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
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改革,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課標的推行引導教師采用新的教學方式,從而促進學生建立新的學習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合作、參與,以及溝通等能力,從而實現新課標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合作學習;集體觀念
新課標環境下,合作學習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其主要目的是改善傳統的教學方式,指導學生建立新的學習方式,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自學學習能力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因此,合作學習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僅改善了學生學習的方式,提高學習的效果,還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具有影響。但是在實施合作學習的措施時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教師時刻注意,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目前,由于大部分家庭中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家里都會過于寵愛,導致小學生從小養尊處優,同時與其他同伴之間的交流較少,所以經常會存在一些不良情緒,例如:不合群、脾氣差以及比較懶惰等。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開展合作學習方式,不僅提高了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促進了師生之間友好關系的建立,提高了小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力。開展合作學習的教學手段,需要將小學生組織起來一起進行學習和交流,通過相關的鼓勵和督促,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從小學生的角度來看,不僅需要學會識字,還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二、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1.改變傳統觀念
新課標的不斷改革,對我國的教育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實際運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代的教學需求,教師的“灌輸式”教學,使學生處于被動狀態,降低了學生的積極性。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將學生作為主體,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符合學生學習的有效措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2.實施合理分組
合作學習主要是以建立學習小組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分組,其目的是讓學生之間能夠多交流、多溝通,通過相互幫助,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同時,開展合作學習的關鍵因素就是如何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具有鮮明的個體化差異。所以,教師在分組的時候,需要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具有相同興趣或愛好的學生分為一組,每組成員人數為5~7人,并將成績好與成績差的學生平均分配到各個組。每個小組以競選的方式選出小組長,也可以采取輪流制的方式。同時對各個小組成員分配相應的任務,采用分工明確制度,從而加強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還能實現學生共同學習的目標。
3.注重形式與內容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形式與內容是開展教學的前提條件。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需要重點關注形式和內容這兩方面,其主要的方式為:首先,確定合理的學習目標,其合作學習具有目標導向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不僅需要具備確定的目標,還要具備針對性,使其目標更加科學化、合理化;其次,在確定內容時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需要全面考慮學生的學習水平,并在講解知識之前,讓學生進行預習和討論,對文中的知識點有個大體的了解之后再確定教學的方向和實際內容的難易程度。
4.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集體觀念
合作學習因為是小組成員共同學習,學生在小組中擔任著不同的角色,都為完成一項任務而努力,所以同學之間會互相鼓勵,互相商討,一起解決問題和困難。在這一過程中,不僅鍛煉了每個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也讓學生學會了聽取他人的意見,接受他人的幫助和主動幫助他人。為了攻克一個難題,學生會踴躍提出自己的見解,相互競爭著誰的點子多,誰的方法有效,這就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和背景、性別、能力各不相同的人進行合作。為了完成一項任務,大家互相寬容、互相取長補短,從而增強了集體觀念。
三、合作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正確地引導學生,建立師生之間的信任
2.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適當地采取一些獎懲制度,增加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對學習語文產生熱情
3.需要創建合作學習方式的教學環境,使學生能夠在一個愉快的環境下,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4.合作學習的方法要從實際的角度出發,要具有實用性,針對不同的班級設計出不同的合作學習方式,讓學生可以融入學習之中,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制約了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在新課標的環境下,對我國小學語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取有效的合作學習策略,不僅提高了小學生的綜合素質,還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值得在教育界廣泛使用。
參考文獻:
王海霞.淺議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天地,2015(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