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玉萍
摘 要:師生關系就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是師生雙方共同的活動,是在一定師生關系維系下進行的。所以,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活動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證。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有賴于教師轉變觀念,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關愛他們在其他方面的成長,當學生的良師益友。
關鍵詞:人格平等;民主;促進;引導
顧名思義,師生關系就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是師生雙方共同的活動,是在一定師生關系的維系下進行的。所以,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活動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證。怎樣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值得所有教育者探究的一個話題。新型的師生關系探究如下:
一、新型的師生關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關系
在教學活動中,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應該認識到我們所工作的對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個體,師生關系是這個活動中的基本關系。師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關系。
1.作為獨立的個體,學生在人格上與教師是平等的
在傳統的觀念中,師生關系就是師為生綱。教師之于學生,是無可辯駁的真理和權威,學生服從教師是天經地義的事,這種不平等的師生觀沿襲至今。要改變這種觀念需建立社會主義新型的師生關系,學生與教師一樣是獨立的個體,有獨立的社會地位和法律地位,教師要尊重和信任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不能用簡單的“家長式”方式對待學生。對于學生應有的權利,教師無權干涉,更不能事事處處越俎代庖。
2.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
傳統的師生關系信奉的是“師道尊嚴”“教師中心”,這是一種專制型的師生關系,其結果必然會導致學生的被動性和叛逆性,造成師生關系緊張。民主的師生關系是一種朋友式的友好幫助的關系。在教學中,對于學生的志趣和愛好,教師應給予愛護、鼓勵和支持,讓學生充分發揮其特長,教師不會以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為名粗暴地反對,橫加指責,阻止和扼殺學生特長的發揮;即便學生與教師有不同意見、觀點和看法,也會與學生平心靜氣地交流意見,相互理解;對于確實是學生的錯誤和不足,教師會在適當的場合給予耐心地說服,正確地指導和誠懇地幫助,不會在學生面前劈頭蓋臉地批評,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這就是新型的師生關系。在這種關系中,學生會對教師持信任的態度,師生關系融洽。
二、師生在社會道德上的關系
新型師生關系在社會道德上是相互促進的關系。
1.師生關系是一種人—人關系
在一些學校教育被看成是一種人—物關系,師生關系變得機械,無一絲生機可言;也有人把教師這一職業看做是一種出賣知識的職業,把師生關系看作是一種買賣關系,這種觀點把對教育和師生關系的理解引入誤區,從而失去了道德上的規范。從教學角度看,師生關系是一種教與學的關系,是一種師生角色互動的關系;從社會角度看,學校也是社會,師生關系是師生思想交流、情感溝通、人格碰撞的社會互動關系。教師除了向學生傳授知識,完成教學任務外,還應該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建立起深厚的師生感情,要關注學生學習、身體、生活等方面的情況。教師還應關注學生的思想進步,找他們談心,幫助克服自身的不足。對成績好與成績差的學生一視同仁,尤其對后進生要給予更多的關心愛護,而不是歧視。與學生交朋友,許多學生畢業后仍與我是好朋友。學教育專業的學生會向我請教學習經驗,而我也會問問最近高校的種種情況。這樣,教師就會贏得學生的信賴和支持,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且效果持久。
2.教師對學生的影響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僅是知識上、智力上的影響,更是思想上、人格上的影響。教師對孩子的發展有著特別的意義。教師作為一個社會中的人,對成長中的兒童和青少年有著巨大的、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精神上、道德上的影響并不是說教就能產生的。一位教師的真正威信在于其人格力量——一種會對學生終身產生影響的力量。
三、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新型關系
在內容的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是一種授受的關系。傳統的觀念認為,教學活動中教師處于中心地位,學生只是被動的學。新型的師生關系在教學中體現為對話—互動的關系。在知識和經驗上,教師是知識和經驗的豐富者,與學生相比有明顯的優勢。教師應利用這種優勢幫助學生迅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豐富社會經驗。但是,在學習中,學生不應該是消極被動的接受。所以,要培養主動發展的人就必須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即師生之間要積極互動。
總之,新型師生關系是一種對話—互動的關系,它的建立有賴于教師轉變觀念,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關愛他們在思想、智力等其他方面的成長,當學生的良師益友。
參考文獻:
張丹蕊,王鐵.淺談新型師生關系[J].才智,2010(28).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