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夫
摘 要:眾所周知,快樂教學宗旨是教師為學生創造一片舒適而愉快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充滿快樂愉悅的氣氛中智力得到最大限度開發的一種思維過程。因此,教師在課堂中不但要在語言藝術上下一番功夫,還必須在感情的真實流露方面做一嘗試,讓語文課充滿活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快樂教學;教學效率
語文課是整個教學活動中基礎的一環,其他學科學習的提高是以充分理解本學科的知識點為基礎的。如何更好地理解所學的知識點?語文就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課程的興趣,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是我們語文老師要思考的重要問題。現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程,老師的教學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教”,更多是要把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盡可能地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而快樂教學就是效果比較好的一種教學模式。通過教師為學生創設舒適且愉快的教學環境,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充滿歡樂愉悅的氣氛中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
一、導入激發興趣,“活力”展現
興趣是行動的動力之一,因此,教學必須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設置懸念,挑起學生的好奇心,引起學生急于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學《夜晚的實驗》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在漆黑的夜晚,蝙蝠憑什么特殊的本領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呢?意大利科學家斯帕拉捷經過反復實驗,終于揭開了這個秘密,由此引起了科學家們對超聲波的研究,才使我們今天能夠受到超聲波技術帶來的恩惠,在做實驗時,首先把蝙蝠的眼睛蒙上,再將鼻子堵住,身上涂滿了油漆,最后又把耳朵堵住,分別得到了什么結論?”我正繪聲繪色地講著,孩子們就已經迫不及待地翻書了。
二、課堂氣氛要活躍
氣氛要活躍,而不是說課堂要熱鬧,甚至亂哄哄的,而是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營造一種能夠使學生心情愉悅、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全體師生都參與其中,真正成為學習上的主人。
我在教學《錢學森》一課時,首先讓學習有些困難的學生畫出錢學森說的話,并響亮地讀給大家聽,他們高興地接受了任務,但讀得不理想,我仍然誠懇地鼓勵他們:“能夠準確地找出來,已經不錯,掌聲鼓勵,如能認真去練習朗讀,相信你們一定會讀得很棒!”我從他們的神情中看到了內心的喜悅,一節課都能認真聽講,并投入到整堂課中。接著投影出示錢學森是一個怎樣的人。這樣安排,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更能積極地投入到課堂的氛圍中。
三、巧設曲問,培養思維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出問題是關鍵,巧妙設問,會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化解難點,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性。
在講授《三借芭蕉扇》時,課題是“三借芭蕉扇”,是不是“借”?讓學生思考,展開討論。有的學生答“借”,有的學生答“不是借,是搶”,又有些學生說“是明借暗搶”。都分別說出了自己所了解的。我又接著問學生:“孫悟空不是借,那題目為什么用‘借?”同學們紛紛發言,其中有一位學生這樣答道:“孫悟空第一回借不成,又想辦法騙,騙不到才跟牛魔王打起來,搶到扇子。可以看出孫悟空有勇有謀,不怕困難,敢于斗爭。”學生的回答是多么深刻啊!他們從解疑中,完全體會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并且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鍛煉、提高。
四、結尾有新意,讓學生突發奇想
一節課、一個知識點如何結束,大有文章。一堂課的最后需要留幾分鐘讓學生突發奇想,暢所欲言,由老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根據所學帶著激情走向課外,把知識面拓寬,不僅能鞏固所學的知識,而且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愉悅中培養學生的思維。
在學完《望月》一文后,讓學生跟著我的音樂旋律,閉上眼睛:“現在你就變成了作者,甲板上只留你一個人,你久久地凝視著月亮消失的地方,你想到了星星,想到了太陽,想到了彩虹,想到了風雨……你展開了幻想的翅膀,在廣闊的天空中盡情地飛啊飛……”讓學生閉目遐想、幻想美好的景象。學生對這一問題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和好奇心,紛紛發言,有的想到了孫悟空,想到了嫦娥,想到了牛郎織女,還有的想到了中國申奧成功,想到了輝煌的未來……學生在高昂的激情中情感得到了升華,同時創造性思維也得到了充分訓練。
在樂中學,在學中樂,既避免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又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當然,一堂好的語文課僅僅做到這些是不夠的,還要在不斷地教學中進一步去探索,讓語文課的“活力”充分彰顯出來。
參考文獻:
[1]劉偉軍.小學信息化輔助教學方法研究[A].第三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2016
[2]李會君.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反思[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2).
[3]張宏波.淺談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2).
[4]許海燕.小學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