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
摘 要:生活化教學已經成為小學數學教學的新要求。小學數學教學中從教學理念,到教學內容,再到教學方法等都可以圍繞生活化理念來展開。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現狀展開分析,從多個方面探討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探討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要認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且在生活中廣泛應用,要切實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倡導人人都愛學習具有實用性的數學,數學要求活學活用,活用就是要求數學生活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現狀
在教學實踐中,數學教學與生活是完全脫節的。主要體現在這些方面:(1)教學內容以書本為主,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2)數學的教學內容是一些生硬的理論知識,沒有進行實際的應用;(3)學生在學習時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缺乏主觀能動性。教師在教學時以自我為中心,輕視學生的見解,而且對學生的學習生活也沒有關注。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都是死記硬背理論,如果碰到需要動腦筋的問題,就不知道怎么解決了,無法做到活學活用。
二、小學數學生活的基本理念
1.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
教師不能認為自己教學經驗豐富,學生只是一個毛頭小孩,就忽略了學生內心的想法。教師在生活中要不斷地積累知識,學生處于不同的環境下也能收獲良多。學生擁有的知識經驗是生活實踐與接受教學時共同得來的,知識獲取是離不開學生的生活環境和教育環境的,這兩者息息相關。因此,要解決數學知識枯燥乏味的問題,就要將數學融入生活,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尊重學生在生活中所得到的數學經驗。
2.生活化教學的要求
生活化教學的意義在于數學教學要直觀化,以生活中的各種現象來表現數學理論,這樣學生在學習時就很容易接受了。在進行生活化教學時要注意提煉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且時時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生活中存在的數學知識。
三、生活化教學的途徑
1.教學內容生活化
教學內容做到生活化,就能使數學變得生活而形象,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會提高。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將理論性的數學知識進行整合,引入一些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來設計教學內容,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生活魅力,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也可以給人帶來無限的樂趣。
例如,在學習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時,讓學生選取自己喜歡的物體用尺子量出它們的長度。利用工具來進行學習,感受到動手學習的樂趣。可以發現有許多學生在量書、本子、筆,還有量桌子、椅子的,還有一些頑皮的學生量女同學的頭發,看到這樣的場景時可以感覺到學生內心對生活中的事物還是充滿好奇和想象力的。當學生量完這些物體時發現有以米為單位的,有以分米為單位的,有以厘米為單位的。這時,我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么沒有以毫米為單位的物體呢?是不是沒有這個長度的物體呢?這時學生開始思考:到底什么物體是以毫米為單位的呢?我給了學生一些提示,大家每天吃的米飯是不是很小呢?學生恍然大悟:米粒可以以毫米為單位。利用這樣一個小小的實踐,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學習,能夠讓他們體驗到學習帶來的歡樂。
2.教學方法生活化
用直觀、具體的生活語言表現抽象的數學理論來傳達給學生,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因此,教師在進行生活化教學時,應盡量使用平實、直觀的生活語言來表達,使學生能夠很容易就明白其中的道理。
3.教學過程生活化
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將這些經驗作為自己學習的墊腳石,促進自己的進步。例如,在教學人民幣的換算時,教師可以將課堂當作一個超市來帶領學生學習。然后再設置購物的環節,擺上一些小物件來供學生挑選,讓學生在購物中認識人民幣,從而去學習如何進行換算。當學生在實踐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學生會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喜悅。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并不是讓課堂上像生活一樣熱熱鬧鬧,不用遵守秩序,而是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實際情景來結合數學知識進行教學,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找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才能做到活學活用。只有努力地把握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才能使數學充滿魅力,讓學生喜歡上這一門學科。
參考文獻:
[1]杭瑛.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讓數學課堂洋溢著“生活”的氣息[J].課程教育研究,2012(35).
[2]李幽然,李燕.小學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相聯系之思考[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1(9).
[3]馬會平.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小學數學生活化若干問題簡析[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