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崇良
【摘 ? ?要】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積極思考,調動其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加活躍,從而讓學生在學習中更加集中注意力,促進學生能力的培養。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問題對學生的激勵作用,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關鍵詞】高中數學 ?課堂提問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0.140
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積極思考,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動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一定的激勵作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會采用提問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且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是,只有合理的運用提問方式才能夠起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要合理的運用提問策略,才能對學生的學習以及能力的培養起到促進作用,否則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一、高中數學課堂提問策略的有效運用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正確利用課堂提問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激發學生的學習意識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正確把握課堂提問的策略,為學生的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
(一)依據學生的實際,調控問題的難度
在當前的教學背景下,要求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把握學生的實際,根據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情況調控問題的難度,只有在學生的“發展區”內提出問題,才能提高問題的有效性,激發學生的思考意識,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太難,會給學生增加相應的負擔,不利于學生學習信心的培養。在課堂提問中,教師要把握好這一點,提出的問題最好能夠做到新舊知識的聯系,這樣既能夠溫習學過的知識,還能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好奇心,激發學生探索答案的欲望。所提出的問題要達到學生跳一跳就能夠得著的效果,這樣還能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掌控教學實踐,合理安排問題的梯度
通過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盡快進入到學習情境中來,但是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掌控好教學進度,并且要根據學生的時間排好問題的梯度,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能夠循序漸進的思考。否則,就會加大學生的負擔,影響教學進程,同時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遵循循序漸進的規律,在進行問題設置時要根據班級上的學習情況,合理安排問題的順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這種問題設置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在教學中教師設置的問題要能夠對學生起到啟發的作用,引發學生思考,并且能夠對教師的教學起到推動作用,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相關的回憶與思考,最終靠攏在教師的教學內容上。
(三)把握教學目的,選好問題的角度
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班級上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制定班級的教學目標。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不僅僅要制定長遠的教學目標,同時,要具體到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班級上學生的學習和消化程度制定可行的教學目標,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設置問題時要選取正確的角度,要能夠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啟發作用,同時能夠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最好是能夠做到新舊知識之間的關系,這樣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既能夠引發學生對以往舊知識的回憶,同時又能夠對學生新知識的學習學習起到啟發作用,引導學生能夠從正確的角度切入,思考問題,不僅僅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夠促進學生對新舊知識的學習。
(四)根據教學計劃,調節問題密度
問題能夠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主要體現在問題能夠引發學生的思考,加深學生自身對知識的理解,但是在教學中,教師不能濫用問題,如果教師安排的問題太多,勢必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調節好提問的密度,不能一整節課都讓學生處于思考的狀態,這種教學方式是行不通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安排問題的密度。問題的設置一方面是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能夠更加投入的學習,另一方面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保持注意力。學生在上課過程中不能一直處于精力集中狀態,這就需要教師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保持最佳注意狀態,而問題的提出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反應適時的提出問題。
二、高中數學課堂提問過程應該注意的方面
在教學中提出問題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但是筆者認為,在運用這種方式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教師應該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選擇合適的問題,注重問題的啟發性
在進行問題的提問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問題提出是否合適,要選擇適合學生的問題,在問題的難度、密度以及梯度上要結合學生本身的學習情況。此外,提出的問題要具有啟發性,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有所啟發,活躍學生的思維,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有一定的鍛煉能力,注重學生思維模式的培養和訓練。
(二)強調過程,加強對學生思路的引導
在提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只關注學生思考的結果,還要關注學生思考的過程,思考過程體現的是學生的數學思維,有時候學生得出的結果是正確的,但是解題思路不一定是科學的合理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思考,不能只看到結果,注重對學生思路的引導,讓學生能夠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完善自身的解題思路,養成正確的解題習慣,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三)注重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學生如果對教師所教的課程產生興趣,將會對學生的學習帶來很積極的影響。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在進行問題設置時要注意問題的新穎度,通過提出新穎別致的問題,激發學生思考的欲望,或者聯系實際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學生的思考意識,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
總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課堂提問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作用,通過合理的問題設置激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能夠通過積極的思考更好的投入到學習中來,并通過對問題的思考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作為高中數學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不斷創新教學思維,為學生的學習打造健康、科學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