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秀琴
摘要: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一個為社會創造價值的人必具備德才兼備的品格,在這一完善品格養成的過程中,在家庭教育中作為人生第一任老師的父母起著極大的作用。本文在結合實際的基礎上深入細致的研究和探討在實現人生價值過程中起妨礙作用的幾個因素,希望能給父母們起到借鑒的作用,為讓孩子正確地實現人生價值提供參考。
關鍵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重智輕德;德育培養;人生價值;因素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0-0023-01
人出生在一個什么樣的家庭是誰也無法自己選擇的,但是作為為人父母的長輩,卻有責任盡量為子女創造一個適于他們健康成長的寬松環境,力所能及的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關系到中華民族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長自覺地有意識地按社會培養人才的要求,通過自身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實施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
"一個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千萬個孩子就是一個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關系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的希望工程,也是關系到億萬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
在學生教育中,每個學生的思想、意識的形成,良好品德的培養,不只在學校,而是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教育的結晶。家庭是學生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素質高的家長注重對學生品德教育,處處以身作則,身教加嚴教,成為學生良好的家庭教師。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長輩應不失時機地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既要關心他們成長,更要關心他們成人。要教導他們正確地認識人生,踏踏實實的做人,要不斷地將傳統美德和現實美德的良種撒向他們的心田,為他們一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如何面對不同的家庭問題對學生進行教育,使之成材,已成為我們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課題。
在工作中,我深刻把握新課改精神,勇于摒棄舊體制之糟粕。在家校合作方面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豐厚的收獲。也將經驗運用于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
本人依據多年來對社會上許多的家庭教育狀況進行的研究、分析和探討,發現在家庭教育中存在影響和妨礙孩子人生價值觀的因素。
1.家長過分依賴學校,忽視了教育子女的責任
有些家長糊涂的認為:病要大夫看,孩子要老師管。因此,他們把教育子女的責任完全推給了學校,寄希望于學校。他們只負責從經濟上、生活上滿足子女的需要,孩子的教育,學校固然負有主要責任,但家長也不能撒手不管,雙方應該各盡其責,相互協調與合作,共同做好他們的教育工作。即使在文化功底上輔導不了他們,但是也要在言行上、待人接物等方面模范言行,讓他們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在生活中常見一些家長,不看過程只看結果,平時不注意督促管教,一旦孩子出現失誤,除了大打出手,就是口吐穢語,嚴重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使之喪失了自信和勇氣,有的家長甚至還給孩子灌輸如何"搞關系"、"如何占便宜"等利己自私的價值觀。有些家長,在學習上幫不上孩子的忙,但是他們在經濟上給他們更多優厚的關照。無論是在吃、穿、住、行還是在日用品上,花費很慷慨,特別是近些年來在城鎮以上駐地的學校中,許多學生的消費水平檔次很高。就是有些教師也都望塵莫及。在他們交友便利的情況下,也為早戀創造了適宜的條件。
2.注重智力的培養和開發,卻輕視了德育的培養
有些家長在片面教育觀的影響下,單純的抓子女的智育,忽視德育。他們關心的是分數,卻忽略了教育子女如何做人。有的人還告誡子女"大學大玩,小學小玩,現在吃點苦沒啥,等考上了大學就能輕松了"…… 這對孩子的成才危害是很大的。實現人生價值沒有"才"是不行的,但是有"才"無"德"是萬萬不行的。正如司馬光所說的:"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知識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條件,道德是靈魂和方向,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相互促進。我們的教育方針是: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單純的抓智育,忽視德育和體育是不符合新時代對人才培養的教育方針的,也是不利于增強人的價值的創造能力的,因此家長應該更新觀念、克服片面的教育觀,糾正并克服只抓智育,忽視其他教育的不良傾向,要全面的提高孩子的主體素質,從而成為一個健全合格的人才。
3.家長忽視培養孩子們的遠大志向和目標
人應該有遠大的志向。遠大的志向是人生奮斗的精神支柱,是人們前進的動力,有了符合時代需要的遠大志向并不斷朝著這個目標邁進,就能為社會做出較多的貢獻,實現更大的人生價值。這種遠大的志向應該從小培養。然而,有些家長卻忽略了這一點。由于他們目光短淺,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再加上近年來社會上流傳著許多低俗的說法的影響。如:"有錢就有一切"、"只有向前看,才能向錢看"。特別是有些個體戶常常以"讀小學賺大錢,讀大學賺小錢,不識字照樣賺錢"來向子女灌輸拜金主義思想。在他們看來,世上唯有"錢"最有價值,盯著眼前的"實惠"只顧賺錢,不顧孩子前途的現象已并不鮮見。其實,有的不是孩子不愿讀書,也不是孩子沒有追求的志向,而是家長的不明智,只從眼前的利益出發,強迫子女放棄了他們的理想,來服從自己的安排,再加上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增大,前景不容樂觀,就更使一些家長增加了眼前利益的信心。這樣做的害處,短期內無從覺察,但終于有一天孩子嘗到了文化水平欠缺的苦果時,他們就會埋怨直至罵做父母的誤了他的前程,妨礙了他們人生價值的實現。
4.教育子女的方法不當
有些家長雖然也重視家庭教育,也希望子女盡快成才,但卻缺乏科學的教育方法鼓勵孩子好好學習。教育方法是教育目的得以實現的手段和保證,方法不當,目的再好也難以達到。中國的一般家庭,教育孩子時大抵有兩種方法:其一是任其飛揚跋扈,其二是給以冷遇或呵斥。這是中國教育的普遍危機,但我們家長還是未能清醒過來,他們依然在沿襲著兩種有害無益的教育方式:要么溺愛、遷就、袒護、放縱;要么簡單粗暴,施以拳頭或棍棒,現在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父母、老人多少雙眼睛都盯著一個孩子,因而,又有些家庭常常把子女嬌生慣養,視為"掌上明珠"、"天之驕子",對孩子百依百順,由于這種愛達到了缺乏理智的程度,因此孩子有了差錯也難發現,就是覺察到了也還要掩飾、庇護,反而害了孩子,孩子的自私、任性、依賴性和意志薄弱等不良個性品質多半由此發生。這種教育方式不僅對孩子的成長不利,而且有可能導致孩子陷入危險的陷阱?,F實生活中因嬌生慣養、放縱致使青少年犯罪的示例有很多。還有的家庭教育孩子使用"題海戰術"和"物質刺激"。前者是孩子回家后,不給孩子一點自由支配的時間,不是讓他們做題就是安排練鋼琴,有的甚至請家教輔導,把時間排的滿滿的。還有的家長臉上總是陰云密布,令孩子膽顫心驚,身心大為痛苦使孩子感受不到童年的快樂。后者是家長們遵循"金錢利誘"的原則,他們常常向孩子許愿:考了多少分給多少錢,考上了那所學校給多少錢,想以此,結果事與愿違。我們倡導學習讓他們發揮主動性,產生興趣,要從根本上抓起,端正學習動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高度的學習自覺性,以免影響響他們人生價值的實現。
要提高家庭教育質量,走出家庭教育誤區,首先要扭轉家庭教育中"重智輕德"的傾向而且學校也要對家長進行科學的指導。意大利詩人但丁曾經說:"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添補不了道德的缺陷。"古今中外的事例表明,一個人具備優良品質越多,其聰明才智往往發揮得越好。否則,縱有聰穎的天資,也會被不良品性和習慣所淹沒。家庭對學生實施德智并重的教育是培養新世紀合格人才的需要,家長重視對孩子道德行為和文明習慣的教育,是提高學習成績的根本保證。
總之,家庭教育作為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引起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家庭教育對一個人一生所產生的重大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我們應該高度重視這項基礎工程,使家庭教育科學化,為孩子成才,實現其人生價值創造有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