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紅
【摘 ? ?要】語文作為母語學科,與日常生活關系密切。職高語文課程作為培養學生文化品質和人文精神的重要載體,由于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制約,職高語文教育已經面臨著極大的困境,教學開展情況不容樂觀。為了改變職高語文教育面臨的尷尬處境,本文就針對職高語文的教育功能與課程定位進行研究與探索。
【關鍵詞】職高語文 ?課程改革 ?職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0.164
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在身處職高學校中受到了很多學生的“冷落”,再加上很多職高學生的語文應用水平本就普遍較低,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讓語文課程處境更加困難。在經濟迅猛發達的當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職高語文教學改革的浪潮中應該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改善自己的教學水平、轉變教學的觀念、注重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有所獲,培養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為每個學生創設未來發展的平臺和機會。針對職高語文的課程改革,筆者提出了以下幾點見解。
一、教學內容務實性
語文學科一直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不僅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還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職高語文課程的開設一直缺乏自己的特色,常常套用著普通高中的課程體系,導致職高語文教材雖然“可用”,但是對于職高學生并不“適用”。職高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社會或企業需要型人才,課程設置在導向上比較有針對性,以專業課程設置為主。而傳統的職高語文教學目標與職高人才的培養模式并不吻合,導致職高語文學習不被很多學生看重,有的學校甚至將語文課程的課時一減再減,甚至將其作為選修課供學生了解學習。職高學校大部分學生語文素質低下,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動機不強烈,來到職高學校就希望學到一門實用的技術。當今企業對語文素養要求方面鑒定標準偏低,加之用人單位的考核內容、形式、手段單一,減弱了語文課在職高學校的存在價值,讓語文教學僅成為了人文素質教育的點綴。改革職高語文教學課堂,要求職高的語文教學做到“務實不務虛”。
教學中若過于強調實用性、工具性如在寫作上開設經濟寫作、管理寫作、科技寫作和信息與網絡寫作等,在選文和案例內容方面缺乏活潑,可讀性不強,語文教學將缺乏靈性、僵化呆板,教材整體偏向應用性,忽略了對人才的素質教育;若過于強調人文性如一味講授文學史常識、文學創作常識和文學語言常識等等又會偏離職高教育初衷,忽視了語文的工具作用和實際應用性,導致語文知識點不能落到實處,這些都會對當下語文教育產生消極的影響。職高語文教育應該以職業發展路線來培養學生,加強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職場生存能力,另外還要注重學生人文知識的培養,保障社會用人的素質。所謂教學內容的務實性,就是要將語文教學的應用性和人文性滲入教學理念,讓兩者相輔相成,讓語文在方便生活的同時,也能美化生活,豐富生活。
二、教學目標技能化
職高語文課程改革不僅要解決語文與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關系,還要解決語文和人文素質教育的關系。一方面需要職高語文教學面對全校不同專業的學生提高職高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的力度,另一方面還需要圍繞具體專業技術工作項目所需要的技術來組織不同的語文教學。教學目標的技能化,就是在職高學生通過專業課掌握專業技術能力時,通過開設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和交流表達能力這樣的“軟實力”。現在的職高教學內容以實用口語、實用寫作、實用閱讀作為個人職業發展的新型語文教材。在實用口語方面強調宣傳口才、才藝口才、管理口才、交際口才和思辨口才等職場口語能力的培養等;在實用寫作方面強化科技寫作、經濟寫作、信息與網絡寫作和管理寫作等;在實用閱讀方面介紹了經濟閱讀、時政閱讀和實用文學閱讀和文學佳作選讀等,將學生的專業軟實力視為課程的教學目標,使教學目標專業化、明確化。可見,職高學校的語文教學對于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語文課程改革后的設立為其他專業課程承擔了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工作,更好的完善了職高人才培養模式。
三、教學情感的轉變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職高學校的語文教師應轉變自身教學觀念,不能僅僅盯著書本,還應注重在語文教學中學生的感情變化。職高語文教材中包括了實用閱讀、實用寫作和實用口語,教學內容難免枯燥,教師不應該以傳統教學方式“灌輸式”地講授知識。在職高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要做到將教育融入娛樂,讓學生輕松愉快接受語文知識,并使學生最大限度地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發現大多數的學生都是具有懂事、大方、平易近人、尊敬師長等優點的。俗話說“將心比心”,教師應改變教學觀念嘗試在死板的教學過程中投入對學生的情感。情感在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和交流方面都會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其情感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師要重視情感的投入,與學生建立真實的感情,尊重和保護學生,注意與學生的語言溝通技巧,避免在不經意間讓學生對這門課產生厭惡和抵觸心理。語文教師可以在平時多留意學困生,透露出對他們的期望與關懷,使學生身心和諧發展。
四、提高教師自身能力
通過近幾年的教師教學情況了解可知,家長、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認可度不高。學生普遍反映老師的教學方式呆板、枯燥,且職業學校的學生普遍存在自覺性差、學習動機不強等特點,然而我們的教師卻往往在教學過程中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來對待教學,這樣教育出來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不夠,所需知識遠遠不能達到社會要求的水平。語文老師從事教學工作時注重學生專業技能所需知識的培養,豐富教學手段。目前很多語文教師的教學能力都有待提高,教師還應該了解自己所任職業學校的教育性質與特點,結合學生就業的工作環境來培養今后符合廣為要求的專業性人才。職高語文教學的發展離不開教師對教學的不斷探究與改進,然而很多教師的科研能力偏低,盲目迎合應試教育的標準,從未花心思來了解學生、研究教材,授課能力遲遲不能提高。在教學改革的今天教師應該轉變觀念,積極成為教育科研的主力軍。以加強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為目的,做一名合格的教師,爭取在職高學校語文教學中培養出更多語文基礎扎實的專業人才。
職高語文課程改革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作為職高語文教師應積極把語文教學融入到職高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之中,并積極承擔相應的任務,努力讓職高語文課程走出困境,充分實現職高人才的培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