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慶
摘 要:教學設計是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教學環節,就一節課來說,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形式設計的是否科學合理,對于這節課是否能夠取得預想的效果,是否能圓滿地達到教學目標,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教學設計;學生;自主性
教學設計是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教學環節,就一節課來說,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形式設計的是否科學合理,對于這節課是否能夠取得預想的效果,是否能圓滿地達到教學目標,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具體的操作層面上,就一節課的教學設計來說,應該涵蓋哪些內容,應該如何設計呢?至少,“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教學時數、教學流程、教學檢測”這些內容,是必須要考慮清楚的。
一、教學目標要科學合理
這里所謂的“科學合理”如何解讀呢?簡言之,所謂“科學”,是說教師所制訂的目標,必須和這一節課的教學內容相吻合,要緊扣這節課的教學核心內容。所謂“合理”,是說不能超標使學生無法達到,也不能太低起不到對學習的促進作用。就“圓周角”這一內容來說,教學目標就應該這樣來設計:
1.理解圓周角的概念,明確圓周角的兩個特征。
2.理解并掌握圓周角定理及其推論,會證明圓周角定理。
3.滲透類比、分類的教學思想、方法。
4.通過對圓周角定理及其推論的證明,讓學生經歷主動探索的學習歷程,增強學生課堂探究的自信心,培養學習興趣。
5.靈活、自如地運用圓周角定理的有關知識解題,并通過對圖形添加輔助線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6.把數學知識應用于實踐
而在這六個方面的教學目標中邊、圓周角的概念、圓周角的定理及其應用以及對圓周角定理的證明,應該看做是這一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何引導學生把握住重點,并突破難點呢?應該做以下教學流程的設計。
二、教學流程要科學合理
課堂上,可以通過觀察教材第90頁海洋館橫截面示意圖,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引出圓周角的定義。
教師應該先演示課件:展示一個圓柱形海洋館。然后講解:在這個海洋館,人們可以通過其中的圓弧形玻璃窗觀看窗內的海洋動物。接著呈現問題:甲、乙兩人的視角有什么關系?同學丙、同學丁的視角與同學乙的視角有什么關系,以此引發學生進行思考。
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個很重要的教學理念,課堂上,應先引導學生觀察圓心角,注意圓心角頂點的位置,移動這個頂點到圓上,引出圓周角的概念。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頂點在圓上,并且兩邊都與圓相交的角就叫做圓周角”這一概念。讓學生根據上面的示意圖發現圓周角的兩個特征;指出圖中的圓周角;動手畫圓周角。
接著總結歸納圓周角定理:先用電腦出示圖形,呈現問題:弧AB所對的兩個圓周角的度數有怎樣的關系?在這個圓中,弧AB所對的其他的圓周角之間呢?它們與弧AB所對的圓心角的度數又是怎樣的關系呢?然后讓學生運用度量工具(量角器或幾何畫板)動手實驗,通過實際度量,發現結論。在學生所畫的圓周角中,找出三種圖形,即(1)圓心在圓周角的一邊上,(2)圓心在圓周角的內部,(3)圓心在圓周角的外部。引導學生對于第一種情況進行推理:
已知圓O,AB是圓的一條直徑,AC是一條非直徑的弦,連接OC。
∵OA=OC, ∴∠A=∠C
又∠BOC=∠A+∠C, ∴∠BOC=2∠A,即∠A=1/2∠BOC
接著再讓學生討論在第二種情況(圓心在圓周角的內部)及第三種情況(圓心在圓周角的外部)下輔助線的做法,學生推理,全班交流,得出結論:圓周角定理為,在同圓或等圓中,同弧或等弧所對的圓周角相等,都等于這條弧所對的圓心角的一半。
在此基礎上推廣、延伸,進一步得出并證明圓周角定理的推論:
半圓(或直徑)所對的圓周角是直角,90°的圓周角所對的弦是直徑。
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畫圖、分析、證明,然后再討論、答疑:在同圓或等圓中,如果兩個圓周角相等,它們所對的弧一定相等嗎?為什么?分組討論;答疑交流。進而靈活運用概念定理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出示例題——詳見教材第93頁,引導學生完成以下任務:
學生讀題,領會題意;說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待求的量,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說說思路;自主解答;自我展示;集體評議、規范解題步驟。最后總結歸納:本節課所學的數學知識是圓周角定義、圓周角定理及其推論。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下,課前認真備課,科學設計教學內容和制訂采取的應對策略,是一節課取得高效的必要措施,萬萬忽視不得,必須認真對待。而在這其中,教師是主導,是引導者;學生是主體,是受教的對象。因此必須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創新學習,這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認真研究的課題,認識到這一點,研究好這一課題,當然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
參考文獻:
陳雨.小學高年級數學作業多元化設計的策略研究[D].揚州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