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杰草
摘 要: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教育已被提出新的要求,更加重視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空間立體感的培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需要巧妙地融入人文意識教育,提升數學學科的文化價值,增強人文意識。以此,不斷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育;人文意識教育;實踐
就數學教育而言,是科學、能力的教育,也是人文、人格的教育,屬于一種完整的教育。在學生素質教育過程中,數學教育是其不可或缺的核心內容,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人文意識教育概述
人文教育是指不斷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性境界,塑造他們健全的人格,促使他們實現個人與社會價值,注重人性教育,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就人文意識教育而言,需要遵循一些原則。首先,過程性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全面把握不同類型的教學活動,不斷增強學生的各種意識,逐漸培養他們的實踐與創造素養。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創新意識等,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其次,情感性原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已有的教學經驗,準確而客觀地評估學生的情感、價值,并把它放在課堂教學的核心位置。在整個數學教學中,小學數學是不可缺少的基礎性環節,要注重情感教育,放在核心位置,過程教育、方法教育只起到輔助的作用,再對學生進行知識、技能方面的教育,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最后,激勵性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優化教學評價方法,對學生進行激勵性和過程性評價,不斷培養他們的創新與實踐素養。
二、小學數學教育中人文意識教育的策略
1.注重人文性、科學性有機結合
人文性、科學性的有機融合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確保人文意識教育的順利實施。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強化學生的數學意識,積極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巧妙地融入人文主義精神,對學生進行雙重建設,即學生精神主義、人文主義。在此基礎上,還要以人文主義為核心,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影響因素,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的教學氛圍,客觀地展現教學中的人文主義關懷理念、人文主義理念。以“多項式乘除法”為例,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對單項式進行乘除計算,再計算多項式中的某些簡單部分,最后才進行綜合計算。這種層層遞進的方法可以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學生的自信心也不易受挫,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利用不同組合,再次進行乘除計算,并仔細觀察整個計算過程中,看其是否有什么變化。從而找出最簡便的方法,進行歸納總結,提高解題的效率與準確率。
2.充分挖掘道德情感
就小學生而言,小學是他們學習數學知識的啟蒙階段,也是關鍵性時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不斷增強他們的責任感、義務感,全面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感,為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利的保障。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選取具有代表性,符合學生已有水平的數學家事例,讓學生學習數學家的高尚品質,更好地學習數學學科。以“1+2+3+4…+100=?”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向班級學生介紹高斯的先進事跡,引導學生學習他具有的高尚品質,比如,實事求是、堅持不懈。并合理創設問題情境,向學生提出相關問題,比如,你最敬佩高斯哪種精神,對進行道德情感教育。在此基礎上,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自由計算解答,并向學生詳細講解“1+2+3+…+100=?”算法的由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認識,更好地應用到實踐中。
3.結合生活實踐,開展人文活動
在小學階段,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和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教師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選取他們熟悉而具代表性的素材,打破已有的形式化敘述,為學生提供更多富有時代氣息、生活背景的學習資料,在一種“生活化”情境中,滲透道德情感,引導學生學習理論知識。以“圓的認識”為例,教師需要選取生活中常見的圓形物體、自然現象,引導學生欣賞生活中不同類型的圓,充分感受圓的魅力,進一步展開相關課題教學。在此過程中,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也意識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從小學會懂得熱愛生活,發現、感受生活中的美。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滲透人文意識教育至關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意識到人文意識教育的重要性,進行全面而深入地研究,有效滲透人文主義理念,不斷揭示數學學科的本質,提升小學數學學科價值,優化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合理調整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同時,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他們的綜合技能,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促使小學數學事業更好地走上素質教育的道路。
參考文獻:
王聰.在數學中滲透人文意識教育提高學生數學才能[J].成才之路,2013(36):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