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云艷
摘 要: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表現,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關鍵在于使學生養成綜合積累作文的良好習慣。教師要指導學生善觀察、愛摘記、勤練筆、多修改,在學習與生活實踐中積累素材,豐富知識,有感而發,有話可寫,在勤練筆中不斷提高寫作能力。
關鍵詞:家庭教育;愛心;榜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186-01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作文教學日益被重視,小學語文課標倡導: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出來,也就是說,小學生的作文要以自己熟悉的事物為素材,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但是,現在的孩子,尤其是我們農村的孩子,生活范圍窄,生活經歷少,面對作文,要么三言兩語,無話可說。要么心中有,筆下無。作文言之無物,套話連篇,缺乏真情實感。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作文無素材。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想改變這一現狀,就應該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綜合積累。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升學生的作文能力,我認為應該做到如下幾點:
一、增加生活實踐,激發作文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生活實踐是學生成功習作的重要源泉,為了更好的積累生活體驗,可以引導學生全身心體驗生活,感悟生活,在實踐中積累素材。例如:課前的“每課十分鐘”“課前新聞播報”等活動。都能很好的促進學生在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廣泛的開展體驗活動,讓學生親自去實踐、去體驗,掌握第一手材料,感受活動的過程、細節及活動的收獲,寫作時就能表達出真情實感。豐富的生活,真情的體驗是積累寫作素材的很好途徑。例如:感受多彩的校園生活: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詞語接龍”“讀書心得交流”“手抄報展評”“班級文化墻”“校園文化墻”等語文主題活動。六一我們開展的校園藝術節,排練的一些小品、舞蹈;合唱;教師學生的粉筆字表演、書畫比賽;以及一些體育項目。如:拔河比賽;計算比賽、夾球比賽等。少先大隊組織的朗讀演講賽;愛心捐款活動;感恩紅旗傳遞等。另外,還可以引導學生走出校門,去尋找寫作的“活水”。如:3月5日向雷鋒學習紀念日,組織學生到社區服務;3月12日植樹節,組織學生開展植樹活動;或者組織學生去敬老院慰問演出等。運用這些活動,充分拓展了學生的生活空間,既開闊了視野,增加了情感體驗,又豐富了寫作素材。
二、拓展課外閱讀,促進能力發展
在閱讀中積累,這是極為重要的積累作文素材的途徑,閱讀包括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它是最重要的間接觀察、經歷的形式。
在閱讀中積累,既要積累生活經驗、科學常識、思想觀點,又要注意積累語言材料、寫作知識和方法。因而字、詞、句是寫作的“建筑材料”,而好詞好句更是美化大廈的“瓷片”,平時就要注意教學生懂得“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道理。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平時的課外閱讀中,都要求他們把學過的、讀過的優美的詞和句子抄在筆記本上。并想辦法弄清其意義和弄懂用法,逐步掌握,學以致用,還可以讓學生養成寫讀書筆記的好習慣,也可以把自己閱讀后的心得、體會寫出來,或者是改寫文章。對文章的某一部分進行擴寫、補寫。或續寫文章的結局??傊白x書破萬卷”“下筆才能如有神”。
三、指導觀察方法,培養觀察能力
觀察是通過視、聽,感覺對事物獲得認識,積累材料。觀察事物是按一定的順序來進行的,常見的觀察方法有兩種:一是按照方位順序觀察。從遠到近,從上到下,從內到外,從前到后,從左到右,從中間到四周,從整體到局部,從部分到整體。二是按時間順序觀察。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有一個過程,要觀察清楚,就必須按照時間順序。如:觀察一年四季的變化就按春、夏、秋、冬,觀察事情的發展變化可按起因、經過、結果。在觀察時,還要充分發揮各種感官的作用。以視覺、味覺、聽覺、觸覺、嗅覺等方面的感覺來了解事物,最后抓住這一事物與眾不同之處,才能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
四、促進內心的投入,積淀情感積累
如果說生活是文章的源泉,那么情感就是文章的靈魂,沒有情感的加入,是不會寫出好文章的,面對同一事物,每個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因此轉化成文字是不一樣的,比如:去過廬山的人很多,只有蘇軾寫出了“橫看成嶺側成峰”的千古名句;看過大海日出的人很多,只有巴金寫出了膾炙人口的《海上日出》;我們每個人都站立在地球上,可是只有郭沫若寫出了《地球,我的母親》這樣氣勢磅礴的華麗詩章……這是因為他們不僅看到了,而且感動了。因此,只有當我們的心弦被觸動了,產生了哲思,產生了激情,或者情感積累到了非抒發不可的程度,我們才能寫出這樣感人的文章。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學會體驗自己的內心感受,每個人都是有感情的,所以,要讓孩子們體驗豐富的內心情感。如:考試得了100分,恨不得一步跨到家里向爸爸、媽媽報喜。同學之間產生矛盾,委屈、傷心,以及我們還會有的喜歡、羨慕、討厭、憎恨……這些情感相信每個人都有過,我們要注意體驗這些情感,把這些情感寫成文字記錄下來。
總之,只要我們細心觀察,用心體驗,善于思考,勤于動筆,日積月累,持之以恒,真正落實作文素材的綜合積累、循序提升,就能全面提升小學語文作文速度和作文質量,我們寫出來的文章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理。這正所謂: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參考文獻:
[1]王秀芬.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寫作文的積極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6(S1):441.
[2]周麗艷.小學作文教學指導我之所見[J].課程教育研究,2016(21):68-69.
[3]曹瑩.小學作文教學效率低下的原因及其對策分析[J].新課程(上),2016(07):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