受長期不變的聲音刺激之后,對該聲音的感受就會降低,且會導致人的疲勞。生動的語言是教學的催化劑。教師課堂語言若平淡無奇,就無法吸引學生注意,這就會直接影響到小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效果。所以,生動的語言,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啟發學生的思維、開拓學生的思路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控制自己的音量、音調、語速,利用適度的表情、眼神、手勢等肢體語言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如,在講解估算時,教師可從學生熟悉的春游情境導入,用求助的語調激發學生參與排憂解難的興趣和熱情,適時出示例題,使學生樂于聯系實際,變“被動”為“主動”,探究估算的方法。
三、精練性
在新課程改革要求下,在對小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不斷提升的要求下,輕松有效地完成小學教學顯得越來越重要。數學教學的語言表達貴在言簡意賅,并不是講得越多越細越好。“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學記》)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教學中切忌重復羅嗦,一句話能講清楚的不必用兩句話來說,應追求深入淺出、干脆利落、抓住要領,用精練的語言啟發、點撥學生的思維,并通過合作學習,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展示機會,提供更多的獨立思考機會。精煉的語言,體現著教師數學語言的條理性和邏輯性。如,在對周長小結時點明“周長是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即可。
四、激勵性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并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把握評價的時機,充分利用評價語言的魅力,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和興趣。教師需要避免單調乏味的“你真棒”等評價,避免表面熱鬧、嘩眾取寵的表演式評價。教師應按照學生的不同特點,按照課時的不同特點,量體裁衣,進行分層次評價,使激勵發揮更大作用。天津著名特級教師王連笑的“靈活型”教學風格,以激發興趣、激發情感、激活問題、激活課堂、激勵發現、激勵發展為基本點,使學生在快樂中進步,在自信中成長,由此更加“親其師,信其道”。
五、幽默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幽默,可使教師的講課變得風趣、詼諧,具有一定的藝術魅力,同時也能讓學生在課堂上產生一種積極愉快的感覺,減輕和消除緊張和疲勞。在一些重點、難點、關鍵點上運用幽默的語言,能起到出奇制勝的效果。如,浙江小學特級教師劉永寬在教學周長的認識時,就如何測量圓的周長展開討論,有學生聯想到用軟尺量腰的方法。劉老師說:“用軟尺子拿來一圍,聰明!硬的不行就來軟的。”學生在會心的幽默中,化抽象為形象,使深奧的道理通俗地進入學生的思維渠道,學到了測量的方法,解決了測量周長的關鍵點,使學生學得快,記得牢。
古人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練就一張鐵嘴”,提高教學語言的表達水平和表達能力,就需要將語言作為一種藝術,注重對語言的錘煉,努力學習語言的嚴謹、規范、準確、生動、簡潔、精練、幽默、形象,有意識地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技巧,精心設計數學教學語言,悉心改進教學評價語言,使自己的語言能持久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有效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效果。教師語言的藝術性,還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語言的表達,實現言傳身教的遷移。
參考文獻:
陳雨.小學高年級數學作業多元化設計的策略研究[D].揚州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