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可洋
摘要:中職音樂師資隊伍需要加強是本文集中探討的問題,探討這個問題的視角建立在中職音樂教師專業能力與教學需求不對稱上。具體表現是:專業修養與教學實際需求不對稱;文化課修養與教師職業文化需求不對稱;就業理想與就業現實不對稱。
關鍵詞:音樂教師 專業能力 教學需求 不對稱問題
中圖分類號:G7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9-0211-02
《中等職業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教學大綱》的實施,進一步明確了音樂教育對于中職學生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而且自2015年起,我國就開啟了對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包括對中職學校學生進行藝術素質測評,將測評結果記入學生成長檔案,作為綜合考評學生素質狀況的一項依據的做法,足見國家對學生藝術素質培養的重視。事實上我國一直十分重視對學生音樂素質的培養,在國家的教育方針中闡明要培養學生在德智體美方面全面發展,而在當前,更強化包括音樂教育在內的藝術教育。說明在過往的學校教育中,藝術教育不足,特別在當今時代,藝術素質更加成為衡量一個人全面發展的一項重要的素質指標的情況下,學校藝術教育停留在過去的水平上就是在時代教育中落伍的表現。
在中職學校所開展的藝術教育中,音樂教育占有重要的位置,長期以來,中職學校的音樂教育因此也一直處于積極開展的狀態。但是,不可忽視的一個事實是,音樂教師專業能力與教學需求不對稱問題,對這一問題的具體分析是:
一、音樂教師的專業修養與音樂教學實際需求不對稱問題
中職學校的音樂教師的專業出身無可厚非,他們都是經過音樂專業培養后再到學校就職的,應該說,在音樂專業修養上還是具備勝任本職崗位需要的基本條件的。那么,為什么會說音樂教師的專業修養與音樂教學實際需求存在不對稱問題?
首先,中職學校音樂教師雖然來源于音樂專業,但并非都是來自于師范院校音樂專業的,來自于其他非師范院校的音樂教師大有人在,這些音樂教師具備音樂修養,但對教學活動的組織,對于教法和教學的實踐經驗欠缺,說起音樂理論可能會夸夸其談,但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學生會聽得枯燥,不感興趣,不得要領;講起課來有積極性將課堂組織得有聲有色,讓學生喜歡音樂課,在音樂課上學有所得,可是,這樣的想法常常是一廂情愿,學生的聽課效果并不買賬,甚至會覺得教師在故弄玄虛,慢慢失去對音樂課的興趣。
其次,教師的音樂修養是有限度的,往往僅限于對音樂某一分類的修養,如,有的教師是鋼琴專業畢業的,對于鋼琴藝術掌握得比較好;有的教師是學二胡的,對于這門藝術造詣較好;有的教師是學聲樂的、學舞蹈的……畢竟音樂藝術有著廣博成分,很難有教師能是音樂藝術的全才,但對于中職學校的音樂教學來說,幾乎需要的是音樂方面的全才教師,學校不可能也不能夠有細化了音樂專業修養的教師做課程需要的儲備。而且,中職音樂教學包括了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的組織,單一的音樂專業修養與教學實踐要求有距離。這就必然造成中職學校音樂教師的專業修養和實際教學所需要的專業能力之間的不對稱問題。無論從學校的教學管理來說,還是從教師的主觀意愿來說,哪一方面都不能忽視這種客觀存在,需要以積極作為的態度來擬補和消除這種不對稱,要千方百計地讓音樂教師的專業修養與音樂教學實際需求的天平平衡起來。
二、音樂教師的文化修養與教師職業文化需求不對稱
音樂專業無論是師范學校,還是高職學校、大學在高考錄取學生時,有專業考試的加分,其文化課基礎比正常錄取學生的文化課基礎要差,因而,音樂專業錄取的學生普遍存在文化課基礎不足的問題。
選擇音樂專業的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就開始了專業學習和訓練,他們的學習時間有相當一部分是用來練琴、練聲、練舞的,在時間上對于文化課的學習沒有普通學生投入多。雖然不排除音樂生中也有一些文化課很好的學生,但畢竟是鳳毛麟角,從普遍水平上看音樂生的文化課成績確實和普通生的文化課成績拉開了差距。而且,音樂生對文化課學習心理上的壓抑感和焦慮感會慢慢形成,久而久之文化課的學習成績開始下降,在文化課成績不如其他同學的情況下,會產生我還有專業課成績優勢的想法,在同學們集中精力為高考取得更好的成績拼勁沖刺的時候,他們越來越疏忽于文化課學習。更有的學生從幼兒時期就選擇音樂專業的某個方面進行訓練,學習音樂是他們的樂趣和習慣,在基礎教育的整個階段,樂于和習慣于將學習精力投入音樂專業的學習,不大習慣和缺乏興趣地對待文化課學習。他們在心理上有只要自己的專業成績突出,文化課怎樣并無關緊要的偏見,先入為主地忽視文化課學習的觀念影響了他們的文化課學習成績。在高考為藝術生設置了考試成績的門檻后,對于提升音樂聲的文化課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雖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仍然沒有讓學校錄取的專業生的文化課基礎明顯地提升上來。
當音樂生就職于學校,成為一名音樂教師后,他們文化課修養不足的問題在教學實踐中就顯露出來。音樂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早在《呂氏春秋·適因》中就闡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之使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這種闡述既道出了音樂是人的情感的產物,也道出了音樂與人的文化修養之間的關系。要參透音樂的內涵,要在參透音樂內涵的基礎上創造性地進行審美理解和審美表現,必須具有文化底蘊,缺乏文化底蘊的音樂人的音樂專業素養是不足的。從中職學校音樂教師的文化素質不足問題看,影響了他們的職業能力。盡管在他們進行音樂專業訓練的過程中會結合學習相應的文化知識,但在這方面的修養明顯存在偏差。在面對學生授課時,常常會出現文化知識淺薄問題,對于應該講解到位的文化背景知識一帶而過或不能將應有的意蘊講解到位。中職音樂教師文化知識修養不足的問題已影響到教師在學生中的形象,進而有失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親其師而信其道”這是古訓,這句古訓中包含著辯證法,若以“信其師而親其道”的觀點來論之也是十分有道理的。當一名教師的學識和人品不能被學生所親近和相信,其教學結果會如何呢?
三、音樂教師就業理想與就業現實不對稱問題
每一名學生都會懷揣自己的人生理想,在基礎教育階段就會瞄著自己的人生理想而用勁。在高考時,一般會根
據自己的理想來選擇報考學校,當然也會有學生受學習成績的影響而在報考志愿時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但是當經過高考進入到職業學校或高校學習后,每名學生的人生理想會校正,會根據自己的所學專業來規劃自己的職業人生。
那么,當學生結束了學校的深造,進入到求職階段后,嚴酷的求職競爭讓他們中的很多人難能實現自己的理想選擇,師范專業畢業生難于進入學校就職的情況并不罕見。經過了很多的周折,終于可以進入到中職學校做音樂教師者,并非是愿意到這個崗位就職者,或者是因為沒有謀求到更好的學校就職而產生失落感;或因為本來的專業和崗位需求間有著距離而產生不適應感;或因為面對中職學生時會因為他們存在種種問題而產生茫然感。就業理想和就業現實間的落差會影響中職學校音樂教師對履職盡責的態度,不乏有人不安于職業現狀,不用心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不能以滿腔熱忱和拼搏進取的精神投入教學實踐。也有人會尋求關系,想調整調整工作,看看能不能轉到自己更心儀的工作崗位上去,這部分教師熱衷于打探了解鉆營工作單位,心思很難集中到鉆研業務上。要知道,教師的職業態度必定影響教學質量,盡管不安于現狀的音樂教師的數量有限,但也是客觀存在的。
參考文獻:
[1]李爍.音樂教育作為審美教育的意義[D].上海音樂學院,2011.
[2]王海濤,齊婭琳.淺談音樂教師個體能力的片面性于教學需求多樣性之間的錨段[J].通俗歌曲,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