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美玲
【內容摘要】近些年,初中歌唱教學對奧爾夫音樂教育理論的應用研究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希望將這一教育理論滲透到初中歌唱教學中,提升教學質量。本文首先針對奧爾夫音樂教育理論的內涵作了簡單的論述,然后結合初中歌唱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該教育理論的實踐運用,希望對初中音樂教學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初中歌唱教學 奧爾夫教育理論 內涵 實踐
當前,初中歌唱教學還存在不少問題,比如缺少綜合性,沒有創造性,學生參與較低及舍棄本土文化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初中歌唱教學沒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一些教師提出將奧爾夫音樂教育理論運用到實踐教學中。奧爾夫音樂教育理論在這些方面都具有比較顯著的優勢,將其運用到初中歌唱教學中可以切實改善當前的教學情況,強化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一、奧爾夫音樂教育理論的內涵分析
在當前的世界音樂教育體系中,奧爾夫是其中最著名、影響最大的三大體系之一。在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之中,不再局限于節奏和旋律,加強了和舞蹈、說白、戲劇、繪畫等其他藝術表現形式的有機結合。根據奧爾夫音樂教育理論的實際內容來看,其表現出多個方面的特點,具體如下。
第一、綜合性。在科學發展的情況下,藝術被細化的越來越明顯。但是奧爾夫教育理論打破了這一發展趨勢,更加強調不同藝術形式的融合,其認為音樂不單純是節奏和旋律,更應該和舞蹈、動作等結合起來,這樣才是音樂最原始的狀態,也更貼近人的心靈感受。
第二、創造性。初中歌唱教學的模式化情況嚴重,大多數學校都是采取示范跟唱式的教學活動,降低了學生的創造性,讓學生淪為歌唱練習的工具。奧爾夫教育理論強調了讓學生自己理解音樂,并用自己理解的形式來表現音樂,這也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
第三、參與性。教育活動并不是教師或學生單方面的工作,需要實現雙方的共同參與,并實現有效互動。奧爾夫教育理論強調了對學生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多方面感官的刺激,讓學生通過這些不同的途徑參與到教學中。
第四、本土性。本土化的文化最易于學生理解,因為學生和本土化的文化在深層次上存在聯系。奧爾夫音樂理論鼓勵人們從本土化的文化出發,在其中融入音樂理念,從本土化的音樂逐漸上升到更高的層次。
二、奧爾夫音樂教育理論在初中歌唱教學中的應用
1.多元化歌唱教學形式
當前單一的歌唱教學,使得學生興趣低下,成效不高。所以,在奧爾夫教育理論的基礎上,可以實現歌唱教學形式的多元化,體現出其中的綜合性特點。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需要根據學校的教學條件及學生的實際需求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比如,若學校具有多種多樣的樂器,在歌唱教學中就可以通過不同的樂器演奏曲目,讓學生感受不同的音樂風格,如鋼琴版《黃河大合唱》、琵琶版《大海啊故鄉》等等。若學校的教學條件有限,也可以通過其他的藝術形式與歌唱教學相結合,創新出全新的教學模式。比如,針對《大海啊故鄉》這首歌曲進行教學時,就可以結合舞臺表演,讓學生在講臺上根據自己對歌曲的理解進行表演。學生通過演繹,就可以對其中內涵理解的更加深刻。
2.開放性的課堂教學
歌唱教學和其他教學存在很大不同,若是太過刻板,就會限制學生藝術思維的形成,無法感知歌曲中的藝術美學。所以,需要在歌唱教學中構建一個開放性的課堂,讓學生打開自身的思維與活力,提升其創造性。具體說來,首先應該打破現在的教學模式,一改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活動,將學生擺在核心位置,凸顯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由發揮。比如,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可以設置一個自由展示的環節,讓學生上講臺自由展示自身才藝,由此增強其自信,活躍課堂氣氛。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后,可以讓學生作為主導展開教學活動,教師從旁協助,最大化歌唱教學的開放性,提升學生的創造力。
3.優化學生的參與體驗
奧爾夫音樂教育理論強調了學生在歌唱教學中的參與體驗,通過視覺、觸覺、聽覺等形式,對音樂產生更加深刻的感知與認識。所以,在實際的歌唱教學中,教師就需要通過適當的方式優化學生的參與體驗。比如,為了讓學生能夠對音樂節奏形成直觀的感受認知,教師可以讓學生輪流到講臺上,將手放在鋼琴上,通過觸覺感受彈奏鋼琴時出現的震動,由此感受音樂節奏。此外,還可以運用意識訓練法,讓學生閉上眼睛聆聽歌曲的節奏和旋律,從內心去感受,以此實現深層次的體驗。
4.加強本土化資源的利用
本土化資源在歌唱教學中具有很高的利用價值,這需要初中音樂教師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奧爾夫音樂教育理論中也強調了對本土化音樂資源的利用,因此教師需要通過合理的方式將本土化資源運用到實際教學中。首先,教師需要加強對本土化資源的收集和整體,還需加強對本地其他藝術形式的整合,提升歌唱教學的效率。其次,實現本土化資源的合理利用,將其和歌唱教學結合起來,創新出新的教學方式。比如,四川地區就可以將川劇的變臉等本地化藝術融入到歌唱教學中,贛南地區就可以將采茶戲等藝術形式與歌唱教學結合。這樣就可以提升歌唱教學的有效性。