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心明
摘 要:小學科學是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的重點課程之一,也是學生接觸自然科學知識的主要途徑。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成為每一位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主要以小學科學物理部分的教學為例,簡單談談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幾點策略,為小學科學的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物理;有效教學
小學科學是一門具有很強的邏輯性與科學性的學科,其中的物理部分內容對于小學生來說更是充滿了未知的奧秘。由于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少,閱歷不足,在進行課堂學習時他們可能難以跟上教師的節奏,從而造成學習效率的降低。那么教師就要采取合適的教學手段與方法,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積極引導學生去主動思考并探究問題,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使小學生得以發展與進步。
一、開發課程資源,精心設計內容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陣地,而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基礎。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內容,開發教材中的課程資源,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為小學生帶來充滿趣味的課堂教學,使其滿懷信心與熱情地投入到學習中,并發揮主觀能動性,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例如,在教學“聲音是怎樣產生的”這節內容時,我就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一些聲音:雷聲、流水聲、敲鑼聲、掌聲、鼓聲等,讓學生先通過聽來猜一猜這是什么聲音,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下,小學生都積極地回答問題,課堂的氣氛十分活躍而熱烈。然后我讓學生猜想發聲的原理,并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演示敲鼓的情景,通過觀察與思考,學生就得出了結論: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接下來我引導學生利用音叉來驗證自己的結論,加深學生的理解,通過對知識的逐漸深入探索,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能培養學生養成自主學習與思考的能力,從而有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最后我將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整理,并讓學生總結自己的收獲以及不懂的地方,以便及時地回顧并解決,學生在腦海中對本節課的知識形成了一個整體的框架,為他們之后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活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小學生對于一切新奇的事物都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對于一成不變的事物他們自然會感到枯燥乏味。課堂教學也是如此,如果教師一味地采用講授加練習的教學模式,單調的課堂教學使學生學習起來沒有激情與興趣,并逐漸養成惰性思維,不利于小學生的成長與進步。因此,教師要結合教學的內容,活化課堂教學,使科學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使小學生都積極踴躍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從而在師生有效互動的基礎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溶解與分離”這節內容時,我就利用白開水和食鹽進行教學內容的引入。首先,我出示白開水和食鹽,將食鹽放入白開水中,讓學生觀察發生的現象。有的學生說食鹽不見了,有的學生說變咸了。然后我提出問題:“食鹽怎么不見了呢?怎樣能看到一種物體到水里的過程?”學生通過思考與討論,他們初步得出了問題的答案,即如果將有顏色的物體放入水中,就可以觀察到變化。接下來我便給學生介紹高錳酸鉀,并將其放入水中,學生觀察到高錳酸鉀變成了一些微小的顆粒,燒杯中的水也變成了紫紅色,這樣生動直觀的教學過程使學生異常興奮,看到這樣的結果他們都歡呼雀躍,使課堂教學開展得十分順利。
三、建立多元評價,強化主體地位
課堂評價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而單一的評價難以符合每個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因此,建立多元評價體系是課堂教學的必然途徑與選擇。通過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多元評價,可以有效地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鼓舞學生更加積極地進行學習。
雖然小學生缺乏一定的生活經驗與閱歷,但是他們具有很強的自尊心,教師在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時,要藝術性地運用語言,要以鼓勵為主,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使其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小東西,如,利用小紅花或是一個笑臉來表揚學生。在實際教學中,對于學習成績一直很好的學生,教師可以給學生發獎狀或是小紅花來使這些學生再接再厲;對于學習基礎比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采用口頭表揚的方式,激起學生的斗志與學習熱情;對于學習成績比較差但是有進步的學生,教師要在鼓勵的基礎上提出點名表揚,讓學生更加充滿動力。
通過這樣的多元評價,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學習的動機,促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成長與進步。
四、采用合作模式,增強教學效果
合作學習的模式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一種頗受教師青睞的教學模式,通過學生的合作討論,他們可以充分地發散思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且,學生通過小組的合作學習,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這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教學的內容,讓學生采用合作學習的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與效率,進而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手電筒的秘密”這節內容時,我就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首先讓學生通過思考與小組討論,了解手電筒的內部構造——燈泡、開關、導線、電池等,然后讓學生利用電池、燈泡和導線讓燈泡亮起來,以小組競賽的形式來進行,學生都充滿了強烈的好勝心,他們都積極地動腦思考,并通過組內成員的思維碰撞,在不斷地討論與嘗試中最終讓小燈泡都亮了起來。
在這個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學生都積極動腦,并能夠聽取他人的意見。組內成員的共同努力,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充滿了趣味性,在思考與探究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收獲了知識,還培養了良好的科學探究精神。
總之,小學科學是拓展學生眼界、開闊學生視野的重要渠道,其中的物理部分教學既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又是難點。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新穎有趣的教學形式,進而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成長與進步。
參考文獻:
[1]肖菊連.小學科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2]李婧.小學科學課自主探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5.
[3]劉玉環.多媒體技術支持的情境教學模式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